编者按: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假期,全国各地,传统民俗、年俗活动竞相绽放,每一处都是文化中国的生动展现,传递着浓厚的年味与文化韵味。即日起,红网文化推出《文化中国行——年俗文化》专栏,聚焦新春走基层、文化中国年。
湘西油粑粑。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邦建 湘西报道
“回长沙时,记得拿一点炸好的油粑粑,那边可吃不到嘞。”春节假期临近尾声,母亲的一句提醒,再次唤醒了我心中关于油粑粑的美好记忆。
在湘西,油粑粑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走亲访友时,人们总会带上一些自家炸的油粑粑,传递着浓浓的情谊。
湘西的油粑粑和其他地方的粑粑有所不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一到过年,炸油粑粑便成了许多家庭最期盼的过年活动之一。今年也不例外。
除夕前一天晚上,母亲选好了上好的大米和黄豆,用水泡上一夜,再磨成浆。她说,炸油粑粑,浆很重要,不能太细腻,有微微的颗粒感,才是好吃的关键。
“起床了,准备炸油粑粑咯。”除夕一大早,一家人便开始忙碌起来。
炉灶上,大锅里的菜籽油烧得滚烫,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仿佛在奏响一场热烈的新年序曲。母亲坐在油锅前,将特制的粑粑浆用小勺舀起,放上馅料,均匀地倒在特制的铁勺里,准备下锅。
油粑粑馅料丰富多样,既有鲜嫩的猪肉丁,也有咸香的酸菜。每一种馅料都饱含着生活的滋味。
母亲把裹好馅料的米糊轻轻放入热油锅中,瞬间,锅里便炸开了花。记得小时候,我和其他孩子总是在这时迫不及待地围在锅边,眼睛紧紧盯着锅里的油粑粑,小脸上写满了期待。大人们笑着将炸好的油粑粑捞出,放在一旁控油,然后递到孩子们手中。孩子们咬上一口,美味在舌尖上绽放,欢声笑语在屋子里回荡。
如今,长大了的我则是陪在家人身边,一边聊着感兴趣的话题,一边开开心心炸着油粑粑,不经意间,年夜饭的时间就到了。
新年的餐桌上,油粑粑是我们家必不可少的主角。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油粑粑,憧憬着新一年的美好生活。这小小的油粑粑,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家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亲情在岁月的长河中愈发醇厚。
家乡的油粑粑,在年的氛围里,用它独特的香气和味道,诉说着家的温暖、团圆的喜悦。它是湘西人记忆深处的一抹亮色,也是我新年里最温暖、最难忘的味道。
来源:红网
作者:胡邦建
编辑:施文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