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乡古树缘何多
文/舒维秀(侗族)
“坳上的树子莫砍,路头的土地莫拆。”
在湘黔边界的新晃侗乡,一代一代侗家人爱树、惜树、护树,经过数百年千多年的日月穿梭,四季更替,侗乡苗寨的山坳上、寨子边、水井边、土地脚、山庙边,至今依然保存着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5354余株,其中集中生长有5株以上古树的古树群落163处,有古树2631余株,分36科58属7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树种银杏66株、南方红豆杉266株,二级保护树种樟树373株、大叶榉101株。按株数分,前5位的树种是枫香、栲树、樟树、南方红豆杉、青冈栎。古树中年龄最大的一株是古银杏,在鱼市镇晏家村殿溪组,有1700多年,推算起来,它可是三国时期生长起来的树种大佬,经历了三国风云及其后的历朝历代风云,是华中地区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唯一的雄性银杏树,是湖南109株最美古树之一,被誉为“千年银杏王”“植物活化石”,周边侗乡群众都来此虔诚膜拜,祈求平安送福,延续香火之类,又称其为“神树”。
新晃古树群落之多,树龄之长,树群之美,为怀化市首屈一指,在湖南省也是不可多见。为什么这些古树能这么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不可多得、不可复制的自然生态文化遗产呢?让我们走进侗乡苗寨,走进古树群落中间,从村民的传说中,从古树的苍茫中,去寻找历史和现实的答案吧。
这是初秋的一个上午,阳光很纯,白云很净,天空很蓝,我与友人一起,开车爬上新晃县城周边最高的岑占坡顶,往祟仁寨方向而去,那里有一株几百年的古树。祟仁寨其实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村落,而是在一面向阳的山坡上,上下左右地站立着一栋栋红白颜色的砖房,公路基本从寨后山脊下而过,有几处岔路右拐进入寨子。我们不知那棵立于塘边的古树是从哪个岔路口下去的,一时又没有行人可问,于是决定直接去鱼市镇老黄冲村三佰佬组看那片县内最大的南方红豆杉古树群落。车子在祟仁寨、禾公、半溪、笑天洞、梅溪等村的岭上行驶,左边群山连绵,巍峨雄壮,树木遍野,间或见几栋白色民房建筑,在阳光下特别显眼,山谷边的田地里,稻谷正在抓紧成熟。我们不禁感叹道,多好的山林生态啊,生活在其间,是真正的与自然融为一体。
据史料记载,原始人类最初是在树上生活,后逐渐适应了下树生活。侗族先民生活在树上时代,叫有巢氏。下树后,仿树而建的居住设施,叫干栏式建筑,后演变而为现在的吊脚楼、开口屋等侗族传统民居。从对树的依赖,衍生为对树的爱护、珍惜,形成了传统的森林文化习俗。侗家人最初始的观念认为,树木森林是于己有用的,不可破坏,要倍加珍惜。做房子要树木,做家具要树木,做农具要树木,甚至人之至死,也离不开树木,需要杉树做棺木,又叫梼枋。侗族聚居在湘黔边区大山里,艰难的生存环境,养成了人们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与人为善、以和为贵的传统思想。这种和,当然也包括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侗家人认为,既然树木有生活实用价值,那就多多栽树,于是在村寨边房屋边栽树,可遮风挡雨防炎晒。在山坳上留树不砍或栽树,可给劳作过往的乡民提供一片纳凉歇脚的树荫。在水井边留一至几株大树,可保井水清凉如许。而在土地庙边禁大的树,或多或少可表达对土地公公的拜敬之意。原始的爱护树木意识由此发端。这些地方的树木,不许修枝、不许剥皮、不许砍伐、不许火烧破坏,即使树木由于自然原因枯死了,也不能动它,任其枯干向天,视死如生。
我们来到了笑天洞、梅溪界上的一处山坳边,现有公路从坳间穿过,左边是几株木荷古树,右边是几株柏木古树,树下是一个一米见方、高一米左右的红砖砌筑的土地庙,仔细一瞧,其中一株古柏不知已枯死了多少年,日晒雨淋的,只剩树干实心部份仍在坚挺,而树尖,可能是被雷击为两半,指向苍天,屹立不倒。
