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8日上午,“湖湘文化与新时代湖南文艺发展”暨邓宏顺新作《九考魏源》研讨会在湖南大学召开。
红网时刻新闻11月9日讯(通讯员 杨雨辰 张君扬)11月8日上午,“湖湘文化与新时代湖南文艺发展”暨邓宏顺新作《九考魏源》研讨会在湖南大学召开。
《九考魏源》是湖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邓宏顺前后历时十年搜集资料、潜心创作的历史人物题材长篇小说力作,曾纳入湖南省作家协会“湖湘历史文化名人长篇小说”创作工程,2024年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小说分为“邵邑醇良”“辉煌幕僚”“暮鼓晨钟”三大部分,以魏源九次参加科举考试为叙事主线,串联起其求学、入仕、治学、经世等重要人生阶段。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邱华栋在书面致辞中,高度赞誉邓宏顺数十年来扎根生活、笔耕不辍的创作历程与丰硕成果,充分肯定《九考魏源》兼具文学价值与文化价值。他指出,这部作品的出版与研讨,既是对先贤的深情告慰,更对推动当代文艺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湖南省新时代文艺研究中心”湖南大学基地主任谭桂林认为《九考魏源》成功刻画了魏源作为“新学之源”的思想家形象,并通过“九考”展现其身处“末世”的时代悲剧,其晚年皈依佛门的结局亦深具时代与文化寓意。
湖南省文联原党组书记、主席夏义生对《九考魏源》的出版表示祝贺。他盛赞作家凭借一贯扎实的生活功底与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此次创作中实现了自我突破与创新性建构,同时指出这部作品是为湖湘文化树碑立传、为对外开放赓续文脉的佳作。
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汤素兰认为,《九考魏源》是湖南历史文化名人传记小说创作的又一重要收获。它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呈现魏源的精神世界,为当代人提供一个如何在复杂时代中平衡个人价值追求与社会责任担当的深刻启示。
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罗宗宇代表主办方致辞表示,魏源曾求学于岳麓书院,此次研讨会在岳麓山下举办,别具特殊意义。小说深刻彰显了以湖湘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塑造魏源等晚清士人“经世致用”人格中的核心支撑作用,这一价值内核,在当下重申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命题下,具有重要的典范意义。
《民族文学》副主编杨玉梅认为小说借助逼真细节将魏源从历史人物塑造为血肉丰满的文学形象,并展现其坚守“利国利民”的初心与深厚的家国情怀。作品在历史回望中深刻反思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关联,其承载的文化记忆与忧患意识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湖南大学出版社《九考魏源》责任编辑祝世英回顾了与作者邓宏顺的结缘始末及作品出版的渊源脉络。她着重分享了编辑团队为兼顾学术严谨性与艺术表现力所付出的细致努力,特别称赞作者谦虚诚恳、精益求精的创作初心,同时坚信这部作品必将在文坛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记。
刘起林、江月卫、曹辉、王和君、晏杰雄、贺秋菊、赵慧卉、郭景华、郑明娥等与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从历史语境还原、地域文化精神传承、当代价值转化、历史小说创作的主体意识等多维视角,对《九考魏源》的文学、思想与文化价值进行了深入发掘。
《九考魏源》作者邓宏顺深情回顾了《九考魏源》历时数年的创作历程,他深感中国与世界的近代史都无法绕过魏源这位思想家,他认为大家需要对这位先贤致以跨越时空的告慰,而这份深沉的追忆与情感,都已凝结于《九考魏源》的字里行间。
研讨会最后,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长华以“大才、奇才何庸考”一语破题,他的总结评议精准凝练了本次研讨的核心主旨,更将小说的思想意蕴与精神内核推向深层思考探求。
此次研讨会由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联合主办。
来源:红网
作者:杨雨辰 张君扬
编辑:唐雨欣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