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龟正之
文/黄亮斌
龟是一种古老的动物,南非出现的二叠纪古龟化石说明,大约3亿年前地球上就有了龟。在约2亿年前的侏罗纪,中国四川省已有两栖龟和侧颈龟分布。龟也是《诗经》中出现次数最多的爬行类动物,小雅中的《小旻》、大雅中的《绵》《文王有声》和鲁颂中的《泮水》都提到了龟。
《小旻》中“我龟既厌,不我告犹”,指总是灼龟甲卜吉凶,龟灵都厌烦了,不再以吉凶告人,比喻再有效的东西,过度使用也会失灵。《绵》中“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是指开始谋划用龟甲占卜哪里是建造房屋的好地方。《文王有声》中“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意思是,定都镐京这件事情是依靠神龟定下的,武王最终完成了这桩盛事。这几首诗,写的都是龟的占卜功能。
《泮水》则是鲁颂中的一首赞美诗,描写了鲁僖公战胜淮夷后,在泮宫邀请宾客庆功的情景。其中“元龟象齿,大赂南金”是说臣服的淮夷前来献宝进贡,这些宝物中有巨龟象牙,还有南方出产的铜。鲁僖公战胜淮夷这事历史上有争议。有说是指《左传》所载僖公十七年灭项事;也有说鲁僖公不过是与诸侯会商过平定淮夷的事情,并无实际战功,这首《泮水》对鲁僖公的赞颂有些言过其实。
元龟就是大乌龟。在我国古代,乌龟与龙、凤、麟合称四灵,且为四灵之中唯一现实存在的动物。古人认为乌龟的形象很奇特,其背甲隆起呈圆形,而腹甲平坦呈方形,是“上圆法天,下方法地”,其甲壳的排列和数量也蕴含着广博的天文地理知识,对应着神秘的阴阳八卦,而其水陆两栖,遇强敌有坚固的甲壳护身,风雨不惧、健康长寿的特征,也让在大自然面前生存颇为艰难的古老先民感觉惊异而心生崇拜。所以,在古代典籍中,龟作为一种灵物,经常以神使的形象出现,参与影响文明进程的各种重大事件。
汉代《河图玉版》记载,黄帝的史官苍颉(也作仓颉),有一年随黄帝南巡,登阳虚这座山时,在洛水入黄河处,出现一灵龟,其甲壳红色,上有黑色纹路。正是受了龟背上纹路的启发,苍颉才创造了文字。郦道元《水经注》也有类似记载,说是黄帝东巡黄河、经过洛水,修祭坛、沉玉璧,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然后黄河有龙马背负“河图”现,洛河有神龟背负“洛书”现。这里的“河”即黄河,“洛”即洛水。河图指龙马身上的图案,洛书则是神龟背上的纹路,先古圣人正是依据河图、洛书创制了太极八卦,开启了中华文明。这些记载可说都是《周易·系辞上》“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演绎。其中的河图通过龙马这种动物呈现,洛书通过龟这种动物呈现,就是“天垂象”,即上天显示某种奇特的现象,让人们去感悟、领会。而只有智慧超凡的圣人才能从中发现规律、领悟道理,从而趋吉避凶。以上这些记载太过神奇,而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出土的一只夹着玉版的玉龟,似乎可以作为这些传说的证明。玉版呈长方形,弧形有孔,正面阴刻有原始的八卦图形;龟背和龟腹上也均有孔。有学者称,玉版上的大圆小圆图形表现了太阳一天的运行。联系乌龟的背甲排列——中部从头到尾有五块,中部两边各有四块,共八块,与五行八卦之数对应;而外围边裙数刚好二十四块,与二十四节气对应——仿佛可以看到几千年前,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的过程。
汉代纬书《龙鱼河图》上说,尧有一次与群臣聚于翠妫河边,有大龟来投,龟背上有图,尧叫臣下“写取告瑞应”,写完龟回到水中。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据说也跟神龟有关。相传有一只神龟,在洛水出现,把背上刻着的“治水文”献给了禹。有说这篇“治水文”就是《尚书》中的《洪范》。大禹和龟还有另外一则故事。相传大禹治水到今武汉汉阳一带,遇一水怪作乱,怎么都没办法解决,后来一灵龟出现降伏水怪,大禹才能顺利治水。后来灵龟化作一山,匍匐于两江交汇处,人们感念灵龟功绩,就称其龟山。而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以龟山为名的山有二十多座,另还有龟峰、龟岭、龟湖、龟塘等,简直不胜枚举。宋真宗时期宰相王钦若编撰过一部大型类书,名《册府元龟》,“册府”即帝王藏书的地方,以古代视为灵物用以占卜的“元龟”入名,是说此书可作为后世帝王治国理政的借鉴。
在古代,占卜文化盛行,古人常用占卜来决定国家大事。而“卜”字,据《说文解字》就是“灼剥龟也”,“象灸龟之形”,意思是烧灼龟甲的时候,龟甲出现的纹样。古人一般“摓策定数,灼龟观兆”,即布列蓍草推定吉凶,烧灼龟甲观察征兆。这件事情很重要,所以担任卜官者必为贤人。而之所以用龟甲占卜,也是因为龟有灵性,能知晓天意。司马迁《龟策列传》中有周公贤德,连卜三龟,武王的病就好了,而纣王暴虐,用大龟占卜也得不到吉兆的记载。
