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李慧星:《宋武穆公忠义碑》考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星 编辑:施文 2021-07-29 10:39:54
时刻新闻
—分享—

????_20180625094326.jpg

图片1.png

《宋武穆公忠义碑》考

文/李慧星

一、关于大营一名的由来

祁东双桥镇大营市,在中国历史上是有点名气的。

原名金山驿。南宋绍兴二年岳飞自湘桂边界讨伐匪寇曹成,班师回朝途径金山驿,停留扎营。后来当地村民为纪念岳飞,把金山驿改名为大营驿,并在驿旁修建大营寺,将岳飞题记刻于碑上,以供凭吊。

周策枞《大营》一文中“是因为岳飞驻过兵,所以叫作大营驿”。但在《金佗粹编》上又称为《大营驿题记》,好像那个地方早已叫作大营驿了。这就很奇怪!我想可能岳珂编《金佗粹编》时,把大营驿的名字写在里面,而岳飞写这段话的时候,并没有说明他题在大营驿的壁上,那时应该没有大营驿的名字。那个地方只不过是一个驿站。

古代永州境内水陆驿站、递铺发达,大营驿是其中的一处。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驿站、驿馆说的就是这类地方。

《方舆纪要》卷八十一祁阳县“白水市”条下:“又大营废驿,在县北五十里。穆尝驻兵于此。今为大营铺。”之后所称“大云”“大云寺”“大云市”,皆大营驿之误。

图片2.png

二、关于大营寺和关岳二圣殿

清同治版《祁阳县志》载:该寺建于山麓,梁间雕刻颇为精致,首进为戏台,台左右为碑亭;二进为岳飞殿和关圣殿,岳飞殿除岳飞塑像外,还有秦桧夫妇跪像;三进为文昌阁。是以八大木柱为主体的八层塔式建筑,有梯级可上,供游人攀登远眺。

著名学者周策纵在他的回忆文章《大营市》里写道:关岳殿的瓦都是金碧辉煌,殿前大红柱子要有两人才能合抱,地上铺着很好的烧砖,墙壁都是粉漆的。后来,寺内两殿一阁被毁,立有岳飞题记的碑亭也不复存在,现在见到的只有这静静横躺的宋武穆岳公忠义碑和风雨飘摇的戏台,在默默地诉说着曾经的历史。戏台为两层阁楼,飞檐翘角,古韵犹存。据当地老人介绍:过去每逢重大节日,都要在这里演戏,其中也有关于岳飞的戏,如演到岳飞尽仁尽忠一幕时,事先则需严肃祭告岳庙了。

《趣说古诗文里的衡阳“地名之最”(五)寻常地名里的特色诗文》载:“老白地”,二百年前建有“关岳双忠祠”,有对联“汉偏安西,宋偏安南,天意本如斯,竟夺两侯命去。零曾经郡,祁曾经垒,里人常思慕,时持一瓣香来。”此联应是大营“关岳双圣殿”大门联。联以“双忠”连贯汉宋千年时空,给人以大历史视野观察“忠肝义胆”关岳的风云沉浮,以通俗白话寄托哀思缕缕不绝。

现在的大营寺只剩有临古道的首进一座青砖翘檐房子,大门石柱上刻有一联:“静邀山风批经卷,闲剪江云补衲衣。”从重檐翘角、粉墙黛瓦的房子,还依稀可辩当年的巍峨宏大的气势。关岳二殿的碑廊碑亭不见踪影,只剩一木质古戏台在风雨中飘摇。八层文昌阁只剩两层青砖垒成的两层台子。

三,关于三块宋武穆公忠义碑

关于《宋武穆公忠义碑》,据史料记载和实物考证,在祁东双桥镇大云寺至少有这样的碑刻三通。

第一块碑《永州祁阳县大营驿题记》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土匪首领曹成带领十万余人马由江西窜入湖南。南宋朝廷令岳飞对曹成进行招抚。曹成不从,岳飞征剿,以八千之师,荡平十万敌寇。回师之日,驻兵大营寺。他感慨万端,在石壁上写下了《大营驿记》。又名为《大营驿题记》《题大营驿壁》。由于此碑遗失,未见实物和详尽史料记载。只能以岳珂《金佗粹编》《永州祁阳县大营驿题记》为题。碑文如下:

