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散文丨彭世民:我的家乡石岭村

来源:红网 作者:彭世民 编辑:施文 2022-07-05 19:03:59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180625094326.jpg

landscape-7274823_960_720.jpg

我的家乡石岭村

文/彭世民

离开村里已经有三十余年了,每次同学见面或聚会,我们都会聊起童年,那都是快乐的回忆。耕耘农田的收获、蜿蜒小河的玩耍、连绵山峰的砍柴,闻听鸡鸣和犬吠之声……那都是最真实的生活,也是村里最美的画面。

老家,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像一杯醇厚的米酒,浓烈芳香,回味久远。我们村村名叫石岭村,我不知道村名的来由,县志上也无记载,在县里有名的山峰梧桐山,就在我们村里的后山。每年春游,我们学校和其他学校,基本上都把春游地点定在梧桐山。梧桐山海拔578.8米,因山里多梧桐树而得名,山上常年云雾迷离,山顶有亚武当、真武祖师等庙宇,山上有五龙捧圣、三星伴月、龙井泉等名胜古迹,还有电视转播塔,大家总是玩得乐而忘返,开心至极。

梧桐山又名“梧桐暮雨”,为我们“平江县八景”之一,童年的时候,我以为梧桐山,就是属于我们村里的名山,长大后,我才知道,梧桐山属于很多村子的后山,而今,通了公路,梧桐山早就成了城里人散步、健身的后花园。站在山上,就能俯瞰我们村的全貌,水泥路户户相连,小楼房一栋挨着一一栋……那早已是一幅乡村美景之图了。

我们县是革命老区,也是一座山城,很多村子都分布在崇山峻岭之中,与一些山里的村子相比较,我们村的地理位置应该算是好的,离县城大概只20公里左右,离镇上3公里,106国道从我们村里穿过,上世纪70年代,那是县里唯一的一条国道,村里的农田也相对平坦,沿着山下建起的房子,前面是河,后面是山,在这里,抬头可见白云蓝天,低头可见小溪里畅游的小鱼。那清澈的河水,那浓密的树林,那乡亲的笑脸,微风吹过,水面荡起一道道波纹,映在水里的青山绿树一会儿扩大,一会儿缩小,一会儿聚拢,一会儿散开,总给人一种无尽的遐想。

小时候,我们最喜欢的是在小河中打狗刨,用茶油饼子约鱼,还有就是看露天电影,晚上点着油灯或烧着松光(一种易燃的松木料)去照泥鳅黄鳝,成群结队的到山里去砍柴……当然,我们也会帮着家里栽禾、种红薯、捡摘茶籽或菜地里施肥等,那都是一种似水流年摇曳着光阴里的暖。

刚上初中不久,我们村里几个懵懂子突发奇想,想成立“梧桐山文学社”,没想到这个提议很快得到村里团支部,乡上的团委的支持和肯定,乡上团委书记还亲自到村里来举行了授牌仪式。我们印刷了一张小报,当时没有电脑,也没有打印设备,我们是借学校的油印设备印刷的,但没出几期,我们的小报就没再办下去了。一是没有稿子或稿子写的太烂;二是小报印刷了没人看;三是村里没有钱给我们折腾。后来文学社就这样不了了之,就连牌子也成了村里食堂的柴火。

也许是那个时候,在我们心里种下了文学梦的种子,那个时候我们一起办文学社的同学彭争武,后来当了东莞时报的主编,现在已经走上东莞长安镇副镇长的岗位。我当兵后,在部队当了新闻干事,转业后,一直从事文字工作,出版了散文集《凤凰花开的路口》,彭争武还为我的散文集写了序言,如今我负责《平江文学》杂志的编辑。想到当时候“梧桐山文学社”经历,那就是一颗种子,正因有了那颗种子,才有我们的今天。

透过时光重叠的帷幕,三十年前,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村民。在我的记忆中,我们村子,没特色,也不富饶,乡老乡亲纯粹是靠农耕,看天年吃饭,旱地里多是红薯,稻田里种的有油菜和稻谷,家里养一到二头猪,主要是用于过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自己的双手勤劳地耕耘,养育着自己,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虽然从事着最苦、最累、最心酸的体力活,但大家一个个脸上依然挂着满意的笑,心像一泓池水一样平静,安宁。东家办喜事,不用麻烦写请柬,家家送礼祝贺。西家老了人,户户放爆竹致哀一路送到山,个个哀叹。哪家盖房子,邻居们都会免费去帮工。谁家有个急,个个来进门问个好,句句尽是暖心话,其情也亲。哪家杀了过年猪,左邻右舍送一碗猪血,割上一小块肉,一起尝个鲜,亦是乡亲一遍情。

后来村里为了发展,村里在小河的下游官马潭建了小型发电站,最终因为水力不足,没二年,电站也就荒废了,后来村里又动员制种,稻田里栽种的都是父本、母本,村里们的腰包也变得厚实起来。改革开放,村里大部分青壮劳力,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好多人都南下打工去了,稻田也不制种了,大部分家庭从原来种双季稻改为了一季稻……

我就在这种氛围中,走过十八年的青春。穿上军装的时候,乡里乡亲的都来送别,说的都是暖心窝子的话语,这一走就是三十多年,从部队转业,安置在县城工作,父亲去世,母亲随我们进城,平时除了忧喜之事,一般都难得回村里去了,但只要一到村里,那里的山山水水,蓝天白云,一丝一毫,都让我感觉如此亲切而温暖。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村子里依山而建的是一幢幢崭新的楼房,过去的机耕路也改为了宽大的水泥路,并且都已经入组入户了,过去家里最为贵相的自行车,现在换了摩托车和小车,除了106国道经过村里,现在武深高速也从我们村里穿过。这是一幅历史与现实相交融的画面,对很多村民来说,这就像是一场梦,色彩斑斓,但这梦真实。

时光的莞尔,掌心的思绪,同学的相聚,乡亲的闲聊,偶尔会感怀那些老去的故事。村里很多人像我一样,虽然走出了村子,但那是赋予我们生命的地方,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这儿是我们融进血脉的根。虽然离开村里好多年了,但每当回到村里,村里每一个角落都是那么得熟悉,每一个角落都有我们走过的足迹,留下了我们童年时的快乐时光,见证了我们无忧无虑的童年,感叹时光荏苒……

这就是我的村子,我的家乡,梅仙镇上石岭村。

微信图片_20180625085849.jpg

来源:红网

作者:彭世民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2022/07/05/1149558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