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栏丨张建永:一个雪藏民族的知音——雪峰山老后

来源:红网 作者:张建永 编辑:施文 2021-09-02 11:47:42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1.png

一个雪藏民族的知音

——雪峰山老后

文/张建永

一个雪藏民族的知音——雪峰山老后,1943年出生的刘启后先生,几乎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名字,但是一说到“老后”,众人皆会长长地感叹一声:“啊,原来是他”!老后这个名字早已便传遍了三湘四水,香飘世界,是一个有味的角儿。

结识老后,是在陈黎明穿岩山景区开业之际,纯属偶然。在喧闹的枫香瑶寨,老远就看见一个短小精悍的家伙敏捷似猴,拿着手机,背着相机,不是爬到这个坎上,就是登上那个柴堆,一会儿用手机拍,一会儿用相机拍,左右开弓,长短结合,俨然打仗一般,以为是个小伙子,走近一看,才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老后。一经介绍,他像上辈子就认识的哥们儿,热情似火,忙不迭操一口隆回塑料普通话,拉开他关于花瑶的话匣子。

图片2.png

算起来老后今年应该是七十八岁,足足大我十岁。但是从相面学看,面红齿白鹤发童颜,是个心宽体健,思维敏捷,阳光快乐的老男孩。 这个老男孩天生就是给花瑶做“牛马”来的。因为四十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缘虎形山花瑶,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拾,把灵魂安放在散落于一百多平方公里的雪峰山花瑶山寨中,无论春夏秋冬还

是酷暑严寒,他踏遍青山,用心和镜头记录生活在高寒山区这个不到万人的弱小族群。

图片3.png

花瑶是瑶族一个分支,仅存七千多人。在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征战绞杀中,他们且战且退,且退且战,不得不逃遁到海拔一千多公尺的大山莽林中,凭借天险,阻隔官军进攻。但同时也被天险把自己与世隔绝起来。百年沧桑,雪峰山雪藏了这支悲情民族,他们的哀婉,凄厉之声旷世邈远,他们的欢乐喜悦,只有大山、树林和沟壑小溪知音相伴。

图片5.png

仿佛是命里注定,一定会有一个人来倾听他们,阅读他们的悲情与欢乐。上天选择了老后。这个执着的宝古佬,浑身上下洋溢着宝庆的人文精神,吃得苦、霸得蛮的劲头,被老后再一次用生命给予印证。

图片6.png

他用了40多年时间,380多次深入瑶山,十数个春节他都在瑶乡简陋的民房中度过。深入瑶寨以如此频度,不要说人,差不多方圆百多平方公里的所有山寨的狗们,都认识这个五短身材的汉子,知道是主人的哥们来了。

图片7.png

老后来了。 他惊艳于花瑶挑花的精美和神秘,他震撼于花瑶那撕心裂肺的呜哇山歌,他沉醉于花瑶缠绵悱恻的情歌……他认识到,这个人数绝对弱势的族群,心智和情怀绝对伟大,对事物的想象力、对苦难的承受力,对生命的延续力绝对伟大! 这一切激发了老后的第二春,他情陷花瑶,不可自拔,用生命之诚,情感之真,与花瑶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爱情”大战。

图片8.png

他们互相追逐、缠绵、温爱、亲近。炊烟是“情人”暖心的气息。白雪是“情人”纯洁的象征。满山红遍的枫叶,是“情人”迸发的激情。沁心甘咧的渊潭,是“情人”互相嬉戏的暖床……他看到花瑶如此精美绝伦的文化遗产,很可能就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灰飞烟灭,时不我待,必须行动起来。

图片9.png

老后和其老伴朱春英对他们收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瑶挑花裙珍爱不已。

他用镜头记录,用脚步丈量,用心体会,他用国内外大型平面媒体800多个专版的稿件,为他心中的“情人”宣传、鼓动,用数万幅精美的图片将花瑶的生活习俗,生产方式,宗教信仰,民间技艺等一一展示在世人面前。这个雪藏了数个世纪的弱小族群,被雪峰山“情种”老后,推向全国,推向世界。正因为老后持续四十年专注于一个族群的精耕细作,他荣获全球华人“2014十大中华文化人物”、全球艺术家联盟摄影终身成就奖和“2015中国文化奖杰出贡献人物”称号。

图片10.png

老后,是一位精悍的文化行者、精力充沛的摄影家、民俗文化的守望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更重要的,他是花瑶和花瑶文化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也许是天定缘分,花瑶和中国西南其他少数民族不同,他们尽管曾深陷苦难,却毫不悲戚,选定阳光色彩为自己打扮。

这种色彩正好应和老后的阳光心态。显然他和花瑶是命定的缘分。

图片11.png

湘西,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之所以扬名天下,没有沈从文数百万字的描述那是不可能的。同样,花瑶能够被国人认识,走进联合国,没有老后数十年如一日孜孜矻矻地推介与传播,也是不可能的。可以说,他就是非遗保护和摄影界的“沈从文”。

图片12.png

老后的老伴朱春英长年默默支持他从事艰难的民间考察,常也陪同老后去偏远山乡采风。

在车里,老后和他的妻子朱春英坐在我的对面。这对“金童玉女”十分可爱。我对老后说,你这一生做了两件大事,第一把花瑶推向世界,第二把老婆整成粉丝。他们像儿童一样,笑得几乎岔气了。 近十来年,老后夫人朱春英和老后相濡以沫,走乡串寨,夫人也迷上了摄影,而且很多作品不在老后之下。雪峰山的小路上,他们把恩爱写进了苍山白云,沟壑溪流。

图片13.png

瑶山老人对他们所信赖、敬仰的朋友,每当久别重逢都会激动得跑过来打个“啵”!或许,这便是瑶山最高的礼节了。

看了老后的名片,一大堆头衔和荣誉布满小小纸片。这些都是他辛劳所得。不过,老后你不知道,在我心中,你的名字就是最好名片,胜过所有荣誉。就像黄永玉一样,他的名片上只有“湘西老刁民”一个头衔,这就够了!“老后”,这个名字已不再只是一个人的姓氏,它寓意在中国雪峰山一个有着大爱泛爱精神的人,这个人用生命成功地为一个弱势族群代言背书。他的头衔就是:雪峰山老后!(文中图片皆为作者提供)

图片14.png

老后,本名刘启后,湖南隆回人。民间文化专家、著名民俗摄影家、作家。曾荣获全球华人文化领域最高荣誉“2014十大中华文化人物”、全球艺术家联盟“摄影终身成就奖”、CSR中国文化奖2015杰出贡献人物、全国非遗保护十大新闻人物、全国传统村落守护优秀人物、全国最美家庭荣誉得主、湖南非遗保护十大杰出人物、湖南省十大道德模范人物、湖南省首推八大“新乡贤”人物、湖南省影协最高荣誉主席特别提名奖、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盛世群星”称号。

????_20190426164352.jpg

张建永,湖南吉首大学原正校级督导,湖南省旅游学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政府智库专家,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武陵山文化产业创意研发促进中心主任,吉首大学·中国乡村旅游研究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兼职教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张家界魅力湘西总策划、文学统筹、顾问,湖南省上海世博会“湖南周”大型艺术展演“情韵桃花源”总策划、总撰稿,武陵山(湘西)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总体规划主持人(文化部非遗项目),第九届深圳中国文博会“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代表人物”。

出版学术研究《原始儒学文化思维研究》《艺术思维哲学 》《乡土守望与文化突围》等8部专著,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学术月刊》等报纸杂志上发表学术文章60余篇。

来源:红网

作者:张建永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2021/09/02/1010428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