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诗人李成恩参加智利“中国诗歌工作坊”“拥抱梦境又回到大地”的写作如一束亮光

来源:红网 作者:唐雨欣 编辑:施文 2022-07-04 14:24:26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20704164027.jpg

李成恩参加智利“中国诗歌工作坊”视频对话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7月4日讯(记者 唐雨欣)7月2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米斯特拉尔中心书店举行了“中国诗歌工作坊”首届诗会。中国诗人李成恩通过视频连线参加本次活动。李成恩朗读了《绝句》与《温柔传》两首诗。李成恩强调:“诗歌之‘道’在于制造梦境,而又从梦境回到现实。拥抱虚无,回到大地。”她的发言与诗歌朗读获到智利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此次智利“中国诗歌工作坊”活动由智利米斯特拉尔中心书店、辛普雷门特出版社、书之地出版社、智中文化协会“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主办。本次诗会的主持人是智利著名诗人马丁·洛佩斯;辛普雷门特出版社社长、中心书店总经理莫妮卡致欢迎词;智利前驻华大使、智中文协主席马塔教授在活动结束时致辞;现场协调与翻译为北京语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阿根廷国会大学教授孙新堂。

图片6.png

智利现场。

主持人马丁·洛佩斯问李成恩:读了你的诗《虚无传》,道家传统,以及对我们西方人影响更大的禅宗,始终持有一种拥抱虚空的前提,显然这与我们所说的感到深深的空虚、感到不满不是一回事。您能否为我们阐述一下这种区别:一个是需要去迎接、去拥抱的虚无,另一个是那种使我们抬不起头来、仿佛有罪般的可怕的空虚?

图片3.png

智利诗人马丁·洛佩斯(左),辛普雷门特出版社社长、米斯特拉尔中心书店总经理莫妮卡(右)。

李成恩说:“很惊讶主持人马丁·洛佩斯先生做为一个智利诗人谈到中国的传统文化,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流派,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中国当代诗人,我们生活在当代,过的是当代生活,但我们的内心其实有着深深的历史感。我的《虚无传》拥抱的是历史的梦境,与其说在写作,不如说是通过写作重返历史的现场,读者跟踪我进入到一个‘虚无的客厅’,那是文学的梦境,是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我的短诗代表作之一《绝句》就是一首体现道家思想的诗歌,出自形而上,而贯穿形而下。”

智利前驻华大使、智中文协主席马塔教授在智利活动现场表示,李成恩的《黑暗点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诗有很强的当代性。在当今的复杂局势环境下,李成恩的诗如同一束亮光。

“中国诗歌工作坊”首届诗会通过多个媒体平台进行了现场直播。新华社智利分社和智利其他媒体记者,以及智利的多位诗人、作家参加了当天的活动。在活动现场,智利作家的发言得到了中国诗人与翻译家的热烈响应。

李成恩简介

李成恩,当代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汴河,汴河》《春风中有良知》《高楼镇》《池塘》《狐狸偷意象》《酥油灯》《护念》《柔软的来客》,散文、随笔集《文明的孩子》《写作是我灵魂的照相馆》,中短篇小说集《虞姬乡故事》,童话小说集《送春牛》等十多部。李成恩于2015年入选首都首批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西、日、蒙、越等语种,曾于2013-2019年受邀到德国、法国、古巴、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越南等国进行诗歌朗诵、文学讲座与国际交流活动。

李成恩作品


《绝句》


我一打盹,秋就没了

好像我把秋遗忘

其实我心怀艾草,眼里的红叶还在燃烧


我只身来到薄暮

一瞬间我的头颅与山丘一起溶入了

悲喜交集的残阳


《温柔传》


一个人提着一棵树

树冠如墨汁

一滴一滴滴在夏日阴凉里

有人推开门,手指苍白

她的脸上有一团火苗

她的嘴上有一棵树

树冠翻滚

她说话快速

眼睛闪烁兴奋

她终于坐下来

看着我的眼睛

吐气若兰

一字一句告诉我

世事如墨

我只取一树冠

来源:红网

作者:唐雨欣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2022/07/04/1146699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