“权湖南帅岳飞,被旨讨贼曹成,自桂岭平荡巢穴,二广湖湘,悉皆安妥。痛念二圣远狩沙漠,天下誓竭忠孝,赖社稷威灵,君相贤圣,他日扫荡胡虏,复归故国,迎两宫还朝,宽天子宵旰之忧,此所志也。顾蜂蛾之群,岂足为功,过此因留于壁。绍兴二年七月初七日。”

这是有记载,有据可查的最早一块碑。

这篇题记后来收录在岳飞孙子岳珂编的《金佗粹编》卷十九《家集》卷十《公牍下》。

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岳武穆集十卷》,今已不传。

明嘉靖十五年丙申,徐阶编《岳武穆遗文》一卷,收入清四库全书。其中凡上书一篇、札十六篇、奏二篇、状二篇、表一篇、檄一篇、跋一篇、盟文一篇、题识三篇、诗四篇、词二篇。《永州祁阳县大营驿题记》收录其中。

《趣说古诗文里的衡阳“地名之最”寻常地名里的特色诗文》:祁东大云市乡,原名“大营驿”,岳飞曾统率大军驻营于此,留有《题大营驿壁》石碑。

历代有不少怀念岳飞诗文,而在大营驿尤以两首名重一时。

祁阳县令李树谷:“两河战胜功非我,三字狱成事在天。泪洒湖湘千里月,神驰沙漠万重烟。”此诗概括了岳飞“功罪”,指斥祸国奸贼。表达深沉思念。李树谷,字季方,号东川、方翁,河南夏邑人。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举人,官祁阳、华容、安福、永兴、醴陵、龙山知县。能诗并画,著有《东川集》。

“邑人”周梅轩:“十年尘土功无比,半壁河山愤不平。郁郁至今祠畔树,虬枝都作向南横。”则直接为英雄打抱不平,思念民族英雄,以“越鸟依南枝”典故抒发思念故国之情。周梅轩,系台山西麓廖家岭人,清咸丰丁己年举人,授员外郎,系同治版《祁阳县志》总编。曾为祁阳古八景之一“紫霄霞绮”的紫霄观前戏台大柱撰有一副楹联:“仙露洗清歌,宝剑重弹,催出月瓢跨海;天风吹妙舞,霓裳几叠,奏成霞绮横霄。”

岳飞之《大营驿记》正文仅99字,但字里行间充满了忧国思君之情。当时,岳飞已取得征讨曹成叛军的决定性的胜利,“自桂岭平荡巢穴,二广湖湘悉皆安妥。”他此刻的迫切心情是“痛念二圣远狩沙漠,天下靡宁,誓竭忠孝。”六年前的“靖康之难”,金太宗完颜宗翰兵分两路攻破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俘徽宗、钦宗(即岳飞所谓之“二圣”)及宗室、后妃等三千余人,尽掠宋之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珍宝玩物、藏书地图等等,北宋灭亡。雪靖康之耻,是岳飞唯一想做的事。他在《大营驿记》中表示,要“赖社稷威灵,君相贤圣,他日扫清胡虏,复归故国,迎两宫还朝,宽天子宵旰之忧,此所志也。”抗金雪耻,岳飞矢志不渝,他与金军多次交战,所向披靡。绍兴十年,他挥师北伐,连复蔡州、郑州、洛阳等地,取得郾城大捷。然而,“君相”并非岳飞意愿中那样“贤圣”,南宋高宗与奸相秦桧力主投降,以12道金牌急诏岳飞退兵,并解其兵权,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

