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图书馆:对标找短板 探索新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杨庆怀 羊漾 编辑:秦芳 2018-01-02 11:29:40
时刻新闻
—分享—

  对标找短板 探索新发展

  ——湖南图书馆党委一班人这样说

  红网时刻通讯员 杨庆怀 羊漾 报道

  湖南图书馆始建于1904年3月,是我国第一家以“图书馆”命名的省级公共图书馆。1984年12月,位于韶山路的现馆舍落成开放,馆舍建筑面积3.5万平米,馆藏实体文献460余万册(件),电子图书达330万余种。作为湖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湖南图书馆以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服务立馆、文化办馆、科研兴馆、人才强馆”的治馆方针,以“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内涵、培养人才成长、推进学科研究、引领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为指引,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文化法规和政策,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文献资源、创新并优化服务模式、强化品牌建设、优化内部管理,努力提高文化服务能力、品质和效能,推进湖南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先后被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一级图书馆”、文化部“首届公共图书馆服务群星奖”和“文化创新奖”“ 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70余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读者素质的提高、服务理念的转变,公共图书馆的定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站在时代潮头的图书馆人,不能因循守旧,必须与时俱进,通过加大改革,实现创新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贯彻发展新理念、转型升级补短板”系列活动的要求,近日,湖南图书馆党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讨论。

  馆党委副书记、馆长贺美华:

  “文化自信首先在于文化自尊,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和思想导向,我们的文化事业才有发展的目标和发展的动力,文化才能真正发挥引导人、教育人的作用。”他认为,湖南有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蕴,《海国图志》培养我们“放眼看世界”的前瞻意识,《绝命书》体现湖湘志士“难酬蹈海”的牺牲精神,《曾子家训》教育我们“和以治家、德以治国”的处世之道,更不用说“先忧后乐”,“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等湖湘精神的代表声音。这些湖湘文化的精髓,已深深植根于每个湖南人心中,是构成湖湘人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内核所在,是湖南人民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担当所在,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包容所在,更是舍我其谁、小我大国的豪气所在。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随着《公共图书馆法》的实施,应该说,我们全体图书馆人处在图书馆事业历史上最好发展时期,只有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态度,才能不负时代,不辱使命。

  馆党委书记、副馆长伍艺:

  “尽管我馆数字资源建设成效显著,但仍存在特色数字资源服务移动网络终端覆盖不强,利用馆藏资源开展陈列展览传统老套和文创产品研发起步慢等短板。”她说,要满足读者线上阅读的需求,形成图书馆良性发展之路,就必须加大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力度,借助现代科技,推动纸质文献数字化,不断优化图书馆知识服务链条,利用新技术进行全流程控制,推进数字图书馆与新媒体的有机整合,实现一站式资源整合与共享。“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平台的运用,已成为推动社会大发展的强大动力。湖南图书馆在与科技的融合深度上还不够,在利用科技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特别是依靠科技推进基于海量信息的有效管理、存储和利用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馆党委委员、副馆长雷树德:

  “湖南图书馆作为省级图书馆,应该立足省会,放眼全省,面向全国,融入真正的区域性、行业性、全省性乃至全国性的大联盟组织中,实现图书馆间的大融合,才能形成资源优势、信息优势、品牌优势、服务优势和竞争优势,才能避免同行间的重复建设和不正当竞争,才能把图书馆事业做大做强”。他认为,图书馆的大融合不是图书馆资源、服务等的简单叠加,而是根据馆际藏书结构进行调整分工,确定各自的藏书体系,以节省各馆的运营成本。同时,充分发挥图书馆联盟或图书馆学功能,形成高质、高效的信息总服务体系。形成一个由上带下、由下促上,纵横交错、脉胳贯通的图书馆信息网络新格局。湖南图书馆应发挥文献信息资源优势,加大与省内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的融合力度,搭上出版湘军、广电湘军迅速发展的快车;加强与省文化厅所属的10多个厅直文化事业单位,以及湖南动漫企业和文创公司的的合作与融合,以及形成新时代“图书馆文化生态圈”,推动湖南图书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馆党委委员、副馆长邹序明:

  “湖南图书馆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先后开展了综合阅读推广、少儿活动、信息素养公开课、百姓课堂、湘图讲坛,以及重大节假日专场活动等公共文化服务,每年举办的各类活动有上千场次。但有的工作仍停留在办小讲座、小展览、小培训的传统服务模式上,创新服务不够,缺乏响亮的服务品牌。”他认为,要克服服务品牌不突出的短板,就要在“走出去”和“引进来”上下功夫。走出去就是要突破馆内循环的传统模式,要善于向社会上专业的机构和团队学习,拓宽视野,开放思维,要探索合办、交办等方式,提升我馆现有品牌的质量和社会效益;引进来就是要壮大湘图自身平台价值,通过与顶尖策划团队联手,或者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创新打造属于湖南图书馆的新品牌,在全社会形成读书到湘图,品质在湘图、湘图是我家的氛围和环境。

  馆党委委员、副馆长伍涛:

  “新时代,作为公共图书馆,要实现战略转型,‘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是我们的责任。”他认为,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在促进湖湘文化繁荣,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播撒现代文明成果、提升民众道德文化品质、推动社会和谐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湖南图书馆要把加强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和主题文献资源建设,构建涵盖纸本、缩微及电子文献等类型多样、独具湖湘特色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作为工作重点。特别是在文献采购过程中,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献,要予以重点考虑,优先安排。要认真梳理分析人们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对馆开展的各项公共文化活动进行优化整合,杜绝媚俗和低级趣味,并根据自身定位,着力打造像《中国诗词大会》这样有影响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只有对中华文化熟悉、热爱、欣赏,我们才能产生文化自信,才能有资格谈获得感。

  馆党委委员、副馆长王旭明:

  “我们要加强复合型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建设,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团队,并且探索建立志愿者服务与辅助性人才队伍的长效机制。”他认为,图书馆事业发展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因素还是人。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固化“岗位管理,以岗取酬、竞争选拔,能上能下”等改革成果;还要优化内部结构设置与人才团队的组合,加强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管理,形成高级人才脱颖而出,紧缺人才得到补充,青年人才稳步成长的新常态;不断加大多学科、多层次的基础性人才引进和培养,厚植组织文化,构建湘图精神家园,形成一支面向业务、面向事业、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团队伍。当前本馆建设最大的短板在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与团队建设。我们要重点加强文献学、图书馆学两个专业团队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术创作与学术激励制度,加强学术研究的规划、组织、引领及指导工作,出台一批图书馆学、公共文化服务、文献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培养该领域的领军人才,加强事业研究和理论建设,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还要加强面向湖南发展和决策的新型智库团队建设:深化面向科研机构、重点教育、企业和公众的参考咨询服务,完善参考咨询服务机制,提高服务品质和效能,逐步实现由传统资源服务向知识服务和情报服务转变,为公众提供文献信息保障,为党政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让更多的读者通过在湖南图书馆的学习,能够养成“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是全体图书馆人的责任。湖南图书馆党委一帮人都是这样说。大家一致认为,十三五期间,湖南图书馆应履行省级公共图书馆的职业使命,努力满足多层次群体,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提供适应用户信息获取习惯的技术与手段,着力打造全民阅读服务平台;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体验服务,打造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着力打造独具湖湘特色的文献研究中心;支持新型智库建设,成为党政领导决策支撑平台;着力营造舒适优雅学习空间,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打造市民终身学习中心;着力完善面向全省服务的共建共享机制,成为区域信息资源合作共享、协作协调中心。

来源:红网

作者:杨庆怀 羊漾

编辑:秦芳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2018/01/02/451949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