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0余件湖北随州出土的周代青铜器在长沙博物馆展出

来源:红网 作者:邓霞 编辑:周蒙 2017-07-27 08:37:17
时刻新闻
—分享—

亲子家庭参观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

青少年现场体验敲编钟。

“小小代言人”配合青铜音乐进行互动表演。

  红网长沙7月27日讯(通讯员 邓霞)“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7月26日在长沙博物馆开展,包括九鼎八簋、曾侯乙编钟“姊妹钟”、扉棱提梁卣等在内的逾200件精美青铜器集中展出,让参观者感受到三千年前湖北随州发达的青铜文化和汉水流域高度发达的礼乐文明。

  随州地处汉东地区,自古称之“随枣走廊”,在先秦时期是南北文化交融的重要通道。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里先后出土了多批次、高规格的鄂国、曾国和其他诸侯国的青铜器,时代从西周早期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当属擂鼓墩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其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由65件青铜编钟组成,铸造精美,气势磅礴,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此后,这里又有擂鼓墩二号墓、羊子山墓地、叶家山墓地等被发现,出土了一大批成组、高规格的青铜器。

  此次特展由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长沙市文物局主办,长沙博物馆与随州华夏博物馆承办,汇集了随州地区出土的两周时期曾、鄂等国的典型青铜文物200余件,其中包括礼乐器、酒水器、兵器及车马器等,一级文物有109件。

  展览分为“封邦建国”“汉阳诸姬”“曾侯遗风”三个部分。步入展厅,最先跃入眼帘的便是一套完整的“九鼎八簋”青铜礼器。解说员介绍,鼎用来供奉牲肉,簋用来供奉食粮,是当时最重要的祭器。而鼎的数量彰显主人身份地位的尊贵高低,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两簋。

  虽然曾侯乙编钟此次未能来长展出,但观众可看到距曾侯乙墓西侧约百米处的擂鼓墩二号墓中出土的另一套36件编钟。该套编钟形制相同、大小各异,最大一件通高96.7厘米,最小一件通高30厘米。其音色、音律皆与曾侯乙编钟相通,其中8件大钟与曾侯乙编钟的音律完全一致,被称为曾侯乙编钟的“姊妹钟”。

  此次特展将持续到10月8日。期间,长沙博物馆还将举办讲座《诸侯的礼乐——周王朝分封背后的故事》和《考古探秘——扑朔迷离的曾随之迷》,并邀请8-12岁的儿童一起体验青铜小课堂。

擂鼓墩2号墓编钟

  曾侯乙编钟姊妹钟。战国时期诸侯国曾国的国君祭祀或宴享时使用的青铜乐器。36枚编钟形制相同、大小各异,音域跨4个八度,至今仍可演奏古今中外的乐曲。

九鼎八簋

  “九鼎八簋(guǐ)”,重要的祭祀礼器。《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到了春秋战国,礼崩乐坏,诸侯也使用九鼎八簋。

曾侯與编钟

  曾侯與编钟,现存8件,其中完整的有6件。形制相同,大小不一。三件有铭文,两件铭文与公元前506年“吴师入郢(yǐnɡ)之役,楚王避险于随”的历史事件相应合。此件编钟铭文为:“曾侯與曰:余稷之玄孙……”稷,为后稷,是周人的祖先,表明曾国国君是周王子孙和后裔。

三戈戟

  曾侯乙墓出土。是一件将矛和戈结合安装在柲上的兵器,集勾、刺、啄、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这种超级加强版长兵器,堪称步战和车战中的作战利器。

扉棱提梁卣

  扉棱提梁卣,极致华美的周代诸侯青铜酒器。身上那穿越千年的迷之微笑,是在笑看天下风云,还是在告诉我们历史蕴含的无尽谜团?

来源:红网

作者:邓霞

编辑:周蒙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2017/07/27/437239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