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诗歌时刻丨三度诗社2023年桂阳采风作品专辑

来源:红网 作者:唐象阳 李勇 李斌 卢圣锋 李燕京 黄承智 刘文芳 黄晶晶 李录生 何俊霖 编辑:施文 2023-08-04 15:07:05
时刻新闻
—分享—

定.jpg

QQ截图20230731141924.png

红网论坛网友“穷游大王”/摄

三度诗社2023年桂阳采风作品专辑

三度诗社于2020年年初筹建,目前有社员18人,其中中国诗歌学会会员8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6人,湖南诗歌学会理事2人。诗社频繁开展文学活动,诗社诗人作品散见《解放军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湖南日报》《解放军文艺》《诗刊》《北京文学》《星星》《湖南文学》《绿风》《少年月刊》《金山》《中国诗人》《教师文学》《诗歌月刊》《辽河》《延河》《中国青年》等百余家报刊,发表作品2000多篇(首),并有不少作品在各级文学大赛中获奖。先后出版《就这样想过》《边走边想》《时光的碎片》《故乡》《双手握着思念》《静静地凝望着》《寻找黑夜里的眼睛》《青春走笔》等文学作品专著十余部。诗社诗人作品先后在《辽河》《流派》《文学讲堂》《作家新视野》《诗歌月刊》《中国诗人》《安徽诗人》《中国汉诗》《诗歌周刊》《邵阳城市报》《清远日报》《新渝报》等刊物整体呈现。

行吟阳山古村

作者丨唐象阳(湖南 新化)

阳山在桂阳,阳山,有座老院子。

天下阳光依旧。院子,物是人非。

阳山古村,云水润泽的老宅院,

穿越时光,在岁月的恩典里,

随一座何氏宗祠,渗透所有事物。

往事和落叶,在旧院的意境里融合。

新翻的田地,种着古老的庄稼,

犁耙歇在院墙边打盹。

阳山古村睡在温润的泥土上,

那些劳作的人,在静静的风里,

努力用自豪美妙的词语,

指引还乡的人,走回从前。

仿佛,人世的沧桑已经遥远;

仿佛,人间的悲喜就是自然。

旧院寂寂,蟋蟀自在生长,

空山寂寂,故人不知在何方。

留下这个古旧的院落,

寂静,笼罩着过去和今天。

那些长在墙脚边的杂草和青苔,

满身尘埃,瘦骨伶仃立在阶前。

它们被风摇晃的样子,都是无奈。

黑黝黝的树影有些暗淡,

树枝枯折,把天空压得有些低矮。

院墙之上,荒草疯长,

已经没人愿意拔掉它们,

仿佛这就是它们的家,根已穿透墙壁。

一场风雨从天上垂落下来,

与旧年所见并无不同。

仿佛多年以前,那个着长衫的老爷,

站在萧瑟的秋风里,看一棵石榴,

怎样抖落最后一枚果实。

呵,那些个筑院追梦的人,

随时光早已不知去向。

门第空空的旧院,过客谁不探询,

阳山古村故人与后裔的消息。

唐象阳, 三度诗社名誉社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8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公开刊物发表小说、散文和诗歌作品。


宝山,一枚开元通宝问鼎苍穹

作者丨李勇(湖南临湘)

驾一缕轻风

深入宝山

神农氏先我一步

于6000年前在此

斫木为耜 揉木为耒


洞开时间之门

借铸冶淬火之光

探寻宝山之宝

上至汉唐

下至明清

先民用铁钎开槽打孔

以铁锄铁捶敲击破石


竹筐背着叹息

寻找月亮的翅膀

滑车拖着希望

追赶太阳的脚步

金属碰撞的火花

浇灭恐惧 迎送光明

黑暗中

一团团烈焰在燃烧


走出矿井

云淡风轻

青山披上青铜的铠甲

大地泛着黄金的光泽

抬眼望

宝山 八宝之地

一枚巨型开元通宝

问鼎苍穹

李勇,三度诗社社长,笔名麦果,中国诗歌学会、湖南省作协会员,临湘市作协书记。先后在《诗刊》《北京文学》《中国青年》《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湖南文学》《江河文学》《教师文学》《延河》《金山》《鸭绿江》《诗歌月刊》《中国诗人》《散文选刊》《文艺生活》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文8百余件。作品被收录20余种选本,第五届岳阳文学艺术奖,出版有诗歌专著《故乡》。


好想留下来陪你

作者丨李斌(湖南 绥宁)

