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汪剑钊:旅游胜地,也可能成为诗歌的胜地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编辑:施文 2023-06-11 10:11:33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国·张家界第六届国际旅游诗歌节行吟诗歌研讨会现场。

汪剑钊作交流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6月11日讯(记者 袁思蕾)在6月10日举行的中国·张家界第六届国际旅游诗歌节行吟诗歌研讨会上,各界诗友汇聚一堂,共襄盛举。

《诗刊》编委、《中华辞赋》总编辑,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石厉主持研讨会。现场,与会嘉宾围绕“地方传统诗歌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张家界当下旅游诗歌与歌词创作”“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节的定位和文献价值”以及其他旅游诗歌相关论题进行分享交流。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汪剑钊以“现代诗是词语的漫游”为题,详细阐述了自己对于诗歌与旅游对应关系的理解。

“诗歌是一种语言的探险。”汪剑钊认为,人们对日常语言的颠覆和重组,创造了诗歌,这是一种面向未知、面向可能的存在。旅游,则是人们在循环重复的生活之外去寻找美妙的意外。两者在本质上高度契合。诗歌可以帮助人们破除空间限制,让语言可以顺着想象的通道直行或蜿蜒前进,拥有新的发现。

“一首诗让一座城市、一处风景扬名天下的例子有很多。”汪剑钊提到海子、普希金等诗人和他们笔下的地名,并表示,旅游与诗歌之间产生了一种相互提升促进的良性循环。诗歌为旅游注入灵魂,旅游则为诗歌提供源于自然的启示,拓宽了语言的边界。看似无用的诗歌,也可以转化为物质能量推动一地经济发展。因此,拥有独特旅游资源的张家界,在诗歌的加持下,极有可能产生新的城市经济增长点。

在他看来,张家界让诗歌和旅游再次合而为一,让生活充满了诗意,为诗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旅游胜地,也可能成为诗歌的胜地。”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740/55/1274745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