图片3.png

第二块碑《大营驿记》

岳飞于南宋绍兴二年在永州大营驿壁题写的《永州祁阳县大营驿题记》,至明朝嘉靖年间,历四百年风雨,其文字已被磨损湮没。于是,永州知府唐珤立碑重刻《大营驿记》,并嘱其子唐顺之作文记之。

《明史·唐顺之传》“唐顺之,字应德,号荆川武进人。祖贵,户科给事中。父宝,永州知府。顺之生有异禀。稍长洽贯群籍。年三十二,举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固辞,乃调兵部主事。引疾归。久之,除吏部。十二年秋,诏选朝官为翰林,乃改顺之编修,校累朝实景。”

唐顺之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数学、历法、兵法及乐律均有研究,著有《荆川集》《广后战功录》《南北奉使集》《右编》《史纂左编》等,《古文观止》收其名篇《信陵君救赵论》,独有见解。其曾在沿海率兵抗倭,屡立战功。其父重刊岳飞《大营驿记》,他撰写了《立岳将军题大营驿碑记》一文,赞颂岳飞,鞭笞宋高宗,警示后人。

唐顺之在《立岳将军题大营驿碑记》中写道:“庄子以子之于父,为命之不可解;以臣之于君,为义之无所逃,意若以君臣为强。合子曾疑其不然,观岳侯所题大营驿壁,其处心积虑,未曾一日不在于复中原,迎二帝,眷眷若赤子之于慈母。然此岂无所逃而为之?其亦有所不可解者乎?侯之言曰:‘君臣大伦,根于天性。’此侯之所以自状,而吾之所谓异乎庄子者耶!彼高宗者,乃忍于忘父,臣卤其独,何心且已。既已,忍于忘父矣,有臣焉为之急,于其父如侯者,亦竟杀之,亦独何心?呜呼!纲常万古事也,其磨灭与不磨灭,只在此心之死与不死而已。高宗之为,心何如也!宜侯之,竟以杀身,而中原卒不可复,二帝卒不可还。大营驿故在永州,侯所题字久而湮没。余父为是州,勒之石,而竝侯所题广德金沙寺勒之,盖侯之心,尚炯然在宇宙间未死也,固不系乎?石之勒与不勒虽然,使忠臣、孝子、英雄之士,过而读焉,其将慷慨泣下沾襟,而继之以怒发冲冠者乎!

同时,唐顺之明确记载将岳飞《大营驿记》和《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合璧勒之,第一次將两篇题记刊刻于一碑。

据《云麓漫钞》卷一、岳珂《金佗稡编》卷十九载:岳飞在行军途经湖父镇金沙寺,在寺中小憩,并题壁曰:“余驻大兵宜兴,沿(缘)干王事过此。陪僧僚,谒金仙,徘徊暂憩,遂拥铁骑千余,长驱而往。然俟立奇功;殄丑虏,复三关,迎二圣,使宋朝再振,中国安强。他时过此,得勒金石,不胜快哉!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河朔岳飞题。”这就是史称的《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

《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也是一篇讨金题记,题于建炎四年。金沙寺,是广德岳飞抗金遗迹之一,在安徽省广德县东亭乡阳岱山村。这篇信笔挥洒的题记,不仅充分表达了岳飞收复失地还我河山的宏大报负,而且与祁东《大营驿题壁》内容相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后世留下了珍贵史料。

建炎三年十二月初七日,金兀术陷广德军,岳飞击于广德军界,六战皆捷。

建炎四年正月十三日,岳飞自广德军移屯宜兴。四月十二日复过广德军,写了这篇题记。

此碑题记首次提到“河朔”二字。泛指黄河以北的地方。《书·泰誓》:“惟戊午,王次于河朔。”岳飞是相州汤阴(今河南省境内)人,相州在黄河以北,故其署名自称“河朔岳飞”。

另江苏宜兴也有金沙寺,嘉庆二年的《重刊宜兴县旧志》“金沙寺在县东南四十里,唐陆希声读书山房,后改禅院,宋熙宁三年赐额‘寿圣金沙’,隆兴初改广福金沙。岳忠武至此尝题其壁。”此题壁与广德军题壁两地有争议,不在此文考证之列。

