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栏丨欧阳斌:在贺龙元帅的家乡扶贫

来源:红网 编辑:施文 2019-03-19 10:39:19
时刻新闻
—分享—

????_20190319103231.jpg

在贺龙元帅的家乡扶贫


1.桑植,桑植

遍植桑树的地方应是温柔之乡、富贵之乡

然而,那些年,他的故乡既不温柔也不富贵

军阀连年混战,百姓苦不堪言

他带领二万子弟兵在艰难困苦中

用鲜血点燃了火种,用生命撑起了战旗

他们杀开一条血路,向西挺进


向西挺进,桑植渐行渐远,真理渐行渐近

桑植渐行渐远,太阳渐行渐近

等到共和国成立时,二万多子弟兵大多战死沙场

剩下的也大多没有再回过故乡,包括贺龙

他们把桑树种到了自己心里,把桑植种到了自己心里

他们中的许多人临死之前反复念着的一个词是:桑植、桑植

????_20190319103235.jpg

2.脱贫集结号

二万人离家,慷慨远行

二万人离家,出生入死

和所有先辈一样

他们在以自己的浴血奋战换取一个民族的生存

换取一个国家的兴旺

换取子孙后代的幸福


他们的期盼与嘱托

刻进了历史的记忆,也刻进了未来的构想

面对依然存在的贫困

脱贫攻坚,是来自中南海的、新时代的号令

桑植,贺龙元帅的家乡

也毫不例外地吹响了集结号


遵令而行,许多热心者都在向桑植进发

书记来了,市长来了,中直和省直联系单位的同志来了

有爱心的企业家来了

我,也有幸领受了一份任务,向桑植前进

????_20190319103237.jpg

3、回龙村

老屋还在,古树还在

小桥还在,流水还在

元帅走过的石板路还在

人们对元帅那种浓得化不开的乡情还在

洪家关乡是贺龙元帅永远刻在心中的家乡

回龙村是它的一个村,是我的联系点


仿佛,还看得到当年的硝烟

听得到当年的马嘶

仿佛,回龙村的另一个含义

就是等待着那位名字中嵌着一个“龙”字的英雄

带着他的将士凯旋而归


走进回龙村

每一寸土地我都感到可亲可敬

走进回龙村,我心中最坚定的目标就是让全村脱贫

真脱贫,脱真贫

????_20190319103240.jpg

4.走访贫困户

这是必须的程序

必须,将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贫困户的心坎


只是,贫困户的感激却总是让我难以领受

在这块他们的先辈浴血奋斗过的土地

他们的贫困,是许多人心中共同的惭愧与疼痛

QQ??20190319103629_??.png

5.廖家村镇团结村

明明写着一个村

读完却是一个镇


去廖家村镇团结村

村民正在垦荒种茶,久违的场景令人激动

老支书一脸憨厚,说村名是解放后取的

团结二字有点俗

我说,团结二字最好

团结就是胜利,团结永不过时

QQ??20190319103559_??.png

6.仓关峪村第一书记时鹏

这个来自中直机关、三十来岁的年轻人

现在有一个他很自豪的称呼

桑植县陈家河镇仓关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因为扶贫

他先是自己从京城来到了仓关峪

接着,接来了自己的京字号爱车

再接着,接来了自己博士毕业后在央企工作的爱妻

以及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

并且,让妻子在县城另找了一份工作

问他为什么要这样

他只是淡淡地说:这两年可能是他整个人生中最精彩的一段

他需要全身心付出

欧阳斌,1965年7月出生,湖南衡阳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曾在衡南县茅市供销社、中共衡阳市南岳区委、中共永州市双牌县委、湖南省旅游局、湖南省纪委工作,现任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国文学网高级顾问。已出版诗集《阳光的手指》《最美湖南》,散文集《感悟名山》《叩问》等多部文学作品,旅游策划专著《中国旅游策划导论》《实划实说》等。

来源:红网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2019/03/19/523927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