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李自健美术馆举行公祭活动 讲述油画《南京大屠杀》背后的故事

来源:红网 作者:秦芳 丁阳亮 编辑:尹胜 2017-12-14 10:10:54
时刻新闻
—分享—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长沙李自健美术馆举行了一系列公祭活动。

李自健巨幅油画作品《南京大屠杀》。

李自健讲述了《南京大屠杀》画作背后的故事。

活动现场。

  红网时刻12月13日讯(记者 秦芳 通讯员 丁阳亮)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长沙李自健美术馆举行了一系列公祭活动,巨幅油画《南京大屠杀》作者李自健讲述了画作背后的故事。

  上午10点,李自健美术馆馆长、著名画家李自健带领全馆员工,在美术馆巨幅历史油画《南京大屠杀》前收看了国家公祭仪式直播。下午举行了公祭仪式,李自健与美术馆全馆人员及公众向大屠杀的死难者三鞠躬并默哀一分钟。随后,李自健讲述了《南京大屠杀》的创作缘起、作画过程和在国际上引起的反响。

  世界巡回展出七十余次 《南京大屠杀》让日本人哭泣

  1991年至1992年,李自健在美国洛杉矶创作了巨幅油画《南京大屠杀》。2000年,这幅画收藏并陈列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2003年和2015年,李自健又先后创作了两幅《南京大屠杀》原稿,分别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李自健美术馆陈列展出。

  从1992年至2013年的二十余年间,《南京大屠杀》随着“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环球巡回展”,先后走进美国、德国、法国等遍布六大洲的三十余国家和地区,进行七十余次的巡回展出。

  “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环球巡回展”期间,《南京大屠杀》的影响与日俱增,也是各路传媒关注的焦点,展出也曾先后在阿姆斯特丹、纽约等地受到日本右翼势力的极力阻扰和打压。因为坚持《南京大屠杀》的展出,日本东京都艺术中心还于1999年取消了在日本的巡展。

  然而,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日本著名作家、桂冠诗人池田大作看到这幅画作后,专门给李自健写信道:“凝睇《南京大屠杀》,一瞬间我的心停止了跳动,我的心哭泣了。而且我的心燃起了火焰……日本军残虐至极的野蛮行径,我们绝对不会忘记……一些不可一世的当权者否认、歪曲残暴的历史,恣意妄为,我们要坚决与之战斗下去。”

  受大屠杀“受害人”星云大师之托而作 自己和妻女当人体模特

  1988年,李自健只身赴美,自费留学。两年后,李自健在肖像画领域开始有所收获,但依然困顿于艺术渺茫前程。1991年春,得到星云大师赏识与支持,李自健得以迁入蒙地拉精舍,潜心作画500余日夜,创作出一大批以“人性与爱”为主题的油画作品。

  1991年初夏的一天,星云大师向李自健提出,能不能画一幅表现《南京大屠杀》的巨幅油画。“他沉重地说,他就是南京大屠杀这场灾难的受害者和见证人。”1937年12月,年仅12岁的少年星云,在母亲的带领下,到南京寻找父亲,找遍了血腥屠城,未果,从此天人永隔,留下刻苦铭心记忆。半个多世纪过去,大师为让后人永远铭记这段惨无人道的悲痛历史,他嘱托李自健创作一幅警世之作。

  “当天晚上他就构思出了这幅画的整体框架,但面对这么重大的历史题材,我一直不敢动笔去画。”身在国外,收集相关历史资料十分困难,又很难找到合适的人体模特,李自健只好请友人从国内给寄来一些照片资料,让自己、妻子和孩子摆出画中人物的各种造型做模特。酝酿积淀三个月,创作八十多个日夜,他最终完成了这幅画作。现在,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李自健的名字,但却知道这幅画。

  “如果我当时很‘聪明’,我就不会是今天的我”

  “我当时也可以找各种理由拒绝,但是人不能没有感恩。”李自健说,“如果我当时很‘聪明’,把赚钱放在第一,没有画这幅画的话,我就不会走到今天,我就不会是今天的我。”

  2015年,李自健美术馆建设即将完成,李自健又特地创作了第三幅《南京大屠杀》原稿,尺幅更大,更加震撼人心。“这样一幅画要画三次,要流好多泪,非常沉重。而且当时非常需要经费,我可以画更多的风景画去卖钱。但李自健美术馆,如果没有这幅画,我觉得就不完整,就没有意义。”

  后来,这幅画作由企业家谢子龙收藏,永久陈列于长沙李自健美术馆。

  相关链接

  《南京大屠杀》大型历史油画作品简介

  整幅画面由“屠”“生”“佛”三联组成,画家用两个狞笑的日本军官、一个哭喊的中国婴儿与一名收拾尸体的僧人,真实再现了1937年日军在南京实施的惨绝人寰的暴行。

  画面主体是堆积如山、交错挣扎和相互保护的死难者的尸体,四处流淌的暗红色血液。在凝重的冷灰色调笼罩下,远处硝烟弥漫、低沉灰暗的天空,共同营造了强烈而厚重的悲剧气氛,如此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以窒息压迫之感。

  左侧为“屠”:在一群血肉模糊的尸体左边,站着两个趾高气扬的日本军官,其中一个正狞笑着擦拭沾满鲜血的军刀,这些脱离了道德与人性底线的日本军官并没有因犯下的罪行而感到羞愧,反而显现出自鸣得意之态。

  中间一联为“生”:在尸山的上面,一个婴儿正趴在裸露着胸膛惨死了的母亲身上昂首哭喊着,隐含着中华民族巨大的悲怆,同时也寓意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和希望的未来,并赋予了画面纪念碑式的庄严。

  右侧一联为“佛”:一位僧人躬身不语,正拖起一位惨死的老人,衲衣上已沾满鲜血,僧人对众生的无限悲悯与昂首哭泣的婴儿同样蕴含力量,又与残暴的日本军官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

  李自健简介:

  李自健,1954年生于湖南省邵阳市,童年家境贫寒,生活艰困,15岁自学绘画,下过农村,当过工人。1977年,全国高考,首度恢复,以特优成绩考入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82年毕业,同年回到家乡,供职于长沙艺术馆。上世纪八十年代,画家创作的《山妹》、《孕》等油画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和首届油画展,多件作品在国内的数次画展获得奖项。

  1988年赴美国自费留学,后定居洛杉矶。1991年春,在洛杉矶与当代高僧星云大师结缘,得大师赏识力助,得以闭关创作,潜心作画五百个日夜,完成了以《南京大屠杀》、《乡土》系列、《母女》系列为代表的一大批表现人间大爱的现实主义油画作品,奠定了发展至今的“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展览事业之坚实基础。

  自1993年起,李自健集结起以“人性与爱”为主题的百余幅代表性油画作品,组成了颇具规模的“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巡回展”,多次启程,于世界六大洲三十余个国家与地区,自主自费举行了72次非商业性大型巡回个展。长达20年的巡展,其行程路线绕行地球三圈半,共355万全球观众参观了画展,影响广泛,享誉国际。

来源:红网

作者:秦芳 丁阳亮

编辑:尹胜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2017/12/14/450309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