图片4.png

第三块碑《宋武穆岳公忠义碑》

《宋武穆岳公忠义碑》为乾隆四十九年所立,碑面沿袭明·永州知府唐珤立碑重刻《大营驿记》式样,碑额“宋武穆岳公忠义碑”。碑额文字是否与明代唐珤碑相同,由于没有见到相关文字介绍和拓印件以及碑刻原物,不敢妄断,以待日后更多资料面世。

这里就“宋武穆岳公忠义碑”中“武穆”二字,作点说明。

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降旨为岳飞“追复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与录用”,冤狱终于平反。“追复指挥”,同年“追复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武昌郡开国公、食邑六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六百户”。

淳熙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孝宗受江东转运使颜度为岳飞定谥的上奏,赐岳飞武穆,孝宗皇帝的圣旨曰:“武穆。折冲御侮曰武,布德执义曰穆。合兹二美以武穆谥公。”《諡法》称:“布德执义,中情见貌曰穆”。原本太常寺拟请“谥以忠愍”,被赵昚退回,“令别拟定”。复议的结果是:“兹按谥法,折冲御侮曰武,布德执义曰穆。”孝宗同意了这个意见,于是正式宣布岳飞谥号为“武穆”。(《金佗续编》卷十四)。从“忠愍”降为“武穆”,是宋孝宗对岳飞评价的贬低。

嘉泰四年五月二十日,宋宁宗皇帝颁布岳飞追封鄂王告,封岳飞为鄂王,宁宗皇帝的圣旨曰:“岳飞忠义殉国,风烈如存,虽巳追复原官,未尽褒嘉之典,可特与追封王爵。”五月二十一日,三省同奉圣旨:“追封鄂王、左札付故迫封鄂王本家”。

宋理宗皇帝于宝庆元年二月三日,赐岳飞忠武、太师。理宗皇帝的圣旨曰:“特与赐谥忠武,右札付故追付少保、武胂定国军节建使、赠太师追封岳鄂王本家。”

宋景定二年,宋理宗皇帝赵昀赐岳飞忠文。

明、清两代,有许多的名人文人相继来大营观碑,睹物思人,赋诗抒怀,也留下了许多的诗文碑刻。

据当地的老人回忆,当年大营寺最兴盛时,碑廊里有28块碑,最高级别的碑面上有五爪龙纹的皇帝碑,可惜现在已无处找寻。

最著代表性的诗文当属匡邦彦、张其昌,今天读来或许能管中窥豹,略见其盛。

匡邦彦《大营驿观岳鄂王题壁》:“破贼凯还日,全军暂住兹。威名开障雾,浩气薄熊罴。二圣蒙尘耻,微臣向关悲。题词摹碣上,遗迹尚淋漓。”“一代英雄将,留题墨几行。誓师方慷慨,矫诏太匆忙。谁惜边城坏,翻教虏骑狂。千年此凭吊,搔首问苍苍。”

张其昌《大营驿岳忠武题碑》:“帅府当年此驻师,一腔忠愤认题词。贼逢儒将巢难稳,朝有权奸身易危。古柏漫嗟空野庙,英风犹是卷灵旗。邦人但贵磨岩颂,我独频来拜此碑。”

由于手头资料有限,次考谬误难免,以待方家教正。

(本文原载《衡阳日报》2021年7月25日文化周刊第2版文苑整版。文中图片皆为作者提供。)

图片5.png

李慧星,笔名愚叟,生于1957年3月2日,祁东县步云桥人。曾任衡阳市政协常务副主席,衡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擅长散文、诗词、训诂,赋作多处泐石立碑,作品见于《中国市容报》《湖南日报》《湘声报》《衡阳日报》《衡阳晚报》《德阳散文》等报刊,专著《衡山窑》填补中国陶瓷史的空白。名载《世界人物辞海》《当代中国人才库》。

微信图片_20180625085849.jpg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星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2021/07/29/971695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