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陈远平:让湖南文物借力“一带一路”东风走出去

来源:红网 作者:秦芳 汤红辉 编辑:王嫣 2017-06-10 11:04:24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表示,湖南要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推动湖南文物走出去。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秦芳 汤红辉 长沙报道

  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家文物局推出今年文物保护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并提出了“一带一路新舞台文化遗产活起来”“保护文化遗产 擦亮中国名片 讲好中国故事”等宣传口号。

  “唐代沉船‘黑石号’上的5.6万多件长沙窑瓷器,见证了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辈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活跃。作为子孙后代,我们更要抓住‘一带一路’这个机遇,让文物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湖南故事。”湖南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在接受红网时刻新闻记者专访时谈到。

  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万里茶道”申遗

  近年来,湖南省大力保护长沙铜官窑遗址,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准备工作也正在酝酿中。陈远平表示,既然长沙铜官窑在一千多年前就为对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作为子孙,更应该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努力争取申遗成功。

  “湖南作为中俄‘万里茶道’遗产资源集中地与不可或缺的节点省份,也是文化遗产为湖南提供的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一个机会之窗。”陈远平说。湖南省文物局作为中俄“万里茶道”申遗的主要倡议单位之一,有关文物保护与申遗的前期工作,在八个联合申报省份中居于前列。

  湖南省博物馆即将在新馆推出特别展览“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至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未来,湖南省博物馆还将与美、英、意、法等国开展交流展览。

  “我们的考古工作也要走进‘一带一路’国家,帮助他们发掘自己国家的历史。”陈远平说。其实,早在2014年至2016年,湖南考古人就走进“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孟加拉国,与该国联合考古发掘,为这个遥远国度揭开了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让每个人都成为“文化苦旅”的作者

  近几年来,湖南文物资源总量大幅攀升,查明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达到了18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862处,国有收藏单位登记在册的可移动文物181万余件。永顺老司城遗址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此外,还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处、国家大遗址7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6个等丰富的文物资源。

  6月10日2017年文化遗产日湖南省主场活动上,又为靖港镇等65个村镇授牌“经典文化村镇”。

  “我们已经基本摸清了 ‘家底’。”不过陈远平表示,如此丰富的文物资源,如果依然只是借助博物馆、考古公园、遗址等传统的“阵地”来呈现,在覆盖面、互动性和影响力上都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还是得搭上新媒体的快车道,才能让文物‘活起来’。”

  “对于文物工作者,掌握运用新媒体,不仅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必须。”陈远平说。

  “去年跟红网合作举办的首届湖南文物价值解读与传播大赛,实际上就是利用新媒体进行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典范。”陈远平表示,整个大赛的最终成果,将是把文物“装进”手机。

  “比如你走到岳阳楼,只需扫一个二维码,关于它的解说就出来了。你边登岳阳楼,边听解说,如果有什么感触,还可以留下感言参与互动,成为余秋雨那样的‘文化苦旅’的作者。”陈远平说。

来源:红网

作者:秦芳 汤红辉

编辑:王嫣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2017/06/10/432009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