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非遗进清华 拼布绣进课堂“教学-体验 1+1”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周蒙 2017-11-09 09:02:10
时刻新闻
—分享—

师生合影。

拼布绣课堂讲授。

何娟老师介绍拼布绣的传承发展。

何娟老师介绍拼布绣的工艺特点。

何娟老师带来的大布江拼布绣。

同学们设计制作过程。

何娟老师示范指导大家的体验制作。

拼布绣使用的边角材料。

拼布绣课堂制作。

学生的半成品。

  红网综合讯 近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二年级染织班纺织材料学课程在织绣工艺实验室开展了一次“材料知识+非遗技艺+再生利用”的别开生面的“教学-体验 1+1”创新课堂。

  课程教师杨静首先按照教学计划和进度内容讲授了纺织面料的种类、特性、质感及其对产品设计的作用因素,然后邀请湖南永兴大布江拼布绣省级传承人何娟为大家介绍拼布绣的历史发展、传承故事、传统习俗及工艺技法、风格特点等,然后指导学生亲手体验拼布绣制作。染织大二的本科生和几名服装专业研究生们在何娟老师的讲解、示范和指导下,利用手头的边角布料和旧衣服,根据材料特点,从设计画稿到剪贴、拼布、刺绣进行全过程的拼布绣体验实践。“讲&做”的课堂充满非遗之美、布艺之趣。

  “拼布绣”的制作过程大致有六个步骤。一,绘制图形;二,将图形分色块分别剪出纸模;三,将纸模配上不同色彩的布料;四,将配好色的碎布块包边;五,拼布:将不同碎布块拼制成型;六,拼布绣:将拼制好的图形结合各种刺绣技法,完成拼布作品。拼布绣的设计空间很大,每个步骤都可以尽情发挥各自的想象,令布料、色彩、绣线构成的立体图案画面生动有趣。

  在体验过程中何娟老师对拼布绣的每个步骤都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指导,从材料准备到画稿、手势、针法甚至坐姿……这次的实验室“讲&做”是运用“拼布绣”的手法由同学们对材料进行自由发挥,所以创作空间很大,可表现的风格多样多变。在画稿阶段,同学们的画面就已经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拼布绣属于慢工细活,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同学们在学习掌握基本技艺基础上还需课后完成最终作品。

  拼布绣体验所用到的材料大多是裁剪服装产生的边角废料,还有旧衣服上的布料,都是一些看起来“不成用”的废旧材料。而拼布绣的特征之一就是利用琐碎的材料,通过拼贴再运用各种针法的刺绣将看似无用的废旧碎布拼合连缀成完整的具有可用性和装饰性的作品。

  “非遗进清华拼布绣进课堂”的 “教学-体验1+1”是杨静老师将纺织材料与传统技艺相结合之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探索与尝试,使学生在学习材料的同时又学习了一项传统技艺,并运用课堂学习的材料知识结合拼布绣进行具体的拼布设计、针线匹配、针法运用及工艺呈现,同时也拓展了对材料利用方法的认识和实践,给即将废弃的材料赋予新的价值,体现了物尽其用、节减再生的生态理念。

  此次实验室“讲&做”形式的“教学-体验 1+1”课堂充分体现了:感触材料,体验工艺,边角废料拼绣再生的教学效果,也是“非遗进清华”并融入课堂之实际践行。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周蒙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2017/11/09/446950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