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你好,乡村振兴丨石远女:通过“山货集”创造美好生活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胡弋 蔡娟 胡邦建 魏玮 编辑:肖拓 2021-03-24 21:28:48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万物复苏的春天,乡村振兴的种子正蓄力发芽。由湖南省委宣传部策划,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分别出版的脱贫攻坚重大主题出版作品《立此存照》《扶贫志》一经问世,引发社会强烈反响,书中所记录的脱贫攻坚故事以真实的感动带给人力量,也让人感受到蕴藏于山野乡村中的巨大能量。循着两本书的足迹,红网时刻记者深入探访书中故事发生原型地,采访故事主人公和主创团队,从3月15日起推出“你好,乡村振兴”系列特别报道,续写那些未完待续的乡村故事。

红网时刻记者 袁思蕾 胡弋 蔡娟 胡邦建 魏玮 湘西花垣报道

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是解决交通问题。自从矮寨大桥2013年通车以来,源源不断的旅游大巴开进了大桥周边的村庄,带动了这里的发展,十八洞村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年,来十八洞村的游客越来越多,“山货集”也应运而生。翻开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立此存照》,石远女、杨春妹、杨明充、龙美菊、时艳等十八洞村村民摆摊卖山货的脱贫故事,便跃然纸上。

“山货集”里游客“初体验”苗寨风情

十八洞村的“山货集”,是从2015年开始的。当时,一些村民在梨子寨自发摆摊,售卖苗家小吃。渐渐地,摆摊的村民越来越多。为了规范经营秩序,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经过调研,决定建设山货集市,简称“山货集”。

每天一大早,村里的苗族大婶、大娘们,用背篓背着米豆腐、凉粉、凉面,腊肉、干菜、小鱼干,拎着竹篓、竹篮、竹筐等,来到“山货集”里划定的摆摊点,摆好货等待游客的到来。运送游客的旅游大巴就停在“山货集”旁边的停车场,因此,“山货集”成了游客来十八洞村的必经地。

从几年前村里在梨子寨和竹子寨统一修建起“山货集”开始,竹子寨的媳妇石远女就在这里摆摊卖东西。

米豆腐、烤糍粑、苗家腊肉、苗绣手工艺品……石远女的摊位上售卖的品类很多,水果熟了的季节,她就卖家里种的黄桃、猕猴桃等等。石远女个子不高,但性格爽朗,她的摊子和其他村民的摊子组成了十八洞村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一串蒸煮好的苗家腊肉、一块外皮焦脆内里绵软的烤糍粑、一碗鲜香四溢的米豆腐……“山货集”里的这些苗家特色小吃,从味蕾开始就抓住了游客的心,吸引着人们走进苗寨感受更浓烈的苗家风土人情。

搭乘乡村旅游发展快车创造美好生活

记者在十八洞村的“山货集”里偶遇石远女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她正在收拾摊位上的东西,准备回家去给孩子们做晚饭。

“对,这是我。”石远女指着《立此存照》上自己的照片说。照片上的她,正在将摊位上的售卖的腊肉、腊肠等食品码放整齐,头顶的竹竿上还挂着苗绣布包,摊位上还有装有苗家腌制食品的容器……后一页有她的脸部特写照片,照片上的她笑得很灿烂。

“原来我们这里都是泥巴路,没人来的。现在路修好了,游客多了,我们才有生意做。”石远女介绍,前些年,为了建房,她和丈夫长期在外打工,因为没有什么文化,工资很低。2014年以后,村里通了自来水,供电稳定了,交通方便了,成了旅游景区。于是,她和丈夫不再外出打工,而是选择一边种地,一边在村里摆摊卖些农特产品,农闲时再在家附近做点零工来赚钱养家。

发展乡村旅游,让十八洞村的人有了更多留在家乡挣钱的机会。独具特色的苗家腊肉、酸鱼、酸肉、野菜等,还有民族风情浓郁的苗家手工织布、蜡染、苗绣等,是村民辛勤劳作的结果,也是十八洞村的名片,更是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载体。

“反正每天都干活,先考虑眼前,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一代帮一代做。”石远女和家人,搭乘着乡村旅游发展的快车,跟随时代的步伐前进,用努力和乐观创造着更美好的生活。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胡弋 蔡娟 胡邦建 魏玮

编辑:肖拓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2021/03/24/912252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