三年前,在湘江边眺望着桂阳

许在江里去看你的承诺

终于在这个夏天,抵达这座千年古郡


默默地阅读着宝山、梨山、阳山

阳光宽厚,催开了

丰满的深情,眸光狂野地抱住你的身影

任移动的深沉,置于旷野之上


不时与你的对视

糊住了虚度的光阴,也攥紧了针尖般的喘息

合影里,诗意纷飞

继续着踏实而迟来的喜悦


一个干净的相拥,冲破了压轴的山水

此时,心上的星星亮晶晶

好想留下来陪你

李斌,三度诗社主编,湖南省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南省诗歌学会理事,绥宁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诗见《中国文化报》《星星》《绿风》《诗歌月刊》《海燕》《中国诗人》《湖南文学》《延河》《特区文学》等百余报刊,有诗入选《当代青年抒情短诗集萃》等30多种诗选本,出版诗集《双手握着思念》《静静地凝望着》等。


千年之约

(题记:2023年7月21日至23日,三度诗社来古郡桂阳文学采风)

作者丨卢圣锋(湖南桂阳)

千年前

不知你是谁

我们相约

彼此惊悉相互的容颜


穿越时空隧道

等你千年

载来五车秦书汉简

历史的厚度

无法用脚步丈量


古城楼上

演绎三十六计斗智斗勇

庙下有戏

聆听湘昆一曲

讲述白马血袍与银枪


千年后

不管你是谁

我们相知

牵手遇见青春的桂阳

卢圣锋,三度诗社成员,中国散文学会、湖南省作家协会、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


矿工

——走进桂阳宝山遗址

作者丨李燕京(湖南长沙)

矿井里的风又硬又软

头顶上

七彩的星光一闪一闪

像一些遥远的记忆

往事的锋刀似水温柔

血火如花般美丽


夜色中行走

走向没有风景的深处

走着,趴着,爬着

有时用肩膀顶着

更多的时候

是用牙关咬着


凹凸的巷道

把你们拖进了更深的夜色

深处很冷

是黑暗 是孤独

能击穿 渗透你

佝偻的背影


拽住这冰冷,坚硬的物质

每一步都显得虚假和空洞

像失聪的探索者

掘进 匍匐 攀登

你们发疯似的寻觅

发疯似的击打世界的寂静


那是你们陶土色的身影吗

潜行了多少年

在几百米的深处

从泥土中走进去

又从深水里走出来

你们出入泥土

出入祖先辉煌的史诗


也许会在绝望中倒下

抑或在意外中坠落

金银铜钨锌钼那些闪烁的物质

依然从缝隙中碰撞出光亮

直到超越一种绝对的死亡

在小油灯下把那页涂满金子般的童话翻过去

端起那只残缺的陶瓷碗

重新聆听世间的喧嚣和繁华

是另一种复活

李燕京,三度诗社成员,中国诗歌学会、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有散文和诗歌散见于《湖南文学》《作家天地》《鸭绿江》《青年文学家》《诗歌月刊》《辽河》《民主》《中国诗人》《湖南诗歌》以及《环境日报》《湖南日报》《澳门晚报》等报刊杂志。


在桂阳看世界最大的铜钱币

作者丨黄承智(湖南桂阳)

在桂阳,在八宝之地

在一个叫宝山的地方

一枚叫“开元通宝”的古币

打开一座千年古郡的记忆


四十多吨从矿井釆上来的铜

打造出中国第一古钱币

千年矿都,正在以另一种方式

续写新的辉煌


走进矿洞深处,走进桂阳的心脏

千年矿冶的历史被一页页翻阅

那枚印有桂字的古币

支撑了多少个朝代的兴衰


从汉代开始采矿

从露天搬运到深入三百米挖掘

几十余种矿石被发现

不可计数的财富被提炼


每逢佳节,桂阳人民登上宝山

欣赏桂阳最美的风景

看世界上最大的铜钱币

大家钻进钱眼里拍照留念

黄承智,三度诗社成员,中国诗歌学会、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歌学会理事,毛泽东文学院第十八期中青年作家班学员,桂阳县诗文协会首任会长,出版有个人散文诗集《寻找黑夜里的眼睛》《青春走笔》两部,合著诗文集《浪之花集》一部,主编作品集《桂阳诗文》《春天的力量》《颂歌献党》三部。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发表文学作品1000余篇(首)。


游千年矿都 神奇宝山

——守望一束光

作者丨刘文芳(湖南汉寿)

