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生态文学丨刘琴:黄龙鱼
2025-10-13 15:31:51 字号:

生态文学丨刘琴:黄龙鱼

1.jpg

pki528533_副本.jpg

黄龙鱼(童话小说)

文/刘琴

黄龙鱼

今天农历八月初一,又到秋分时节,从此昼渐短,夜渐长。无数刚刚成年的小鱼儿在黄龙溪流域内的潜龙潭聚集,只见石头底下正咕噜咕噜地往外冒着泡泡,每条鱼吐出来的泡泡都可能成为龙珠。一个接着一个,像极了一颗颗珍珠,是鲵爷爷在潜龙潭的石头下给新成年的小鱼儿们说外出游历的注意事项。

进了武陵源,沿着索溪河一直往南走,就能看见南大门三个大字。

爬山虎爬上了南大门,烟雨笼罩着南大门,绿意盎然的门上只露出一点“南”字,跨过这个最古老的南大门,上了黄龙桥,就进入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过了黄龙桥再往南走,会看见一条幽静的小溪,溪流蜿蜒曲折,宛若一条游龙,被称为黄龙溪。虽然叫黄龙溪,但溪水却常年碧绿,两岸长满了奇松、怪石,猴子不时在枝头上叫唤,溪水里长着各种小鱼,娃娃鱼、黑洄鱼、小鲤鱼等,它们来回嬉戏,翻滚之间,流淌出一个又一个自然的故事。

传说,在黄龙溪的源头有一个洞,叫黄龙洞,又名黄龙泉。黄龙洞里住着老神仙,这是一条黄龙,保护着国家森林保护区里黄龙洞流域的安全,只是黄龙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了。黄龙可以守护黄龙洞五百年,临近五百年时,消失了多年的老黄龙会在秋收节这天寻找一条刚刚成年的鱼儿越过龙门,化身为黄龙,继续承担起守护的责任。又因为有流传说以往化龙的鱼儿多在黄龙溪内刚刚成年的小鱼中出现,于是黄龙溪内刚成年的小鱼儿被称为黄龙鱼。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这是自然运行的规律。相传,每年的秋分时节,辛苦劳作了一年的人们为了感谢大自然和神灵的馈赠,也为了向黄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大家聚在一起庆祝丰收,形成了秋收节。每年这时,当暮鼓敲响后出去,刚刚成年的黄龙鱼,也就是你们得化成人形,越过南大门去秋收节里历练,在晨钟敲响前回来,在这期间,你们可以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成年礼物。”说话的是鲵爷爷,“传说,在偶然的机遇下,秋收节上会出现龙门,黄龙鱼们只要越过那扇门,就可以成为黄龙。你们要处处留心,机会是给有准备的鱼,但是已经很多年没有鱼见过龙门了,仿佛消失了一般,于是成了传说。”

“这世界上真的有黄龙吗?”墨花问,她是今年刚刚成年的黄龙鱼之一,她游了很远很远,从黄龙溪的支流索墨河远码头过来的。说着,大家把目光转向了年纪最大的鲵。据说,它已经活了一千多岁了,是黄龙溪最古老的鱼种。“鲵爷爷,您见过吗?”

“我不仅见过,还见过两次呢。第一次见的时候,我还小,只记得天空下起五彩斑斓的雨。第二次,是五百年后,我在稻田中看到了黄龙,当时的天气变得很奇怪,绿油油的森林好似海洋,溪水变成黄色,黄龙就出现了。”鲵爷爷说,“如果有幸还能看见第三次,今年刚好距离上个500年还差一年,这次黄龙的出现希望很大。”

“这些都不重要,安全最重要。只要你们不出事情,平平安安地回来,就算是成功。”鲇鱼婆婆说着,又一个个小泡泡跑了出来,像一颗颗珍珠。“记住,要两条鱼结伴为一组,不要单独行动,不要靠近人类,不要吃人类的食物,那是诱饵,你们吃了会变成原形,记得一定要在晨钟敲响之前回来,否则南大门一关,你们就再也回不来了,外面的世界很危险,没有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很难生活下去的。”

“咚!咚!咚!”鲇鱼婆婆还没有说完,有力的苗鼓声就响起,这意味着秋收节要开始了,鱼儿们争先恐后地向南大门游过去,“好的,我们记住了。”“知道了……”潜龙潭只留下一些泡泡回声。

秋收节

“我想去黄龙洞秋收节。”一条小黄龙鱼问,她的名字叫做稻香,因为出生时刚好稻花开了,香气传过了整个黄龙溪而得名,后来她被放在黄龙溪同流域的稻田里生活,为人们守护稻田。农历七月底,稻香就听见洗衣服的人们在忙秋收节的事情了,她期待了好久,等她到达潜龙潭的时候,别的黄龙鱼都已经出发了,只剩下另一条同样迟到的小红鲤鱼了。“你可以和我一起结伴去吗?”

“秋收节,我还需要去秋收节呀?”和稻香说话的是小红鲤鱼,她叫作荷花,她出生的时候,荷花盛开了,鱼儿在荷叶下嬉戏。“但我去年就去过了,我还需要去人间历练吗?只是既然你问都问了,就给你面子吧,走吧,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只是,你为什么迟到呢?”

