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现代与记忆的诗意里(组诗)
穿紫河
常德穿紫河原是一条臭水沟
如今是条梦绕魂牵的河
画桥烟柳 楚风湘韵
浆声灯影里驱散了乡愁
常德穿紫河是条穿城的河
河街商埠 小镇高楼
我行走在现代与记忆的诗意里
品丝弦韵味 赏万家灯火与牌匾
常德是座桃花源里的城市
沅澧水润 鱼米洞庭
夜舟如游人的梦坊
总走不出湘西大码头……
七里桥
“城加三尺
桥修七里
街修半边”
故此,桥名“七里桥”
七里桥 在一片祥和的浆声灯影里
经历了鼓角争鸣刀光剑影的昨天
也展示着秀丽的时代风姿
独具湘西北神韵
只有十三亭 矗立起一个七十年前
在屠刀下关于生与死的记忆……
戏廊
喜怒哀乐 悲欢离合
一幕接着一幕
演绎了过去式的炎凉
水袖忽长忽短
岁月有圆有缺
记忆着季节风雨的演绎
芭拉胡
神秘的芭拉胡不是湖
它是条穿黔江城而过的大峡谷
是黔江人休息的好去处
也是黔江人引以为傲的神秘谷
我带着好奇走完了芭拉胡
在回音场我对着岩壁上的观音
大声呼唤“可怜我吧”
悠久的回音只有我能听到
旁人都成了现场的外人
听不到一点点悠久的回音
我赶紧朝观音鞠躬许愿
慈悲的观音啊 我是可怜的孤独之人
我不愿做人间的局外人
愿所有人都听到我呼唤的回音……
濯水古镇
黔江城的山与水
美在古镇濯水
武陵最古朴的宅子
全在阿蓬江边尽展美丽
阿蓬江把武陵山里的传奇带来了
在江边茶楼生动地演绎
我这尘世的远程旅客
茶楼里洗涤了肠胃心灵
脑子里铭记的
都是些尘埃落定的红尘故事……
蒲花河
蒲花河是条暗河
也是条开天眼的河
人们宁愿忍受跋山之苦
也要来感受一下它的风景
大家都叫我别去了
我还是克服腿痛的问题去了
船行十来分钟
大家往上看
岩顶张开了两个窟窿
就像人的一对眼睛
大家感受到就眼睛那么大的天空
我在心里嘀咕犯疑
原来天眼竟这么小……
青山界
以一腔崇敬英雄的热情
我千里奔驰到雪峰山的青山界
只为缅怀七十年前英雄的笑脸
青山界山坳上已少有烟火
活着的商家、乡民都迁走了
留下了不死的魂灵和不朽的生命
青山界上的青冈木
就像一群七十年前的战士
面色枯黄青瘦 目光如鹰
在山岗上列队呼喊
夜间成了他们的白昼
烧焦的糊味里仿佛有战旗在飘
他们像青冈木一样挺立着 风吹来
耳语般叙说着他们的安详
青山界上的青冈木
那是雪峰山上的神树
七十年前的“最后一战”
留下了不死的魂灵和不朽的生命
青冈木已是英雄的化身
我愿把心底的唱诗
献给青冈木……
(原载于2020年第6期《诗江南》)
刘晓平,现任张家界市文联一级调研员、名誉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国际旅游诗歌联盟主席、湖南省诗歌学会荣誉副会长和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协会主席。在《人民文学》《诗刊》《民族文学》《中国作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学报》等几十种报刊发表过作品。现有《爱的小屋》《秋日诗语》《城市与乡村的寓言》《张家界情话》《奇山异水张家界》《一路风景》《拉宾》《魏源》等文学著作共计15部,著有中短篇小说《得月楼》《爱的滋味》《匪殇》《雪峰轶事》等。散文作品入选过几十种选本和新编九年义务制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三课,并有作品译介至美国、日本、越南等,是鲁迅文学院作家高研班第四届学员。其诗歌作品曾被中国诗歌学会原会长、《人民文学》原主编韩作荣誉为“城市与乡村的寓言”。获过国家级文学奖二十余次,2018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实力诗人”,2019年组诗获“中国第二届土家族文学奖”,是湖南省首届“德艺双馨” 艺术家获得者。
来源:红网
作者:刘晓平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