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
文/唐盛明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是唐代李白《望天门山》一诗,吟咏了安徽境内长江西岸的天门山。我在这里借用李白的诗题,写的却是张家界的天门山。
天门山,古称云梦山、嵩梁山,属张家界永定区海拔最高的山,主峰1518.6米,北距城区8公里,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是最早被记入史册的一座名山。其实我对张家界并不陌生,于公于私好几次到过,如武陵源、天子山皆已游览,唯天门山没有,每次车过张家界城区的时候,只是远望而已。这次加入祁阳清风户外组织的张家界之旅,就是冲着天门山来的。当晚经红网散文随笔版版主名人堂先生的引荐,拜访了客居张家界的该版首席版主若云女士,我们在品茶之余,谈起天门山,她绘声绘色地作了推介,更增添了我的一份神往。
(一)
天刚蒙蒙亮,我们就赶往天门山游客中心。尽管是盛夏时候,张家界山区的早晨仍有几分清凉。在满天霞光的映照下,天门山远远地出现在停车场的南面,好像刚掀开头上纱巾的村姑,仍然被一片云雾缭绕着,其形色淡雅,若隐若现。我们被安排走B线,即乘坐专用环保车上天门山。
远望天门山,则突兀于南天边际,像一座耸立着的欧洲中世纪古城堡。东西两座山,像极两扇大门,又恍若是抽象派艺术的雕塑!看其山势陡险峻拔,景色雄奇壮丽,被称为张家界的天然画屏。据有关资料记载,天门山隆起于燕山运动,再经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山体剧烈抬升千米以上,周围被断层节理深深切割,加上长期风雨侵蚀的岩溶作用,造就成嵯峨高峙、凌空独尊的喀斯特台型地貌,拔地临空,气势冲天。
车子往南出城,径直奔天门山而去。绕过几道不高的山梁,天门山赫然耸立在了面前。于淡淡云光的映衬下,万丈岩壁之上忽然豁开了一个洞穴,恰如一轮刚刚升起的月亮,且随车行位置的转换,经历了由上玄月到半月再到圆月的变化。这正好因应了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想起了永州道县的月岩,曾几次去观赏过,在外面和里面赏“月”不尽相同,皆呈现朔、玄和望的不同效果,而晴雨有别,千变万化,又给人一种虚幻迷离的感觉。眼前这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的天门洞,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天门山景区牌楼前,上山游客全部换乘清一色的环保中巴车,司机也都是四十岁左右,山道驾车比较有经验。不一会儿,车子于两山之间的沟谷里行驶,然后沿着S型的公路盘旋而上,越往山上盘旋的幅度越大。这时坡陡路弯,车速又快,几乎是左冲右突,让车上的游客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甚至发出惊恐的叫声。好在我十余年前上长白山时,也乘坐过长丰集团的越野车盘山而上,经历了那种惊险刺激的场景,显得不那么害怕了。我坐在车子最前排,时不时透过窗玻璃,用相机记录盘山公路的险峻景象。
抬头仰望,天门洞愈来愈近,以其接地通天的态势,成为人们心中通天的门户,而通往天门洞的盘山公路也因此被称为“通天大道”。更为神奇的是,在公路竣工的时候,人们惊奇地发现,这条顺山势修建的通天大道刚好九十九道弯,暗合了“天有九重,云有九霄”之意。“通天大道”以进山时的标志门为起点,一直通达天门洞脚下,全长10.77公里,但就在这么短的距离里,它的海拔却从200米急剧提升到了1300米。见大道两侧绝壁千仞,空谷幽深,180度的急弯此消彼长,层层叠起,荡气回肠,堪称“天下第一公路奇观 ”。
其实观看“通天大道”的最佳点,是在玻璃栈道和缆车上。站在悬挂于绝壁处的玻璃栈道,许多游客皆靠里边行走,小心翼翼地通过,有恐高症的索性爬行而过。我大胆地靠在栈道的护栏边,手擎相机,居高临下,好不容易将“通天大道”的绝世美景拍下。乍看起来,上山公路皆蜿蜒于大峡谷之间,一层一层地盘旋着,像一条长长的龙在摇头摆尾。倏地,阳光把天门山的大峡谷映得通亮,盘山公路则又像仙女挥动的银色绸带,在碧绿色峡谷间飘舞,动感十足。此情此景,它不仅给你带来视觉的冲击,还会给你带来心灵的冲击!
