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湘见万年丨牺首铜尊、豕形铜磬领衔70余件(套)文物“出差”岳阳
2025-04-23 22:34:48 字号:

湘见万年丨牺首铜尊、豕形铜磬领衔70余件(套)文物“出差”岳阳

4月22日晚,满载珍贵文物的货车从长沙出发抵达岳阳市博物馆。

0c6b3f8ac6a54f18a9d14395ab1b1b70.jpg

在湖南博物院库房外,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文物放入包装箱内。

工作人员将装有文物的箱子送进岳阳市博物馆库房,顺利完成了文物交接。

红网时刻新闻4月23日讯(记者 胡邦建 摄影 李长宏 龚子杰)“轻点,慢点,放稳了……”4月22日至23日,随着两辆满载珍贵文物的货车缓缓驶入,由湖南博物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省文物保护利用中心)、汨罗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汨罗市博物馆)借出的一批珍贵文物运抵岳阳市博物馆,并经过工作人员之手送进库房,顺利完成了交接。

这些文物通过借展的方式集体“出差”,将在5月举行的“川迥洞庭开——岳阳历史文化陈列”和“方圆之城——七星墩遗址出土文物修复展示”展览上和观众正式见面。

当前,湖南正在推进全省博物馆“省市联动”体系建设暨 “湘见万年”文博特展矩阵项目。在此背景下,岳阳市博物馆正在对馆内空间布局与展陈进行全面提质改造,将于5月焕新而来,推出主题新展。

“为丰富展览内容,我们与多个文博单位紧密合作,积极开展了文物借展工作。”岳阳市博物馆展览教育部负责人黄应飞介绍,此次借展的文物共有76件(套),主要来自湖南博物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省文物保护利用中心)、汨罗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汨罗市博物馆)等单位。所有文物均为岳阳市境内出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涵盖了青铜器、陶瓷器、玉器、漆器等种类。

4月22日至23日,岳阳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先后赴各地进行了文物借展工作。

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铜官窑工作站,工作人员认真进行点交工作,仔细检查文物情况。

比对点交单,逐件核实文物信息;360度全方位拍照,详细记录文物情况……在湖南博物院库房外,随着借展文物的出库,工作人员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点交工作。在完成点交后,工作人员更是小心翼翼地将每一件文物装入内包装囊盒内,并在文物的四周精心放置了PE板作为缓冲,以保障文物运输安全。

“此次我们点交的文物主要为青铜器和陶瓷,包括牺首铜尊、豕形铜磬、元青花牡丹水藻双鱼纹折沿盘等珍贵文物。”湖南博物院古器物展示研究中心馆员郭三娟说。

走进汨罗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汨罗市博物馆)展厅,两件文物静静地躺在展柜里,其表面的纹路和锈迹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汨罗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汨罗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周芯介绍,此次借展的两件文物分别是商兽面纹扁体筒形觥和商兽面纹青铜贯耳壶,其中,商兽面纹扁体筒形觥,虽然于2021年才出土,但其独特的器型在青铜器中都极为少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打开展柜,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文物依次取出。检查、登记、包装、装箱……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流程完成操作,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文物的安全和历史信息的准确记录。

工作人员认真测量尺寸,并将文物小心翼翼地放入包装箱内。

工作人员将装有文物的箱子放入货车内。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省文物保护利用中心)此次共提供了70件(套)借展文物。在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铜官窑工作站、汨罗工作站、华容工作站,岳阳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分别与工作站相关负责人共同完成了借展文物点交、包装等工作。这些文物涵盖了玉器、陶瓷器等种类,有着悠久的历史。

除借展文物外,期间,岳阳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还前往岳阳楼博物馆等地运回了该馆向岳阳市博物馆借展的部分文物。

元青花牡丹水藻双鱼纹折沿盘高8cm、口径45.3cm

该盘形体较大,胎骨厚重,釉面光亮莹润,是元青花的精品之作。该盘的牡丹鱼藻画法写实,形象逼真,表明元代在景德镇参与绘制青花者,或有一部分具有相当的绘画功底。

微信图片_20250423202101.jpg

豕形铜磬

商代

长52cm、宽28cm、厚1.5cm

磬是一种悬挂使用的打击乐器,从新石器时代流行至商周时期。该磬器型像一只野猪,嘴上唇上卷,背部上方的扉棱形似野猪鬃毛,下方的穿孔可供穿绳悬挂。

微信图片_20250423200837.jpg

商兽面纹扁体筒形觥

高67cm、宽41cm、重13.45kg

器身呈扁圆形,直口、长流、深腹、平底、高圈足、龙形鋬。独特的器型是湖南乃至我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

微信图片_20250423200516.jpg

玉人像

新石器时代

通高2.7cm、宽1.8cm、厚0.8-1cm

来源:红网

作者:胡邦建 李长宏 龚子杰

编辑:施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