说起大树古树的生态实用价值,那便是飞籽成林,杉木、松树籽成熟后,经风一吹,可飞到远达数百米甚至数华里的地方,长有这些母树林的山坡,一般都是一坡只要有一两株树,周边都会蓬勃地生长出新树来,树长大被砍伐后的山坡,又会上演新一轮的飞籽成林,生生不息。对于壳斗科等不宜飞籽成林的母树来说,种子成熟后自然掉入树下土中,雨水冲涮,也可发芽生出小苗。一些林中小动物如松鼠,喜欢在地洞中藏坚果过冬,搬运路上,难免会有果实遗落。更重要的是,鸟儿们成了飞籽成林的“风”,鸟儿啄吃了果子,有的不易消化,随鸟粪飞离母树很远,在那里落地发芽生根,遥望这山的母树林。有母树就会有整块山林,森林茂密,则涵养水分、调节气候,生长山珍、繁衍野物,为侗家先民提供了不少的生存空间、生产条件、生活食物。
大树古树还有意想不到的经济实用价值,先保护起来,缘份来了,经济价值就会显现出来。步头降乡黄阳村大坪冲,普普通通的苗乡山岒,长着些普普通通的樟树,乡民们与这些树和平相处,相看两不厌。但有一处的樟树与众不同,就是树下及周围没有蚊虫,这在山区是很少见的。
1988年7月,正组织全县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的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孙秀泉来到大坪冲,察看树下无蚊虫情况,发现了两株特殊的右旋龙脑樟树,散发的独特气味可驱蚊虫。樟叶提取的冰片,四大名香之一,是名贵的中药材。后经孙秀泉团队多次试验,找到了龙脑樟无性繁殖扦插育苗技术,又试验探索了从叶片中提取天然冰片技术,获得国家专利。从此,新晃走市场化之路,广种龙脑樟,提炼出冰片,波洲龙脑小镇建设初具规模。龙脑樟因此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与“湘西黄牛肉”“侗藏红米”一道,成为新晃县三张闪闪发光的国家地标产品名片。“十四五”规划全县种植龙脑樟10万亩,产值10亿元,进一步建好龙脑加工产业园、龙脑森林康养和旅游主题公园,达到绿了山坡、富了林农、发了客商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回过头来,人们对大坪冲这两株龙脑樟古树更是爱护有加,披红挂彩,顶礼膜拜,称誉为“功勋树”。
轻车熟路,经过鸭塘界三岔路口,我们一路下坡,来到了三佰佬侗寨。这是一个建在半山腰上的寨子,公路从寨子上半部穿过,寨中有传统的侗族木屋,但较多的是砖房子。寨子右边紧邻公路处,新修了一座侗族三大传统建筑之一的鼓楼,连接鼓楼的是一座跨公路的门楼,而南方红豆杉古树群落,就在鼓楼与寨子边上的人家木楼之间。群落外坎即是很陡的山崖,群落里有红豆杉、栲树、朴树、枫香、柏木等树种42株,平均树龄200年,最大树龄的是红豆杉,有500年了。树下新砌了细卵石花阶路,时有背刀挑担劳作的村民经过,外边太阳很猛,晒得人头皮冒油,里边却凉风阵阵,叶声哗哗,直觉周身通透地凉爽。一个七八十岁的侗家老妇人默默地从树下走过,我们问,老人家,晓得这些树子是寨子里哪代人栽的不?她摇摇头说,不晓得哩,这是寨子里的风水木,她年轻时候,这片树子是这么粗大,如今自己八十多岁了,这片树子好像还是这么大根。
按侗族先民卜地建寨而居的风水讲究、信仰习俗来说,能择到依山傍水、左右山环之地建寨,是上佳的村寨风水。三伯佬寨子建在山坡的一个台地上,背靠顶峰,面朝对门青山,左边连山湾,独右边临悬崖,虚空了,必须栽树以遮挡,做到密闭无泄漏。先民们想到了长寿的树木,于是南方红豆杉、栲树、柏木、枫香这些树种就被选中了。这就是三佰佬古树群落的由来,由此群落中最古的500年红豆杉年龄推测,这个寨子的历史也至少有500年了。除了风水学上的讲究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侗家人也逐渐追求起居住条件的优美起来,寨子建在青山上或青山脚,寨子边有高大挺拔的古树,房前屋后也有秀丽冲云的古木,春天满树绿叶,秋天叶黄满树,大雪盈野的寒冬,满树身披冰甲,好不威武。古树上一般有鸟衔枝砌巢,常见的有喜鹊,八哥,猫公雀(猫头鹰),春夏天喜鹊呱呱叫,让满寨人心情为之欣喜,心想哪个家又有好事要登门了。偶有猫公雀“咕咕”叫,寨人们难免心里起了疑狐,按侗家传统讲法,猫公雀叫得多,寨子里要死人的。这没有科学依据,但一听闻“咕咕”叫声,寨人们就对日常起居、生产劳作、外出走动格外小心,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也没有几次应验了“猫公雀叫要死人”这一说法。