(二)
嗬,天门洞就在眼前!仰看天门山,东西山梁对开于千寻绝壁之上,巍峨而聚,气势磅礴,是罕见的高海拔穿山溶洞,更是尽显造化神奇的旷世奇观。天门洞终年氤氲蒸腾,景象变幻莫测,时有团团云雾自洞中吐纳翻涌,亦有道道霞光穿洞而出,真乃瑰丽神奇,宛如幻境,似乎蕴藏天地无穷玄机。地方史志曾记载:“玄古之时,有土人见霞光自云梦出,紫气腾绕,盈于洞开,溢于天合,以为祥瑞,肃而伏地以拜之”。自古以来,奇幻美丽的“天门吐雾”“天门灵光”,被认为是天界祥瑞之象,因而名闻遐迩。
当地导游带领我们团队,欲乘穿山电梯上天门洞。我和几位特别爱好爬山的队友,跟导游请求徒步上天梯。在天梯前面青石砌就的壁上,有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的“上天梯”三个金色题字,还有清代知县俞良模的诗句“莫谓山高仰空止,此中真有上天梯”,可见徒步登临天梯之艰险。我们几人开始攀爬,天梯旁立着一块巨型石碑,上面书写红色隶书体的大字“天门圣境”,提示着我们只要向上攀登,便是通往神奇绚丽的“天国之门”!沿着有大理石护栏的青麻石台阶拾级而上,两旁悬崖灌木丛生,唯绿叶堆叠,间或点缀几朵野花,一片葱茏馥郁之景。左边坡上有一道瀑流,自高处跌落,轻薄如纱帘,水花飘散。愈往上爬,天梯的坡度愈陡,浑身早已大汗淋漓,却依然坚持向上。
登上九百九十九级阶梯,终于到达天门洞了!天门洞则悬于海拔1300余米的峭壁之上,高131.5米,宽57米,深60米,终年吐云纳雾,震世撼俗。古往今来,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把天门洞作为祈福许愿的灵地。而天门洞,就像一首无声的诗,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也给人无限的想象!从1999年世界特技飞行大师穿越天门开始,天门山注定成为一个永远被世界所聚焦的传奇之地!2006年,俄罗斯最高飞行战将含泪吻别天门洞,让天门洞一度成为了一个不可逾越的神话。2007年,法国著名蜘蛛人打破神话,成功徒手攀越天门洞,将生与死的绝壁芭蕾如花绽放,天门洞由此成为了奇迹诞生地的代名词。
徜徉在天门洞,犹如漫步月宫,北南两边都有绚丽的云彩,像是围绕着望月飘舞,这景色美极了!恍惚中,天门洞外云天相接处偶尔会出现仙界奇观,只见七彩霞光穿洞而出,紫气冲天,环绕峰岚,抑或佛光普照大地,吉祥降临人间。据传,在天门洞当中,横有一道门槛,门槛两头有一只灵之兽——麒麟把守着,看它独角吉祥,浑身鳞甲,金碧辉煌。当你经过九百九十九级阶梯的艰难攀登之后,麒麟就会呈慈祥而笑迎,当您跨过门槛,等于人生经历重重困难,进入梦幻向往之地,即天上仙境、世外桃源,就可以过上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神仙生活。这时,透过天门洞的云帘向南望去,那一片青葱的山峦、蜿蜒的田陌、古朴的村落、袅娜的炊霭,恰如陶令笔下的桃花源境界。
(三)
在天门山顶,我看见了大片完整的原始森林,而原始森林的核心保护区在碧野瑶台景区。这里,布满青苔的奇石随处可见,珍稀树种、珍贵药材也时有发现。整个景区就像一个天然的大盆景,游客走在蜿蜒的游路上,可以尽情领略到自然的风趣。由平台往西,从标志牌上看到,这里有一片珙桐树。记得我1986年初到张家界,在黄石寨第一次见到了珙桐树,古老而且珍贵,因花开时的形状像鸽子,又名鸽子花。当时由于灵感促使,便写成歌词《鸽子花的祝愿》,表现战争与和平的主题,后被人谱曲和传唱。
往前走,便是鬼谷栈道。鬼谷栈道位于觅仙奇境景区,因悬于鬼谷洞上侧的峭壁沿线而得名。栈道全长1600米,平均海拔为1400米,起点是倚虹关,终点到小天门。与其它栈道不同的是,它全线既不在悬崖之巅,也不在悬崖之侧,而是立于万丈悬崖的中间,给人以与悬崖共起伏同屈伸的感觉。据传战国时期的纵横家、道家鬼谷子曾在这座山的一个山洞里隐居修炼过,洞里石壁上有一张老人的头像,据说就是鬼谷子的头像,叫做“鬼谷显影”。那些勇闯鬼谷洞的游客,偶然拍下洞内石壁上的“鬼谷显影”,与世间广为流传的鬼谷子头像有异曲同工之妙,成为天门山的又一个难解之谜。
从鬼谷栈道出来,经过求儿洞、樱桃湾,就到了天门山寺。这里最早的寺庙据说是唐代所建,名叫“灵泉院”,明代改称“天门山寺”,当年香火鼎盛,气势浩大,为湘西地区的佛教中心。天门山寺是在原址重新修建,占地面积接近一万平方米 ,正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观音阁等佛家建筑一应俱全,且布置得井井有条。其规模之大,地势之高,完全出乎意料。寺庙立在山之高处,视野非常开阔,有着一山独尊的气概。
最后来到石牛寨玻璃栈道。玻璃栈道是继悬于峭壁之上的鬼谷栈道、凭空伸出的玻璃眺望台后,打造的又一试胆力作。为了让游客透过玻璃栈道看到美丽的风景,要求游客皆戴上鞋套,以保持玻璃栈道的透明和干净。看蓝天白云的倒影铺满了整条栈道,让人在对脚下的透明战战兢兢之余,更乐享于踏云而行的快感。此刻,我站在玻璃栈道俯瞰张家界市区,高楼、街道、河流尽收眼底,荷花机场一架客机正在起飞,如大鹏展翅,银光闪闪。
乘坐“通天缆车”下山,环顾四野,当年杜甫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当我经过长长的索道安全着陆时,再次回望天门山,它依然是那么威武、坚定而又悲壮地矗立在那里,默默地注视着这大千世界。
唐盛明,湖南永州人,为省作家协会会员、省诗词协会理事和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在省、市以上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学作品600余篇(首),多篇(首)作品在全国和省市级获奖。散文《家乡的立夏蛋》荣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届“海峡情”征文比赛优秀作品奖,诗歌《春风》被收入《新时期湖南儿童文学作品选》,散文《寻觅浯溪》《谨致囚鸟》和《诗意栖息的老山湾》被收入《中华散文精粹》。2017年参加中华国风文学论坛“醴丰杯”全国诗词大赛入围。近一年来,十几篇散文在红网“时刻”岳麓行吟散文栏目推介。《河那边的岩笛山》《漏秋的日子》发表于《民主》《湖南散文》刊物。
来源:红网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