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用泪水跟一粒沙子赛跑(组诗)
本命年自画像
红衬衣包裹的
血压血脂都有些偏高
红裤衩包裹的
前列腺有些轻微钙化
红衬裤包裹的
膝盖关节有些说不出的疼痛
红袜子包裹的
多年的脚气总是挥之不去
感谢这些吉庆的花朵
让病痛与邪气多少有些隔膜
免得这些狐朋狗友
防不胜防搞到一起
就成了得罪不起的神秘太岁
像秋天里收获果实那样
总是挑最好的采摘
我们最好把侠肝和义胆
用一根手术刀一样的红腰带
一一将它们摘除
那被收敛的
绝不仅仅是火气、傲气和怒气
当身边实在没有什么
能让人眼红
我们却比任何时候
都更需要一块遮羞布
处女座
这真没办法!沙子
还是不断地揉进我的眼睛
揉进了沙子的眼睛
就像枪没了准星,看人
总是模糊不清,怎么
也瞄不准你那颗高贵的心
直到看错,让我后悔不迭
只好用泪水将沙子一遍遍淘洗
沙子是顽固的,它有时是
挑拨离间的谗言,有时是从背后
捅来的刀子,有时是潜意识里
望风捕影的绿帽子
我喜欢用泪水跟一粒沙子赛跑
直到被洁癖,硌得千疮百孔
春分前夜送关明强归京
一觉醒来,我们都已是中年
时光用一个节气,为劳碌的命运分野
少年的诗社,北国草,辽南风
它们与春天息息相关,又格格不入
我们的鬓间一下子都白了,像柳絮的陷落
记忆比腰间更加臃肿,目不忍睹或无言以对
我们都成了青年之友,那本嫩绿的杂志
改变过我们,也塑造了我们,念兹在兹
你说你是农夫,用一头猪和一棵树跟土地较劲
我侍弄的文字,轻佻,百无一用
我们终将都归于泥土,像尘埃那样活着
春天给了我们又一次机会,我是另一粒尘埃
带着野菜去看母亲
说到反哺,我的唾液里
带着毒。我含泪的目光在春天
焦渴的田野里一遍遍逡巡,看见
山林间母乳一样绿色的百草
婆婆丁,刺嫩芽,刺五加
凡此种种,入药,祛火,生津
我的父亲母亲,房有三间
地无一垄,搞不清粮食的来龙
和去脉。我带上一筐野菜
去看母亲,母亲早已将锅里的
清水煮沸,等着野菜下锅
朴素的食材,汆成味甘性平的草药
吃不了的,浸在一盆凉水里
不温不火的母爱从此百毒不侵
当年我用枫叶写过信
想起当年,少不更事
我把一枚枫叶当作金戈铁马
用沸腾的青春笔走龙蛇
写下潦草的“见字如面”
可它终究是干枯的
我用塑封留住了叶子的脉络
形状尚在,而神已走散
无疾而终是逃不掉的宿命
如今人届中年,枫叶已如
各色人等一样司空见惯
那封自欺欺人的信,我是否
一厢情愿地“此致,敬礼”?
倘若它还保留一丝血色
那是不是早已生锈的时间
给初衷系上了绳索
在不为人知的地方慢慢瓦解呢
返程车
七十元或者八十元,有时贵一点儿,有时
便宜一点儿。就像我身体里攒下的激情
有时多一点儿,有时少一点儿
这是四个乘客的费用。为了去
赴一场久违的盛宴,我愿意这样奢侈
愿意让这不合法的营生
把我带到一个深渊
这个夏天深不可测,由此
我平淡的人生多出一段时间和历史
那些时日,我把返程车视为知己
返程车司机像个密探。我看见
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闪过他的脸颊
好在,他总是不动声色
记住,女儿
女儿,当你走上美航舷梯的时候
请你回一回头
看一看你身后的城市、天空
看一看你含泪的父母、祖国
尽管这个城市的天空还有些雾霾
尽管你的父母还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
尽管你的祖国还没有强大到足够霸气
记住,女儿
没有谁
会比我们更加爱你
女儿,当你踏上异国他乡土地的时候
请你停一停脚步
想一想你习以为常的母语、肤色
想一想你不谙世事的逃避、梦想
其实你的母语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
其实你的肤色永远也无法更改
其实你暂时的逃避不正是为了梦想的追索?
