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行吟诗刊丨汤松波:在黄姚,无损的光阴来来去去,心无旁骛

来源:红网 作者:汤松波 编辑:施文 2020-11-19 17:55:54
时刻新闻
—分享—

行吟诗刊750x256.jpg

3693315_1418305857pdKG.jpg

心旺/摄

黄姚九拍

文/汤松波

黄姚,北宋天宝年间遗留下来的古老镇子,与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毗邻,自然山水与桂林的模样长得惊人的神似,人称“小桂林”。 千百年来,她在世人的视线里,都出落得如同一个好看的姑娘,风情万种,让人迷恋。

我是一个极为相信缘分的人。爱上一个地方,就如同初恋那般,费尽心思地让骨子里延展的缘分,尽释生命的美和缱绻的颜色。若无相欠,何以相见。比如黄姚,就缘于诗和远方对我的诱惑,抑或我对诗和远方的一种向往。

很庆幸,在潇贺古道上,我没有与黄姚擦肩而过。

很庆幸,遇见黄姚的那一天,我在古老的石板路上就听到了她绵密的呼吸,听到了酒壶山上绿茶舞蹈的节奏,闻到了古老巷子里徐徐飘散豆豉香味……那呼吸,那节奏,那香气,自然而然地就把这份遇见,演绎成了我生命里的节日。

推开黄姚古镇的门,春天就落落大方地站在八百年古榕树上等你了。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首词,在我与黄姚相知情浓的意识里,就是稼轩献给黄姚的专制。每年元夕,黄姚人都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鱼龙节的氛围里:欢乐的时光,牵着绚烂的灯火,以她的万千风韵,荡漾起黄姚的一山一水,与唤醒了春花的歌声,与敲响了大地的舞步一起,构建着一首来自故乡的诗歌。这首诗歌是梦幻的,热烈的、古意的,直抵灵魂深处。

不得不承认,这是人间的一种无法复制的美好。亲爱的黄姚,在季节转换之中,在花树叠上云端之际,我想告诉你,当太阳刚刚起身,我的名字,就躺在你丝绸一样柔软的雾霭里了。

清风徐来,一阵阵掠过我的眼帘。

我知道你鱼鳞般的瓦片开始清点我的生活了。我安静地等待着,等你装满风声与芦笙的鱼篓,和我一起踏着姚江的歌子,赞美这个时代崛起的大梦。

在黄姚,姚江似玉带缠绕在古镇的身上。我常常坐在带龙桥上,把玩从树叶里筛下来的阳光,清丽的鸟鸣,也不失时机地从身旁的另一棵树梢俯冲而来。无需构想,这阳光和鸟语以及那些曲弯通幽的巷道,很快就铺排成了我诗歌驰骋的牧场。

夜幕降临。一排排红灯笼,照亮了姚江的脸。一缕缕炊烟,摇晃着身姿,在游子的眼里不经意间就漫成了乡愁。我喜欢在这样的意境里,踏上青石板寻找平平仄仄的花句,喜欢倚着廊桥望着雁阵拍打寂寥无边的天空。

此时,云朵换上了新衣裳,停在姚江映衬的雕花木窗上,她要和流水送一程落下来的花瓣……岸边的杨柳,伸出细细的小手,依依作别。我站在一旁,默默地注视着这不动声色的一幕。花去也,明年还会朝着她以往的颜色和气质再一次向我绽放么?姚江无语,转身就潜入我的血管里畅游去了。

月亮幽静地坐在真武山顶,等你,也在等我。多好的夜晚啊,当我牵着你的手走过带龙桥的时候,一尾尾精致的锦鲤,在月光里抢食着我们投入姚江水的身影,甜蜜亲吻的样子,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了。

