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湖南主会场活动在益阳市举行。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邦建 长沙报道
走进博物馆,展柜里的文物穿越时空与游客对话,诉说着岁月故事;数字技术让千年前的场景跃然眼前,带领游客与历史人物互动……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博物馆成了各大城市文旅的“必争之地”。
5月18日,我们迎来第49 个“国际博物馆日”,其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这一主题,提醒着博物馆行业,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的当下,博物馆究竟该如何维持“热度”,更好地拥抱未来?
科技赋能、青年力量、省市联动……在5月15日举行的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湖南主会场活动上,几个关键词被频频提及,让我们得以一窥博物馆的各种创新实践,也为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深刻启示。
“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运用前沿多媒体技术,全新演绎了马王堆汉墓这一令世界瞩目的文化遗产。
小观众在岳阳市博物馆,体验展厅内的多媒体设备。
科技赋能,让“一眼千年”成为现实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博物馆若想吸引观众,就必须借助科技的力量,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5月15日,益阳市博物馆内,一场关于“科技变革与博物馆创新”的主题研讨,点燃了与会人员对博物馆未来场景的无限想象。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博物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如何用科技赋能,让“一眼千年”成为现实,让“古今对话”变得真实可感?湖南早已在这方面开始了积极探索。
在湖南博物院,科技的应用是一大亮点。2024年,“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一开幕就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该展览运用前沿多媒体技术,以数字化多媒体剧场方式全新演绎了马王堆汉墓这一令世界瞩目的文化遗产。
巨大的太阳从空中落下,脚下是浩瀚璀璨的星光……借助数字技术,湖南博物院为游客打造了一个身临其境的古代文明世界,也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更多选择。
“在新媒体时代,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让‘高冷’的文物变得触手可及,既实现了自身品牌价值的提升,又为观众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湖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湖南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研究馆员陈叙良说。
走进益阳市博物馆,LED文物魔屏、3D动画视频、天幕动画等数字化技术营造的沉浸式场景,全方位展现了益阳的历史和文化。在智慧博物馆的加持下,先通过数字科普了解文物知识,再到展厅“寻宝”实物,既有趣味又长知识的文博之旅让不少游客乐在其中。
如今“科技+文化”赋予了博物馆全新的内涵,只有将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以科技赋能文化传播,才能让博物馆在未来的发展中既紧跟时代潮流,又不失文化底蕴。
长沙博物馆推出“请君入画”教育项目,让高校学子实现了从旁观者到传承者的角色蜕变。
几位青年身着汉服,用生动趣味的表演展现文物风采。
青年力量,注入文化传承新活力
博物馆的发展,关键靠人。青年,作为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正逐渐成为博物馆的主要受众群体。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博物馆若想赢得未来,就必须重视青年的需求。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过14亿人次,其中青年观众比例不断增加,这些都印证着博物馆的“青春引力”。
在湖南,许多博物馆都推出了针对青年群体的特色活动。湖南博物院精心策划“青年专家导赏”系列活动,特邀青年学者为观众领航,解读文物中的文明密码。长沙博物馆推出“请君入画”教育项目,以清代《红楼梦》画册展为舞台,联合高校与戏剧社团,打造开放式情景剧,让高校学子实现了从旁观者到传承者的角色蜕变。
不仅如此,近年来,在全省博物馆系统讲解员队伍中,90后、00后占比持续上升。这些年轻面孔不仅深耕专业知识,还创新讲解形式,传递着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和思考。
“青年是博物馆文化传承的创新力量和时代担当,要让博物馆教育成为青少年接触历史、感知文化的重要窗口。”长沙简牍博物馆对外联络部副主任王茜说。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走进博物馆,探寻历史文化的奥秘。与此同时,博物馆也在积极主动地走近青年。
这种博物馆与青年之间的“双向奔赴”,既赋予了青年文化话语权,也为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皿方罍等文物亮相湘见万年·文物里的湖南故事(衡阳展),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
在岳阳市博物馆,小朋友们近距离观摩明星文物。
省市联动,从“单馆独奏”到“多馆合唱”
近年来,各地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然而,相比“一票难求”的热门博物馆,许多中小博物馆却是“门可罗雀”。文物数量少、馆藏不丰富,成为了制约中小博物馆发展的瓶颈。
面向未来,博物馆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湖南给出了自己的破题之道:以全省博物馆“省市联动”体系改革打通资源壁垒,推动湖南实现从“单馆独奏”到“多馆合唱”的转变,让文化普惠的触角深入基层。
2024年9月30日,湘见万年·文物里的湖南故事(衡阳展)在衡阳市博物馆开展,湖南博物院10件国宝级展品首次下到市州展出。2024年10月1日至3日,衡阳市博物馆吸引了日均超2万人次参观,创下建馆以来最高参观人次纪录。
“为了看到青瓷舞女伎乐俑群的实物,我和朋友早上6点就从常德出发赶来岳阳。”5月17日,参观完岳阳市博物馆“上新”的“川迥洞庭开——岳阳历史文化陈列”后,常德文博爱好者黄茜子兴奋地说道。
为何这些办在市州的展览能够吸引众多游客的目光?这得益于全省博物馆“省市联动”体系建设暨“湘见万年”文博特展矩阵项目的实施。在此背景下,湖南省市文博单位进行广泛联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让市州博物馆也有了高品质的展览。
事实上,湖南对文博资源的整合发掘远不止于此。
在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湖南主会场活动开幕式上,湖南公布了全省首批乡村博物馆名单。这些“小而美”的场馆,不仅承载着乡村文化活态传承的使命,更是湖南盘活乡村文化资源的缩影。
当汉代贵妇辛追的素纱襌衣在数字空间里轻盈旋转,当 “博物馆奇妙夜”的摇滚乐队与情景剧《如果文物会说话》碰撞出古今交融的火花,湖南正以“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在“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这一命题下书写着独特的答案。
唯有以开放之姿拥抱变化,以科技重构文明叙事,以青年激活文化基因,以改革盘活文博资源,博物馆方能成为文明传承的“永动机”,在时代浪潮中不断前行。
来源:红网
作者:胡邦建
编辑:史凌松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