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那山,那水,那人
文/柴平利
好久没回家看看了,不单单是想家,更多的是想念儿时故乡那山,那水,那人了。
其实,故乡离县城不远,也就是十多分钟的车程。何况,现在修了一条新路,到故乡柴家去,也就是抬抬腿之事罢了,闲庭信步的感觉!
这不,今天是星期天,又逢国庆节,中秋节,双节合一。儿子、媳妇儿又在身边,到故乡柴家走一走,看一看,得到了儿子媳妇儿举双手赞同。
一大早,我们一家四口,由儿子驾车就往柴家赶了,一路上,媳妇儿非常高兴,而我,望着车窗外,不停地感叹过去与现在的不同。时值秋天,秋高气爽的,阳光明媚,大地显得格外清新,又逢中秋、国庆节,一派欢乐繁荣景象。这时,我脑海里浮现出儿时的记忆:“一条土路,坑坑洼洼的,满眼都是忙碌的人们,那时,这期间可是收割晚稻的季节,路两旁,机声隆隆。”爸,快看,这是小港河吧!”。我从梦中回到现实,“是的”,我说。我也奇怪了,这条河,我熟悉不过了。前年,我回来时,河面几近干枯,河卵石露着,满目疮痍。不见儿时,河面清澈见底,能见游动的渔儿的情形了,我很是伤感。近二十年来,由于受矿区污染,河面渐渐变色,连水都少了,河水面才慢慢降低,形成了前两年看到的柴家河。我朝车窗外望去,只见河两岸用石块垒来了整齐的石墙,河床用挖掘机清理得相当整洁,河面正逐渐恢复往日的风貌。我心情愉悦,高兴地问媳妇儿,这条河原名叫柴家河,为何又变成了小港河,媳妇儿说:“学名叫小港河,在地图上有呢!我毕业论文就是关于这方面的主题”。
很快,车子就到了渔坛街上了。只见街上铺面很多,鳞次栉比的,家家都张灯结彩,加上人也多,热闹非凡。地面上非常整洁,人与人之间相互打着招呼,脸上洋溢着笑容。媳妇儿说,下去买瓶水吧!于是,下得车来,朝一家超市走去。只见里面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的。从副食、日用百货,到五金家电,品种齐全。我知道,这些商品没有百多万是进不来的。店主是我的一位小学同学。他叫谈小中,我记得小学那会,他们兄弟多,父母是生产的社员,家境困难,前些年地外地打工,虽说赚了点钱,但离乡背井的,人过得不痛快。几年前,他回乡来了,首先是在桃矿大规模改建时承包工程,后来,响应乡党委的号召,走低碳经济模式,在桃矿尾砂库建了一个中型的太阳能发电厂,自己筹资三十多万元,国家补贴近十万元,与国家电网并网后,可以说是在家净收钱了。当他看到我后很是惊讶,像打开了话匣子,说开了:“现在人不同了啊,吃、穿、住、行都很是讲究了,一句话——环保。你看,天天有人收垃圾,时时有人扫地。还有,食品监督无时无刻不在。现在各村都有娱乐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天天晚上,婆婆姥姥跳广场舞啊,打太极拳啊,可热闹了”。
是啊,的确是不同了。桃矿现在停产了,成立了桃矿社区,对以前的厂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增加了文化娱乐设施,人民健身器材应有尽有,扩大了绿地面积,提高了绿化率,人们就在这和平,安详的环境下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
几句寒暄过后,我们继续驱车前往银砂滩——我们此行的最后景点。
车子转一个弯,远远地就能看见一付几个矿工挖矿时的雕塑:一个手握铁锹、一个手握铁锤,另一个手推小推车。这大概是桃矿职工过去生产活动的真实㝍照吧!雕塑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人不能忘记桃林铅锌矿厂昨日的辉煌!车子爬得一个坡来,就见一个巨大的山坳,䧛北边是一个足有三个足球场大面积的太阳能发电厂,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太阳能集热管闪着耀眼的银光,很是刺眼;变压器里发岀嗡嗡的声响,很是吓人。南边种植着各种各样的树木花草,树木经过几年的生长已基本成林,郁郁葱葱的,秋风一吹,发岀沙沙声,由远而近,让人心神不宁;中间留出一点空地来,留作沙滩,为游乐场,美其名曰:“江南大漠”。时值秋天,阳光明媚,气爽秋高,又逢中秋,国庆双节,游人如织,有骑马奔驰的,有赤脚在沙滩中信步行走的,有放风筝在沙滩上疯狂奔跑的,有三五成群地在沙滩上做游戏起乐的!我真的很感叹,原来,这偌大的山坳,原是桃矿的尾砂库,就是选矿时,留下的废弃不用的尾矿砂,在前几年,这些尾砂未经处理,风一吹,场起许多的砂未,这些砂未被带到河里,田地里。给周围的环境造成灾难性的危害。这几年国家对尾砂的治理加大了投入,变废为宝,周围群众拍手称快,受益匪浅啦!
我很是感叹,在回城的路上,儿子媳妇儿却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这是理所当然之事的,他们哪里知道,这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综合国力提升、人民认识上和意识形态变化的结果。
来源:红网
作者:柴平利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