在黄姚古镇,我遇见了何香凝和欧阳予倩,一个是丹青高手,一个是戏剧大师。丹青高手打开了她的画布,在填入酒壶山、填入姚江的同时,也填入了辽阔、寂静和风吹不散的灵魂。

而古戏台,则是戏剧大师的营造的风景,那些从盈盈水袖甩出的故事,从民国辗转萦绕到今天,依旧在百姓把盏而乐的口中徐徐展开,极富生命力。

我知道,无论是何香凝,还是欧阳予倩,他们行走在黄姚的时间里,也把黄姚的风雨、坎坷、江河、山峦一一酿进了他们的生命。

我确认,他们的生命,开创了黄姚意义上的文化河流。河流之上,或画或戏,或展或收,都见风骨、魂魄和婵娟。

大师在前,我小心翼翼地紧跟其后。虽不能望其项背,但我常常在古镇里幽转时想象,如果灵魂能得到一点点这样的滋养,我的余生也该有一种令人羡慕的丰沛。

在黄姚,无损的光阴来来去去,心无旁骛。

我也乐在其中,哪怕在孤寂的时候,也不想把自己取出。

更多的时候,我像一把椅子,靠在临窗的位置,从未停止过等待。等待你,像母亲那样,坐着花轿,登堂入室。等待你,像成熟的果子那样,在星空下与我一起成为秋天的一部分。

当冷霜熄灭夜晚的灯火,当太阳照亮葵花侧身的影子,我们就大大方方地穿过四季,走向迎秀街,走向鲤鱼街,去真武山上的龙鳞树下写诗,作画,与花间小憩的蝴蝶相依为命,成为居山者最自然的特写。

亲爱的黄姚,我和爱人,就这样从头顶弯月的异乡人,成为你怀里身披露珠的人了。故乡在我们的眼泪里渐渐斑驳,故乡人在我们的念想里渐行渐远;古镇在我们的睫毛下陡然清晰,古镇人也在一清二白的日夜交替中变成了我们的亲人。这种时空意识的转换,因为爱,在日常生活中已成为一种习惯。

日久他乡变故乡,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仙女湖,传说是七仙女下凡沐浴的地方,如今已变成黄姚的爱情天堂。每日每夜,不分阴晴,都有出双入对的人在这里聚集。

在我的眼里,爱情,就是春风十里,就是繁花万顷。而仙女湖的爱情,是晨风中你唱给我悦耳动听的歌谣;是夕阳下你我搀扶着并肩回家的背影。为了那个约定,我一直在黄姚古镇厮守着光阴等你。

等你的,除了我,还有时光为你准备的美:古镇的宁静之美,仙女湖的飘逸之美,姚江的娟秀之美,酒壶山的洒脱之美……

现在已是深秋,雁声一阵阵划入湖心,与白云的浮雕缠绕、嬉戏,再也不愿走动了。我的心思也是这样,就爱这样在这里呆着,在湖边的驿站里,铺开雪一样的白纸,给你写信。

信的开头,是仙女湖的雾起时分,湖面被笼罩起来,山峦被藏了起来,远处的村庄亮着微弱的光,近处草叶上眨巴着眼睛的露珠,一切的一切都是迷离而神秘。信的内容,是相思树上长满了红豆,是月亮躲在云朵里暗自哭泣,是往事在湖面微微荡漾的皱纹,是虚构的春天也能让人心怀激荡。信的结尾,当然是雾散了,云开了,一辈子遇见你,就是遇见了最懂自己的那个人,哪怕我从青丝等你到皓首,也不后悔。

仙殿顶的春天总能给人新的感觉。

今年杜鹃开放的时候,我又来瞻仰杜鹃花海了。那些杜鹃,争先恐后,如火焰,沿着山脊燃烧,不一会儿,就像长了翅膀飞到了天上。

你还在远方。今春我依然是单身的燕子。

我为自己没能携你一起上山观看这轻盈、绚烂的花海而感到失落。在今宵酒醒何处的黄姚,在思念蔓上枝头的远方,我们年年为脚下的土地而生,却不能年年跟着仙殿顶的花儿们一起去赶集,眼前再新的亭台也是孤单的,再新的斜阳也注定要落幕的……