侗家与树结缘,除了“风景树”“风水树”之外,还有“陪伴树”“寄拜树”之习俗。“陪伴树”习俗,即哪家添丁进口,家中长辈在房前屋后或附近土边山边栽下一颗树,陪伴这个婴儿的成长,平时倍加爱护,严防人畜破坏,如树木生长旺盛,则预示着这个孩儿易养成人。如这家新添的是女孩,“陪伴树”习俗即改为“十八杉”习俗,在女孩出生的当年,父母为其栽下一片二三十株的杉木林,待到女儿长到十八岁可以出嫁时,十八年的杉树已然成材,可以砍伐下来,解出枋枋板板,为这女儿做床做箱柜等嫁妆。有的人家也有栽竹子作为“陪伴树”的。“寄拜树”习俗是,如哪家孩子从小不易带养,经常生病啰索,除拜人为寄爹寄妈外,也有拜一株生长健壮的古树为寄爹的,逢年过节去挂红布,烧香拜树,求其护佑小孩成长。试想,这些“陪伴树”“十八杉”“寄拜树”,又怎能不格外地受到保护,外人又怎么能伤害到这些树木呢。
就这样,在侗家人的关护下,这些树木一年年生长,一代代挺立,古往今来,终于成了寨边坳头的独特风景,在侗家人眼里,这些古树子汲取了天地精华,有了灵气,已变为神树,侗家人于是养成了拜树祈愿的信仰心理,求树神保佑在家平安、出门顺利,甚至有求子嗣的,如有愿成,即扯上几尺红布,前来树下挂红,所以行遍侗乡,时常可见坳边路边古树,被红布围了一圈又一圈,人手可及的枝条上,挂的是随风而动的红布条,显眼而神秘,蔚成一景。这些古树当然是伤不得砍不得的,否则这些人就会有不祥之灾。
探讨新晃古树群落的成因,除前述的侗民族爱护自然保护树木的普遍民族心理外,当地政府加强森林资源特别是古树名木保护,应该是一个根本性的重要原因。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为了超英赶美,全国一片炼钢热,很多古树被伐而付之一炬。新晃的古树虽然被砍一些,但大部分却被保存了下来。可见侗民族顶着政治压力,对古树的爱惜基因有多强大。接着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田土山林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受“山上管严、山下搞活”思路的影响,全县一片“坎坎伐檀兮”,即使其它山林被砍伐殆尽,但古树群落仍被保留了下来,可见侗民族顶着市场压力,对古树的爱惜基因有多强大。历史进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新晃县率先推行股份制工程封山育林,把基层政府、村集体、农户三方责权利捆在一起,统一建封山育林林场进行管护,包括古树群落在内的森林资源上了一把把安全锁,那些年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森林覆盖率的快速回升,森林蓄积量的快速上升,目前已达到了69.83%和499.22万立方米。当年新晃做法被誉为中国南方集体林业改革的方向,被评为“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县”,县林业局负责人被授予“绿化三湘贡献奖”,被表彰为“全国绿化工作先进个人”。今年10月,县林业局负责人被省绿化委、人社厅、林业局推荐参评“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
进入新世纪新时代,新晃县又创造性地率先推出“三禁”政策措施,实施十年全域封禁,禁伐、禁猎、禁渔,通过推行林长制达到林长治,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惠民,其经验在全市、全省介绍推广。
可以预见,在林长制全新管理模式的推动下,新晃的森林资源管理必将更上新台阶,现有的古树群落必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利用开发,一批批“秀于林”之木,必然陆续进入古树群落保护名录,让更多的人保护古树,让更多的古树保佑人,人与古树共同撑起新晃侗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片蓝蓝的天。
舒维秀,男,侗族,湖南新晃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日报》《求是·内部文稿》《民族文学》《中国审计报》等报刊及中国作家网、红网等平台,现供职于新晃侗族自治县审计局。
来源:红网
作者:舒维秀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