龟寿命很长,据说能活三千年。晋张华《博物志》中有这样的记载,一只三千岁的老龟,游于莲叶之间,巢于卷耳之上。被宰杀后,只有肠子跟头相连,也可以过一天都不死,鸟儿飞来想吃它还会被它咬住。有打鱼者就以这种方式捉鸟。更神奇的是,遇神蛇,乌龟还可以复生。这自然是古人的浪漫主义想象,不过也说明古人心中龟与蛇的神秘联系。古代四大神兽之一、对应北方的玄武,就是由龟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现实生活中,三千年老龟未必有,但超过百岁的龟并不罕见。古人常常将龟、鹤并提寓意长寿。如唐白居易诗《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中有“松柏与龟鹤,其寿皆千年”句,李商隐《祭张书记文》中说,“神道甚微,天理难究,桂蠹兰败,龟年鹤寿”。成语“龟年鹤寿”即出自此。龟为什么会长寿?有说其奥妙在于乌龟活动量小,体力消耗少,身体新陈代谢慢。
有着上古时期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在我国很长一段时期龟都位尊身高,不仅是先知先行的神物,还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战国时大将之旗以龟为饰,就是取其先知先行意。司马迁《史记》中说,谁得到名龟他家就会发大财,富到拥有千万钱;还说当时有八种龟很有名,排前三的分别为北斗龟、南辰龟和五星龟。孔颖达《礼记注疏》曰:“大夫卑轻,不得宝龟。”即龟是天子才能拥有的宝物,连卿大夫都不能拥有。汉代象征皇权的九鼎饰有龟纹,汉天子的高庙中设有龟室,汉武帝时还以银锡铸成白金龟币流通。汉代官印体制开始将龟纳入其中,带龟纽的印章正式产生。唐朝武则天时期,对龟的崇拜可以说到了一个巅峰。据《新唐书》,唐高宗时五品以上官员由皇帝赐佩鱼银袋,武则天称帝后天授二年(691),改为佩龟袋,三品以上大员龟袋饰以黄金,四品饰银,五品饰铜。所以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的序中曰:“因解金龟,换酒为乐。”而与佩龟袋相应,凡五品以上官,死后可以恩赐在碑下配以龟形碑座即龟趺。另神灵圣贤、忠臣良将,以及重大事件须立碑铭记的,都会配龟趺以显威颂德。李氏唐朝使用的发兵鱼符也改成了龟符。因为金龟是高官的官印,所以女子的丈夫地位显赫就称之为金龟婿。唐李商隐诗《为有》中就有“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句。唐朝崇尚龟的文化也流传到了邻国。在日本龟也是长寿的象征。
从元代开始,龟的形象发生扭曲,龟的地位开始从高处坠落。首先表现在官印上,龟纽印改为直纽印。然后,元朝规定,凡娼妓的“家长及亲属男子,裹青头巾”,而青与绿相似,乌龟脑袋就是绿色的,于是,乌龟就跟“绿头巾”挂上了钩。又,妓院的男工背负缠小脚的妓女去陪客,就如驮石碑的龟一样,所以在妓院做事的杂工又被讥称为“龟奴”,而年老色衰的妓女最终归宿,通常也是嫁给“龟奴”。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录入的《败家子孙诗》,更是把妻子不贞的男子斥为“缩头龟”。明朝则循元朝旧制,铸造官印时同样用直纽,而不是龟纽。然后,土地干裂称“龟裂”,鸡胸称“龟胸”,就这样,从官场至民间,贬龟之风盛行。还有什么“乌龟王八蛋”啊,乌龟一下就坏了名声,再也不是吉祥物了。到清朝,不戴头巾,改戴帽子,“绿头巾”便演变成了“绿帽子”。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著名的《伊索寓言》中的龟兔赛跑故事传入中国后,故事中虽然很慢但是坚持不懈、沉稳踏实,最终超过骄傲的兔子首先爬到终点的乌龟,刷新了人们对它的认知,重新为自己树立了一个目标专一、稳扎稳打的励志形象。现在,至少在很多小朋友心里,乌龟的这种形象已经根深蒂固。
相关附件:
名物学专著《以鸟兽虫鱼之名——走进〈诗经〉中的动物世界》
黄亮斌 著, 湖南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介绍《诗经》中动物世界的博物学读物,分鸟部、兽部、虫部、鱼部四部分。
全书以散文的笔触,对《诗经》所涉及的几乎全部鸟兽虫鱼进行了细致爬梳。不仅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科学认知,对《诗经》中各种动物的特点、习性进行了详尽介绍;还引经据典,通过解读与其相关的历代诗词文赋、神话传说,挖掘各种动物作为文化意象的深刻内涵,展示了中国文化对《诗经》中鸟兽虫鱼的系统认知。
本书还对很多动物不容乐观的现状进行了介绍,今昔对比,表现出对生态环境强烈的忧患意识。
黄亮斌,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资深环保工作者。出版散文集《圭塘河岸》(获长沙市五个一工程奖,入选2021湖南省农家书屋推荐书目)、长篇报告文学《湘江向北》(获湖南省第一届“青山碧水新湖南”征文优秀长篇作品奖),《以鸟兽虫鱼之名——走进〈诗经〉中的动物世界》(入选新闻出版署2023年全国农家书屋推荐书目,入选2022年度湘版好书)。
来源:红网
作者:黄亮斌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