往天上开去的花,灵魂自由,性情奔放。

而落花是伤感的,特别是一个人的时候,不能久看。没有你陪伴的此刻,我该抱着落花身上绵软、蓬松的香气下山了。

别无选择,在时间与时间的缝隙里,我快速地翻动太阳与月亮。在花朵与花朵的簇拥下,我甘愿为离别吹响号角。

黄姚的云海,在东潭岭上。

与黄姚的云海邂逅,无需挑拣春夏秋冬。

雨天来,雨打草木深。云海,施展着万千幻术,整着山河呼啸而来,整着马群奔腾而来,在这忽高忽低、忽明忽暗的人间,在这水墨泼洒、山海起伏的世界里,我空虚的内心突然有了一份不可思议的力量,有了和你共度余生的勇气和野心。

晴天来,花叶舒展,心生欢喜。云海,被青翠的山林环绕,如硕大的浴池尽收眼底。云海里的云,像丝绸,像锦缎,像银河,像玉帛……不紧不慢地游弋着,那份淡定与从容,让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它的怀里一定藏有指向爱人的星辰。

清晨来,露珠已把太阳摇醒。晨雾里的云海,张扬着无所不在的浮力,将石头、宫殿、廊桥、贝壳、泥牛都往天上涌。这气象,让我感觉身体在飘远,世界在飘远,似在云海之上,又在云海之下,沉浮之间,那些荒废了的时光,一下子又给拾捡了回来,我青春的额头攒够了漂泊的本钱。

黄昏来,天空已开始退烧了。而夕阳下的云海,却不改初衷地沸腾着、燃烧着,不舍得离去。我觉得,我和云海有着一样的想法,哪怕此去深入夜的深处,哪怕挣扎的躯体遁入梦的中央,在黄姚岁月的某个枝头,依然能继续发光发热。

这些年在黄姚蛰居,我对古镇有了更多的感情。与古镇有关的花啊草啊,以及龙鳞台、姚江水,萤火虫和凤尾竹都成了我的亲戚。

古镇很小,却连接着三个省区的土地和天空。在巨大的天空下,在千山万水间,我想牵着一朵云,在满天星斗的夜晚,化作雨,落在古镇人家干净的屋瓦上,聆听古镇旧得发白的故事。

入冬了,树叶落下来随风飘去远方。每一片树叶,都是一方邮票,每一方邮票,都可以带着问候和思念找到邮寄的处所。当然,这些漂浮的树叶中肯定有一片是飞向你的,这是一个寄居山水的人能够给你的全部。

入冬了,我围着火炉,一碟豆豉鱼,二两黄精酒,就构成了我心中的庙宇。我常常在酩酊大醉后走出庙宇,长时间坐在古老的石凳上,就像坐在母亲的身旁。我坐在这里,守着自己沉寂的心,等待春天的到来,等待时间的救赎,等待你动人心魄地进入我的国度。

亲爱的黄姚,我沉迷浸润在你的夜色当中了,今晚有风,在风的搀扶下,我在古镇太平门的拐弯处回望,回望岁月留下的慷慨,回望年华美好的遇见……

回望黄姚,花开有声。

回望古镇,一眼千年。

(原载于《广西日报》2020年11月13日花山版)

WX20201119-145508.png


汤松波,祖籍湖南新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广西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首批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人民日报》、《青年文学》、《十月》、《中国散文家》、台湾《蓝星》诗刊,入选各类年度选本、中央电视台文化部春节晚会和高等艺术院校音乐教材。著有《东方星座》《灵魂没有淡季》《触摸时光》等专著8部。荣获共青团中央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广西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第七届广西音乐金钟奖,第三届《十月》诗歌奖,第二届《飞天》十年文学奖等奖项。

微信图片_20200717162430.jpg

来源:红网

作者:汤松波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2020/11/19/859485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