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发现乡村阅读榜样⑥|夏昭炎:让阅读的光亮照进乡村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肖婷婷 编辑:唐雨欣 2023-08-18 11:50:27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30208113216.jpg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记者肖婷婷

【个人名片】夏昭炎,男,汉族,1935年10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科技大学退休教授。2014年 获评“全国孝亲敬老之星”;2018年其管理的高桥农家书屋,荣获“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2019年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2020年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2022年 获评“全国最美五老”;2023年获评“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乡村阅读推广人”。

年近七旬退休返乡的夏昭炎,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在家乡崇文兴教、涵育乡风、反哺桑梓。他拿出自己微薄积蓄,创办书屋“播种文化”,为乡亲们耕种出一片“文化田”,成为家乡新农村建设的热心人、新观念的倡导者和新乡村阅读的榜样及推广人。

筑巢引凤,具有造福桑梓的赤子情怀

2004年,夏昭炎从湖南科技大学退休。当年大年初一,夏昭炎检查出胃癌。正月十四,他被送进手术室,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过了5年观察期,老人思乡情切,和老伴杨莲金一合计,2009年决定搬回攸县石羊塘镇老家居住。

回到老家后,夏昭炎发现,农村变了。村里看书的少了,家家户户打牌,经常为此闹纠纷。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改变这一面貌,夏昭炎决定创办农家书屋,他要让乡亲们从牌桌前回到书桌前。他主动牵头,利用自己的资源,多方筹集资金,购置了大小六间被闲置的老屋,进行修缮装饰,用作图书室、阅览室、教室、游艺室。购置电视机、音响和DVD,并向镇中学求助课桌、板凳数十张(条),搭建近百米的风雨棚。

2009年4月,高桥农家书屋开张了。夏昭炎和老伴儿挨家挨户邀请:“明天都到书屋来看书吧。”第二天,陆陆续续来了十多位村民。大家挤在一起,翻书看报。看到这一幕,夏昭炎夫妇心里十分高兴:“我们就是想让乡亲们多读书,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解乡村外面的生活。”

慢慢地,来看书的村民和孩子越来越多。夏昭炎继续修葺老屋,设立学习室和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并发动学生、亲友为书屋捐书。在当地政府的支持领导下,目前,书屋藏书20000余册,吸引了附近3个乡镇8个村的村民来借书。

为方便其他村的村民、孩子看书、借书,夏昭炎想到了高桥书屋这只“母鸡”尝试“下蛋”的方式——把一部分图书下到5里远的界市村创办借阅分点,当天就吸引了10多位学生来看书借书,群众反响非常好,农家书屋“下蛋”就这样成功了。夏昭炎与附近村支书一起,将高桥书屋与各村部的图书资源进行整合,精心挑选,先后在居民集中、有热心人管理、能无偿提供场地的界江、南田、陈家场、荷叶塘、杏塘、佳台村设立了6个分借阅点,一举下了个6个“蛋”。

高桥农家书屋的经验得到了中央有关部委的肯定,2017年6月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深化农家书屋延伸服务的通知》,要求总结推广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石羊塘镇谭家垅村高桥农家书屋通过书屋“下蛋”模式开展延伸服务的做法,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2018年,高桥农家书屋,荣获“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授业解惑,具有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

针对村里留守孩子多、假期无人管教的情况,2010年暑假,夏昭炎决定在村里免费兴办一所少儿假期学校,把孩子们组织起来看书、学习,并开设古典文学、音乐、美术、益智游戏等课程。

为了鼓励孩子们多看书、读懂书,夏昭炎借鉴孙子就读的北京实验第二小学经验,想了不少招。“写5篇读书心得,授予‘读书小学士’称号;写10篇心得的是‘读书小硕士’;写15篇的是‘读书小博士’。在学校或课外竞赛中获得名次的,都会奖图书。”夏昭炎说。这些奖励图书都是夏教授自掏腰包、精心挑选的。

假期学校特别受欢迎,名气也越来越大,不仅吸引了附近中小学教师来义务上课,还有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前来支教。

10多年如一日,夏昭炎“播种文化”从未间断,学生最多时一次达300多人。先后吸引了攸县、衡东县8个乡镇的1500余名学生来学习,还吸引了老师、大学生300多人次前来义务支教。

为了鼓励少儿刻苦读书,夏昭炎还捐款1万元,募集资金3万余元,成立了“高桥四美奖学金”,10多年来奖励本屋场的大学生、研究生40余名,他们都是在农家书屋接受过教育的孩子。一位得过高桥奖学金的大学生在给夏教授的电子信件中写道:奖励的钱虽不多,却饱含着教授的深情,更像是教授对我们的一种精神传承。

2019年9月,夏昭炎被评为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2020年,夏昭炎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2023年夏昭炎被评为“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乡村阅读推广人”。

言传身教,具有感化教人的传承精神

夏昭炎是文学教授,著有被学术界誉为“在意境研究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著作,并被湖南省教育主管部门推荐为“研究生教学用书”的《意境》及《意境概说》,解析汉字是他的所长。他经常把一些做人处世道理与字形字义结合起来,用生动方式讲给乡亲们听。比如,讲“仁”字,他说:“两个人在一起就叫仁,两个人心不好的话,就搞不到一起,就会不仁不义。”讲“信”字,他说:“‘信’字是人旁言,言而有信方为人……”妻子杨莲金则利用自己几十年积累的养生保健知识开设了《健康讲“做”》,每月定期讲授保健知识两次,极受村民欢迎。

村民们高兴地说:“现在我们生活真的很开心,每天来这里阅读、锻炼,眼界更宽了,身体更健康了,更可贵的是邻里和睦、心情舒畅、儿女放心。”现在,这个小书屋被大家称为“幸福阅读馆”。

村民早已把这位“大教授”当作自己人,村里有什么事,谁家有个家长里短,都愿来找他,都愿听他的。一方面,夏昭炎德望高、没私心,村里修路、种树、捐钱他都做在前头;另一方面,他学问深,讲道理生动、透彻,大家一听就懂。

在夏昭炎的感染下,当地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一股向上向善的力量在凝聚。现在,村里打牌的少了,看书的多了;进饭馆的少了,进书馆的多了;邻里纠纷少了,团结互助多了。

“培养人们的阅读习惯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越早开始、越有成效。”如今,以高桥农家书屋为基地、六个分借阅点“6黄蛋”为平台,以各项活动为载体,已形成一个覆盖儿童、老人、志愿者共同参与的乡村阅读活动体系。在夏昭炎看来,哪怕有一个参与活动的人被影响,回去找到那本书开始阅读,就足以证明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

“越来越多的人在阅读中找到快乐,对我而言,就是最幸福的事。”夏昭炎如是说。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肖婷婷

编辑:唐雨欣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