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万物复苏的春天,乡村振兴的种子正蓄力发芽。由湖南省委宣传部策划,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分别出版的脱贫攻坚重大主题出版作品《立此存照》《扶贫志》一经问世,引发社会强烈反响,书中所记录的脱贫攻坚故事以真实的感动带给人力量,也让人感受到蕴藏于山野乡村中的巨大能量。循着两本书的足迹,红网时刻记者深入探访书中故事发生原型地,采访故事主人公和主创团队,从3月15日起推出“你好,乡村振兴”系列特别报道,续写那些未完待续的乡村故事。
红网时刻记者 胡邦建 蔡娟 袁思蕾 胡弋 魏玮 湘西花垣报道
碧空如洗,满山空灵的鲜绿与氤氲薄雾缠绵交织,梯田连绵层叠,村庄错落有致,处处充满盎然的生机,这是如今花垣县十八洞村的现状。村庄美了,生活好了,村民笑了。
这个藏在大山深处的村庄因“精准扶贫”而变得熠熠生辉。走进十八洞村,总会看见一群特殊的身影,他们不是土生土长的村民,却全身心投入到这里的扶贫工作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扶贫工作队。
“这八年,十八洞村迎来了蝶变,作为扶贫工作队队员,我有幸投身这一伟大的事业,深感自豪,更要继续当好‘接力员’,踏着脱贫攻坚的节奏,奔赴乡村振兴的田野。”花垣县委驻十八洞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唐韬告诉记者。
花垣县委驻十八洞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唐韬。
服务当头,“90后”小伙接好“扶贫接力棒”
唐韬是花垣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的职工,2020年3月,“90后”的他被选为花垣县委驻十八洞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员,开始驻村工作,如今刚好是1个年头。
“四组走访完了,再去村里的腊肉厂看看,了解下腊肉的生产情况。”在十八洞村,唐韬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村里进行走访,倾听民意,收集心声。
“我来到十八洞村时,这里早已经是大变样,但工作还是一刻也不能停歇。”虽然有前几任工作队打下的良好基础,但为了做好服务,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乡亲的期盼,唐韬一到十八洞村,便和其他工作队员一道,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白天入户走访摸底,晚上对情况进行梳理成为了他的生活常态。
唐韬介绍,目前,花垣县委驻十八洞村扶贫工作队共有8人,每个人都有着明确的分工。“我平时主要的工作就是每个月全覆盖走访十八洞村四组所有的农户,去村民家中问一问、看一看,收集他们的心声和想法,同时协助做好村里腊肉场的生产建设。”
工作之余,一有闲暇时间,唐韬还会来到十八洞党建学习书屋,翻看一些书籍。书柜上,《立此存照》和《扶贫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两本书,我看了很多遍。《扶贫志》中,提到了花垣县委书记罗明和花垣县委驻十八洞村第一任扶贫工作队队长龙秀林,他们为十八洞村的发展倾注了很多心血,是我学习的对象。《立此存照》对村民的生活变化描写,让我看到了百姓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和向往。” 唐韬表示,虽然到十八洞村工作的时间不长,但自己有信心接好“扶贫接力棒”。
同频共振,继续奔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其实,我只是扶贫工作中的普通一员。”面对他人的夸赞,唐韬总是显得十分谦虚。
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有许多像唐韬一样的扶贫干部在背后默默奉献着,他们既是十八洞村脱贫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这些扶贫干部的事迹被记录在《立次存照》《扶贫志》两本书中。在唐韬看来,花垣县委驻十八洞村扶贫工作队的三任队长龙秀林、石登高、麻辉煌便是其中的代表。
2014年初,花垣县委派出的扶贫工作队来到十八洞村,时任花垣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龙秀林是首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凭着“一张嘴”,龙秀林让闭塞已久的十八洞村敞开了大门,摆脱贫困的意志在村民心中开始扎根。
2017年3月,第二任扶贫工作队队长石登高正式派驻十八洞村,在原有基础上,他带领村民们将视线放在继续发展产业的路上。建成山泉水厂、成立旅游公司、成立各类产业合作社……各个产业齐头并进。
2019年10月,十八洞村迎来第三任扶贫工作队队长麻辉煌。他带领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密切配合,改善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向市场化和专业化转变,一步一个脚印,将发展的路越走越宽。
八年间,十八洞村取得的成绩,正如三位扶贫队长的名字一样生动形象。从龙秀林的“木秀于林”到石登高的“步步登高”再到麻辉煌的“走向辉煌”。
2012年,矮寨大桥建成通车,这是扶贫干部和最美奋斗者们创造的伟大湖南奇迹。距离矮寨大桥19公里的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首倡地。从十八洞村到矮寨大桥,湖南正在书写“矮寨不矮、时代标高”的精彩故事。
“脚步不能停歇,故事仍在继续。脱贫并非我们工作的终点,而是带领村民们为新生活奋斗的起点,乡村振兴的路上,我会一直在这里。”谈及对十八洞村未来发展的期许,唐韬表示,自己将始终与十八洞村民同频共振,奔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来源:红网
作者:胡邦建 蔡娟 袁思蕾 胡弋 魏玮
编辑:张立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