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河畔江南春
——游长沙东湖东沙古井
文/刘泽达
烟花三月,草木欣欣向荣。
一条碧玉带清如明镜,两岸春意葱茏。站在新修的浏阳河大桥人行道上,阳光下的东湖一脸妩媚的笑容呈现在游客雅情逸趣中。蓝天白云,一只放飞的风筝在浏阳河上空翱翔,长长的风筝拉线下,一个欢快的孩子在河畔边崭新跑道上雀跃奔走,游人仰目,好一幅自由潇洒的画图。
几许渴意,堂兄弟说不远有一口古井,正好是我写作的素材。他开车本来是要去做生意的,却把新买的宝马停在湖南农业大学内,专程当起导游,和我们步行同游“东湖古井乡愁文化街”。一块黄漆的磐石突显在我们的眼前,“东沙古井长寿水”,题字的人大名鼎鼎,让我不再怀疑这口古井里的水有长寿的功效。世界科学院院长,中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书法力透石身,彰显了东沙古井水并非沽名钓誉。络绎不绝的游客也许和我一样,急着要去这口古井饱饮一回的。新修的青石板人行道,新栽的树木花草都夹路欢迎八方取水来客。一位袒胸露腰的健壮农人立在路边,饱经风霜的古铜色脸上带着勤劳坚毅的微笑,如弓的扁担下是两只跨越千年的木水桶,他就是北宋或五代的常居子民正要去古井挑水!这口古井历经皇朝更迭,历经人世沧桑,历经风吹雨打,如今迎来了新生。
小车、摩托都停靠在外围,取水的人们都用最原始的方法亲和这人间的甘甜,这生命的源泉。一位端庄雅致的女士费力提起一桶水走上斜坡,正在第二尊古人塑像面前歇息,她是从长沙市开车过来的,慕名而来的公务员。因为是双休日,又碰上大好的晴天,取水的人比平时多了几倍。“现代人养尊处优,在古人的面前汗颜啦”!她用带长沙方言的普通话说:“肩挑手提的年代过去了,健身馆却多了起来!其实,生命在于运动。看看这些远古的劳动人民,他们的肌肉多么有力量!”“呵呵!”我笑着开句玩笑:“那您就走路扛水回去吧!”她并不愠怒地说:“退休后,我还是向往田园生活的。”乳白色小车从浏阳河公路向长沙市内飞奔而去。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座“桃花源”。在人类文明建城的同时,环境问题就如影相随,好多城市的地下水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难以达到直接饮用的标准,这不能不说是地球人的自作自受。关注水资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东沙古井——她再也不怕风欺雪压。一座古色古香,飞檐翘角的阁亭给了她靓丽的新姿。取水是长木杆套铝水瓢。水泥砌就的古井周围,一瓢瓢千年清泉从井底流入了这个春天,流入了这座城市,流入了千家万户的欢声笑语中。迫不及待的我接过木杆瓢从井底舀水,却只舀上来三分之一瓢,因为取水的人太多,井水供不应求,刚冒出来就被取走了。一股清洌甘甜的滋味润入,瞬间神清气爽!又舀了一瓢,仔细端详这袁院士盛赞的长寿水——如白银滚珠,似甘露凝玉,至纯至净的东沙古井水呀!其实是东湖这方水土的福音。二瓢清泉下肚,胜如佳肴美味。党兄弟也开怀大饮,他家的日常饮用水是这里免费供应的,真的感谢芙蓉区东湖街道的领导们,把这几千年古井重新修缮,给当地居民提供便利。亭内,取水的人来来往往;亭外,阳光普照下的菜园子,油菜花在怒放,碧绿的蔬菜在春风春雨春阳的关照下生长得油亮亮的。辛勤的郊区农民有在伺弄菜园子:有在摘取蔬菜的,有站在菜地上欣赏古井游客取水的。亭上一副对联吸引了我:“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亭背后石墙的一排大字令人敬肃:“为政当思水无沙”。我曾到过长沙市图书馆,馆内一楼大厅廊柱的一副对联恰好道出了天下百姓所企盼的“朗如日月,清如水镜”。星城长沙历史文化悠久,早有“楚汉名城,潇洒洙泗”之称。在这块钟灵毓秀的热土上,几千年走出过的名人数不胜数,正如这东湖古井的清泉一样,他们默默流进历史的纵深,却从来没流出后人的瞻仰与怀念;屈原、贾谊、陶侃、岳飞、辛弃疾、朱熹、张栻、左宗棠、曾国藩、刘少奇、蔡和森、毛泽东等民族精英们,他们的胸怀都是这东沙古井的水呀,济苍生而融大海,激励一代代华夏儿女自强不息,不惧外侮。
浏阳河的春天绽开了桃花的红颜,我随手拍下一张张手机美图,分享给远方的文朋诗友。手机微信的铃声如此悦耳,朋友们在天南地北,他们从我的手机信息了解了九曲浏阳河的神奇,一位远方的诗人特别对“东沙古井长寿水”感兴趣刨根问底:“他说只知道长沙城南有白沙古井,并不晓长沙还有东沙古井!”我把东湖街道的古井廉政文化宣传微图发出:
“东沙古井与白沙古井同出一脉,源自江西宜春市,位于湖南农大的萧家岭。东沙古井水纯净甘甜,经历史考证,古井水上溯至五代到北宋时期,绵延千年,泉清不竭。东沙古井经专家学者考证检测,井水一级,泡茶清澈无茶垢,是长沙市真正的长寿之水。远方朋友说:“有空组团乘飞机过来饮长寿水”。长沙临空经济的便捷让浏阳河春天早早来了!他发来了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在我的手机微信上: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我是江南的游子,身在江南的无限春光中。这东沙古井长寿水,你是省城长沙的骄傲,你见证了省城经济发展的奇迹。浏阳河畔江南春,大好的春天已来临。高速、高铁、桥梁、航运把一马平川的大长沙连通了世界,一座现代化的国际新城正在崛起。正如这东沙古井清泉带给我们心灵巨大的喜悦,因为她滋养了我们幸福的家园。
刘泽达,曾有诗歌散文发表在各级党报党刊上,被人民网、天下文化传媒、华夏经纬网、新华社湖南分社、今日头条等多家网媒转载。2018年原创作词歌曲《长沙》首发于中华演艺网,转发于"邵东之音",人气点击量超过35万。原创散文《南楚古都,一个有梦有故事的地方》发表于北京大型时尚文艺杂志,被多家网媒转载,读者遍及海内外。多篇散文曾选入邵阳县地理名片书籍《油茶花开》和河北省西柏坡文学《圣地花开》,社会影响力较广。
来源:红网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