记住,女儿
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使用什么语言
唯有祖国,永远不嫌弃你
拉二胡的乞讨者
他以为所有的路人
都有着良好的音乐素养
他在拉着一首《妈妈的吻》
我听得真切
那些路人却视而不见
暮色从四面八方围拢而来
路人们在琴声里作鸟兽散
路人的面孔越来越虚无
乞讨者的饭碗越来越模糊
我看得真切
我没有勇气去投下一分钱
我也装作匆忙的样子
像某个都市里高傲的白领
对于一首老歌
嗤之以鼻
蓝裤子
——写在沈空司令部91清原集训队学员群建立之际
我看见一群熟悉的蓝裤子
正列队向我走来
他们摆臂的声音比春风还要响亮
此刻,用一下英姿飒爽这个词
显得那么贴切,那么意味深长
她们是小曹、小朱、小赵、小黄、小周
他们是小谈、小姜、小陈、小那、小景
我是小李,消瘦自恋哥们儿浪气的小李
没错,我是你们队伍当中的一个
我也穿着一条藏蓝色的军裤子
更多的时候,我愿意把你们
想象成孟旗沟漫山怒放的杜鹃
鲜艳欲滴,香气四溢,美不胜收
无边无沿地装点着清原的春天。而有了你们
1991年根本不需要诗意的修辞
那些年,我多么想把你们当中
某一个美丽的女兵,变成我的妻子
然而失之交臂的宿命,让我们走着走着
就走散了。那条蓝裤子已经洗得发白
我不愿遗弃,那或许是我们的接头暗号呢?
其实许多男兵都有着与我一样的想法
只是不敢表达或者还没来得及说出
清原的春天转瞬即逝
而孟旗沟早就成了我们被风霜打磨过的
脸上,那一条最深的皱纹
可我只记得你们年少单纯的面容
不施粉黛,不胜娇羞,没一丝杂念
像清一色的蓝裤子,不敢轻易地去触碰初恋
如果时光之水真的可以倒流到二十三年前
这一季,清原的杜鹃花只为我们盛开
芒种日陪父母登泰山
父亲说
过了芒种,不可强种
麦芒亮出了剑胆
让举头三尺的玉皇顶
不走偏锋
雾汽蒙蒙的中天门
像一截模糊的中年拾级而上
走在前面的二老
一次次压住我的头顶
看不见的担子
在那个挑山工的肩上
忽隐忽现
而我的渺小
则隐匿在人堆里,众山中
齐鲁到底能有多青?
那青梅煮过的酒
散发着未了的丁香
养育之恩远比岱宗更加浩荡
我只要握住父亲母亲的手
就轻而易举地靠上了泰山
我弯一弯腰
他们的脚步就变得无比轻盈
(选自李皓诗集《时间之间》,春风文艺出版社,2021.12)
李皓,1970年秋生于辽宁省新金县(现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学时代开始写诗,1989年3月入伍,1999年12月进入大连晚报社,曾任《海燕》文学月刊主编,现供职于大连日报社。东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曾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诗刊》《解放军文艺》《青年文学》《北京文学》《上海文学》《钟山》《作家》《星星诗刊》《诗歌月刊》等报刊发表作品,有作品被《新华文摘》《青年文摘》《散文选刊》《诗选刊》《中华文学选刊》和《散文》海外版、《作家文摘》报转载,曾获辽宁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北京文学》年度诗歌奖、《鸭绿江》年度诗歌奖、《解放军报》长征文艺奖以及《诗刊》社等机构举办的各种征文奖项,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词典》《雨水抵达故乡》和诗集《击木而歌》《怀念一种声音》《时间之间》等。
来源:红网
作者:李皓
编辑:陈雅如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