井下的黑

或许早在几亿万年前

就已凝固 矿石

在涅槃重生之前依旧被埋葬在地底

烹丁用头颅撬开地狱之门 背篓

扛起希望 身体

爬行在曲折狭窄的巷道里

撑起的木桩是他们唯一的依靠

一代接着一代

从未停止挖掘

枷锁 脚链的痕迹早已殆尽

焙烧 熔炼的不仅仅只有物体

隆洞里的宝藏早已等待千年


只为守望一束光

也正是来自井底下烹丁的守望

用一根绳索拉起希望

刘文芳(凡林大千),三度诗社成员,《桃源诗刊》执行主编、毛泽东文学院第十八期学员、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数十篇。


石城

作者丨黄晶晶(湖南桂阳)

石头下,她埋了金子、银子、铜钱……

她不富裕,更愿将银杏树烧成黑炭,裹住自己

人间开始稀罕一棵银杏

她就把衣服埋了,升到乌云上


人们运钞般运到宝山上时,晴空万里

有巨大的开元通宝站立着,仿佛站立着一个唐朝

也有人想钻到钱眼里去,又笑了笑

一个伟大的王朝,沉檀轩槛,锦石柱础


它们呼唤,她就回到地底收集骨骼

磷酸钙安放何处?硫磺、硝石,

一大块腐朽的木料和残碎的蛋白质旁?

铁和铜呢?绿莹莹、红艳艳地挂着


有时它们会滴落,长年地滴落汗水那样

人们又运钞般地被运到地底

它们就附在了他们身上,站立如铜钱,回家

“游客止步”处黑黢黢的,她目送它们回家

黄晶晶,三度诗社成员,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桂阳县诗文协会副会长,作品散见于各报刊网络平台。


古村

作者丨李录生(湖南桂阳)

风从古村河堤上走来

飘过柳树柔软的枝条

变成柳条的模样

柳树上的那对黄鹂

用双翅把风儿送至巷口

小巷深处响起了雀鸟的鸣叫

阳光正好

阿婆在晒着红辣椒

成串的辣椒

串起往昔日子的火爆

阿婆的布鞋有青石板的魂魄

阿婆的步履是古村的节奏

阿婆的身边有一只黑猫

这只黑猫俨然古村的主人

黑猫遇见了那只跳跃的麻雀

黑猫把麻雀驱赶到村口

然后回到古村

斯斯文文的睡起了懒觉

李录生,三度诗社成员,桂阳县诗文协会副会长,新田县作协、永州市作协、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在《语文报》《金山》《辽河》《人生与伴侣》《青年文学家》《四川人文》等刊物发表诗歌作品若干篇。


宝山

作者丨何俊霖(湖南宁远)

宝山不是山,不

也是山,是矿山

是千年矿都,作为矿山公园

没有绿树成荫,没有

芳草萋萋,鸟语声声

也没有流水淙淙,花香弥漫


有的是八宝之地的美誉

拥有三千年瑰丽的矿冶文化

一般而言,看山

要往上爬,往高处行,然

宝山不同,要往下走,要向下而行

在地下三百来米的深处,既富含

金、银、铜、铁、铅、锡

又蕴藏水晶、石炭等天然矿产

雅称谓为八宝,其实

锌、钼、铼、铋和钨、硫,亦

丰富充足,何止八宝

八宝者,实乃泛指多也


自汉代始,宝山

就是历代官家炼银、冶铸的地方

天下第一剑尚方宝剑的原材料

就出自宝山,何等的殊荣啊

这一殊荣,似一首丝丝不绝的音律

长久回响在宝山的上空,回响在

桂阳的上空,回响在历史的天空


是的,“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

但宝山,毋庸置疑

更是金山银山,是一座

本身富有无尽宝藏的金山

是一座资源不竭的银山,是一座

奉献家国、造福大众的金山银山

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深邃而久远


山顶高耸的开元通宝铜钱币建筑碑

系后世通宝钱之起源,背铸的“桂”字

映证出桂阳辉煌的往昔,昭示着

这一方水土曾是皇家的聚宝盆

也象征着,这一方黎民

无论昨日还是而今新时代

均境况殷实,年年美满

这光景,既携着过去

也走向更和谐美丽的未来

何俊霖,三度诗社成员,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湖南日报》《民主》《中国建材报》《散文百家》《中国建设报》《江河文学》《鸭绿江·华夏诗歌》《青年文学家》《永州日报》等报刊。收入《大地行吟·2017年湖南散文作品年选》等10余本作品专集。散文《老家的石板路》编入高中一年级《语文读本》。

微信图片_20221024154114.jpg

来源:红网

作者:唐象阳 李勇 李斌 卢圣锋 李燕京 黄承智 刘文芳 黄晶晶 李录生 何俊霖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742/96/1292947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