“这个说起来话就长了,我在稻田河里的时候,想靠近河岸一点听人类说秋收节的事情,不想被洗衣的女子用装衣服的木盆装了起来,听说要把我带回家里去清蒸,我当时很害怕,一个小女孩却偷偷放了我,而女孩低头时也丢失了自己的珍珠头发箍。”稻香无奈地叹了口气,“今天,我也因为想要帮这个孩子捡珍珠头发箍而游反了河流,也错过了秋收节时间,只可惜到现在也没有找到。”

“我还以为什么大事呢,不要紧的,我们可以到秋收节集市上买一个礼物。”荷花说,“我们赶快走吧,每一条黄龙鱼都可以选一个礼物,用金币购买,但是去晚了,可能就选不到好的了。”

按照黄龙溪的规定,每一只小鱼在成年的时候,就可以到秋收节上去寻找自己的成年礼物。它可能是一支银的簪子,也可能是一盏灯,还可能是一盒月饼、一根棍子,甚至可能是黄龙洞的门票。越过黄龙洞的小鱼就可能成长为一条黄龙,只要拔下自己一片鱼鳞就可以变成金币,去交换这个礼物。但是现在黄龙溪的小鲤鱼们却一个也没有看见。原来白天呀,这些小黄龙鱼们都看不见,要晚上才敢跑出来。这时候的她们,还在黄龙溪的河流里操心怎么入园呢。

小黄龙鱼儿们往北游啊游,终于游到了黄龙桥边。时间已经是日暮的时候,南大门就在眼前,按照惯例,小黄龙鱼们会跳起来,跳过那座桥,跳过那座拱门,仿佛跳过去了,就变化成人,改变了一生。一些小鱼儿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但是它们或许也并没有真的想离开,只是到别的地方去透透气,呼吸氧气。这里的负氧离子含量很高,难怪有“森林大氧吧”的称呼,在这里,可以呼吸到最纯正的空气。稻香和荷花正要跳第五次时,忽然被穿汉服的公子和姑娘吸引了。

“你们可算来了,记得变成人偷偷地去。但是注意不要被发现哦,一定不能取下面具,不要靠近人类,他们最复杂,有好几副面孔,又最见不得真相,可别把人类吓坏了。”黄龙桥的两边雕龙画凤,月光下,跟白玉似的栩栩如生,十分好看。在过桥的关口,也许是因为秋收节已经开始,着急收摊的缘故,一个穿着汉服的男子并未为难两人帮助其变为人形,边说边把面具递给稻花和荷花,有画着花的美人面具、傩神面具,还有黄龙的面具,小黄龙鱼按照各自的喜好选了一个,进入了秋收节的游园会。

“有的人戴上了面具,却被更多的人知道了真面目。”穿汉服的姐姐笑着说,“所有的黄龙鱼都想变成黄龙。你们是不是也这样想呢?听说在秋收节这一天,黄龙洞的洞门会被打开,只要你们在秋收节找到这扇门,并且越过黄龙洞门就可以变成真龙,加油呀。”

“你还真信啊,也太天真了吧。现在不像以前了,以前变龙容易,年龄大了就行,现在有指标,要考核,我们普通的黄龙鱼,就别想了。”荷花故作老气说,“听说成龙的都是太子鱼,只是被放在这边镀金,后面要进龙洞当龙王的,哪里像我们这种稻田里的小鱼呢?”

“可是,我们也有好好工作。能有那么香甜的稻米,也是因为我们努力工作呀。我们只是职责不一样,但我们都很重要哦。”稻香想了想说,“只是,成为黄龙就不能再一起玩耍了,也不能吃这些美食了。而且,好多年都没有鱼找到那个门了,我们能找到吗?”

“有一天要是我成了真龙,才不管这些呢。”荷花说,“也许不是每条鱼都想成为黄龙,有的鱼向往大海,有的鱼向往天空。如果我长大了,一定不会困于这方小天地,我要出去,大展鱼尾,离开黄龙溪,离开这条小小的河流,到云雾中打滚。成为黄龙未必是天下第一要紧事,天空那么大,任我飞翔,我,我要到处去看看,我要去好多好多地方,我要去内蒙古看大草原,我要去云南看天上的云,我要去和田捡玉,我要去东海看日出,我要自由真诚,不受拘束。”

“也是,一些鱼儿总想变成黄龙,延续被遗忘的荣耀,回到巅峰。但是巅峰之所以是巅峰,就在于它可遇不可求,我们为什么不能成为自己呢?”稻花无奈地摆了摆尾巴,却还是跟着荷花踏上了寻找黄龙的旅途。“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找它,这块小小的地方需要龙,这是我们世世代代的责任,我们要守护一方平安。”

(节选内容,全文原载于“湖南生态文学”微信公众号。)

刘琴,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协会员,张家界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作家报》《中华文学》《海燕》儿童文学等。

图片

来源:红网

作者:刘琴

编辑:施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