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名师传戏 点燃戏曲薪火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贾艳 李邵 编辑:周蒙 2017-07-06 17:55:51
时刻新闻
—分享—

湘剧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左大玢传授《断桥》。

花鼓戏表演艺术家、省级非遗传承人李小嘉传授《打铜锣》。

湖南省昆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罗艳指导学生动作。

  红网综合7月6日讯(通讯员 贾艳 李邵)戏曲传承是当前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为确保戏曲事业薪火相传,2015年,文化部将昆曲、京剧、地方戏曲扶持工作纳入“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实施“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伴随着戏曲复苏,湖南的戏曲传承呈现出可喜局面,全省150多对师徒结对,一批年轻演员经过老艺术家的言传身教日渐成长,地方戏曲迎来希望之光。

  “作为我的徒弟,我对她的要求只会更加严格,因为这是一辈子的责任。”湖南省昆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罗艳在2015年与该团“80后”青年演员邓娅晖结成师徒。昆曲作为中国古老的剧种之一,其柔美含蓄的独特气质,成为许多年轻演员难以突破的瓶颈,其中圆场与台步是气质的来源与基础,罗艳要求邓娅晖每天至少做20圈圆场。做团长行政工作繁忙,但罗艳坚持每星期抽出一到两个晚上为邓娅晖指导唱腔,“我怎么唱,她就得怎么唱,多一个音符不行,少一个音符也不行。”罗艳透露她们经常练到深夜。

  罗艳认为,昆曲学习之路十分漫长,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难沉下心来吃这份苦。罗艳坦言,早些年邓娅晖也动摇过,但后来意识到了传承昆曲的重要性。“昆曲的精神是长年累月熏出来的,老师对昆曲的执着和痴迷打动了我,我也会把昆曲当作我一生的事业。”邓娅晖说。目前,邓娅晖通过教小“昆虫”们唱昆曲,为培养潜在观众与苗子发挥光热,“这是我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让她自己带学生,感受责任感的同时也增强对专业的理解。”罗艳说。

  为了让花鼓戏更好地传承,现在本应享受退休生活的省著名花鼓戏表演艺术家、省级非遗传承人李小嘉一直在探索各种方法。

  花鼓戏是湖南本土戏曲,拥有广泛群众基础。湖南省花鼓戏剧院青年演员刘海霞2015年通过文化部“名家传戏”工程师从李小嘉,她遇到了唱法与老师不一致的问题。李小嘉认为,作为传承人有责任将味道正、情绪好,且经过千锤百炼的唱法传承给徒弟。同时,为了让她的身姿更挺拔,李小嘉单独教她唱了一段《阿庆嫂》,经过反复打磨,今年刘海霞到江苏演出时,受到观众和同行的认可。

  李小嘉觉得单凭个人力量完成戏曲传承远远不够,她利用湖南省花鼓戏剧团“省花讲坛”活动到全省各地交流学习的机会,每到一处就请当地有代表性的花鼓戏演员现场表演,让自己的学生近距离观摩湖南其他地区花鼓戏的优点与特色。

  除文化部“名师传戏”工程外,还有不少老一辈戏曲表演家发挥余热,自发收徒。国家一级演员、湘剧生行彭汉兴就是其中一位。

  6月29日,长沙已持续下雨多日,湖南省湘剧院四楼的排练场里热闹非凡,彭汉兴正慷慨激昂地和围在他身边的年轻演员交谈着。目前,有3位湘剧青年演员跟着73岁的彭汉兴学习湘剧。“现在能吃苦,追求自我提高的年轻演员少之又少。”彭汉兴说,自己收徒要看三个条件,即对湘剧的热爱程度、自身条件与个人品德。

  彭汉兴在教学上实施因人施教。“在排《玉麒麟》金沙滩这一折时,有一段高亢的唱腔,我演了几场从没唱上去过,后来师傅建议我换行腔练气息,用他教的方法进行训练后,终于把声音放出来了。”大弟子夏竞说。在谈及师傅对自己的帮助时,三个徒弟纷纷打开话匣子。截至目前,彭汉兴已先后带过约13个徒弟。“技艺传承的关键是看传到位没有、传扎实没有,如果每一代都丢失一点点,以后传统戏剧的艺术基因就没有了。”彭汉兴说。

  据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方兴未艾,有关部门正在探索资金扶持、制度规范、师资调配、演出平台、宣传力度等方面的配套措施。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贾艳 李邵

编辑:周蒙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2017/07/06/435018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