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艺——两岸手艺人的匠心对话》是罗易成历时两年打磨完成的作品,由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11月23日下午,《求同存艺:两岸手艺人的匠心对话》作者分享会在长沙云起·虔来社区木梓集不如书馆举行。
红网时刻新闻11月24日讯(记者 唐雨欣 通讯员 顾丽君)11月23日下午,《求同存艺:两岸手艺人的匠心对话》作者分享会在长沙云起·虔来社区木梓集不如书馆举行。作者罗易成与楚式漆艺传承人郝冠雄、“泥人刘”第四代传人刘嘉豪亲临现场,与读者分享两岸手工艺传承、交流与创新的故事。
《求同存艺:两岸手艺人的匠心对话》是罗易成历时两年打磨完成的作品,由三联书店出版发行。全书分为陶艺、传统漆艺、版画、石雕、铸剑和编织六个章节,通过对两岸6组12位手艺人的深入采访,呈现了他们在坚守和追求精湛技艺道路上的“同”与“异”。
分享会上,罗易成回顾写作初衷。他自2019年开始走访两岸手艺人工作室,用半年时间记录他们的创作现场、人生经历与情感故事。他表示,两岸同根同源,文化中的共性使得传统手工艺在材料、工法、精神气质上有许多相通之处,而传统手艺承载着个体的乡愁。
分享会现场。
现场,郝冠雄讲述了自己跟随两位漆艺大师学习的经历。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比建和中国台湾漆艺师王天胤的共同弟子,这段学习旅程折射出两岸技艺交流的深层联系。值得关注的是,《求同存艺:两岸手艺人的匠心对话》的封面便取材于郝冠雄以传统大漆工艺制作的模板,其独特的“挂水珠”效果在现场引起观众兴趣。
刘嘉豪则在现场分享了泥塑艺术在两岸的发展情况,并展示部分作品图片,讲述传统泥塑在当代环境下的创新探索与传播路径。他认为,手工技艺在新时代面对新的审美与市场变化,如何延续精神、保持生命力,是所有传承人共同面对的课题。
分享会现场。
除了文字记录,《求同存艺:两岸手艺人的匠心对话》还借助381张图片与多个视频,为读者提供更具现场感的阅读体验。书中设置的二维码让读者直接观看手艺人的制作过程,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一门手艺所蕴含的工序与坚持。
罗易成在现场展示了部分二维码,并分享书中写下的感悟:“人生每一刻,都因深入而深刻”“奈何一生太短,便叫一瞬很长”。这些短句记录了他在走访过程中对手艺人群体的触动。
木梓集不如书馆主理人表示,希望未来邀请更多文化创作者来到长沙,通过交流、展览和活动,让传统技艺与当代生活建立更多联系。
来源:红网
作者:唐雨欣 顾丽君
编辑:施文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