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随笔丨欧阳斌:植物的争与让

来源:红网 作者:欧阳斌 编辑:施文 2023-03-29 10:24:33
时刻新闻
—分享—

欧阳斌.jpg

cones-milk-star-5157337_960_720.jpg

植物的争与让

文/欧阳斌

世界说大也大,说小也小。说大,天高云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说小,尺寸之地,方圆之间,处处皆有争,处处皆需让。

人是,物亦是。

因为家门口有一个小院,院中遍植花果树木,这使我对植物的争与让有了更多的静观与了解。

先说说植物的争。千万别以为植物无手无脚无言语,也不会制造飞机大炮,争斗之事就不会发生。事实是,植物之间的争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从地下说起吧,地下是植物的根,植物的根就存在着争。有的植物根系大,占的地盘就多;有的植物根系小,占的地盘就小。有的植物根系横向占不到便宜,就往纵向走。比如藤,它们就是喜欢纵向发展的植物,地面枝条长,地下的根系也长。再说地面吧,地面上,植物们大多是喜欢“拉帮结派”的,此处某种植物旺盛,坐大成势,就会控制其它植物的生长,其它植物就会处于被“欺凌”的地位。比如草皮,小院中原本是清一色的马根草,草们身体挨着身体,一副“铜墙铁壁”状。我看见,有好几年,其它的植物想攻入,却怎么也攻不破马根草们的防线。后来,也不知过了多久,我看见小院的一角,数株野草突破了马根草们的防线,紧接着,野草们采取了抱紧成团,步步为营的战略,终于,其“根据地”越扩越大,很快就拥有了小院的“半边天”。再接着,它们继续扩张,小院的草地简直就成了野草的天下,要不是园丁助力,眼看着草地的“正规军”马根草就要败于野草的“杂牌军”。再看空中吧,植物们的竞争更激烈。人们常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是植物对人的恩赐,在植物之间却不是这样,往往是“大树底下草不生”。一棵树,只要它掌控了“空中优势”,它就会将阳光雨露尽情地纳入自身的怀抱,不管下面是树是草还是果。因为空中优势的重要,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的“战争”常常会成为最惨烈的战争。有的植物长着长着,营养跟不上了,或遗传就是“矮个子”没法往上长了,很快就会有其它植物瞅准时机,一跃而起,用枝叶将其盖住,成为空中优势的掌控者。我曾长时间观察过两株冬青,一株单栽在一处,不紧不慢地长,一年增高不过半尺。而另一株,一来就与一排高个子冬青为伍,很快,其个子就远远超过了那株单独栽的冬青,没办法啊,如果它不努力生长,就得不到阳光,其结果就可能被淘汰。我还见过一株紫藤与一株紫薇的争,它们贴在一起,为了阳光与空间,双方都瘦着身子、伸着脖子往上窜,谁也不让谁。结果,“两人”完全纠缠在了一起还是互不相让,真有点像我们人类的“肉博战”。

再说说植物的让吧。植物会争,会抱团,会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挤压它物,但它们有一个人类所没有的共同的特点,即不打不骂,更不开枪开炮。纯色的草地上,一株野草横空出世,当然会引起纯色草的注意,可纯色草不会攻击野草,也不会向草地的主人去“告密”,常常是主人发现了野草,野草才会被除掉。我曾认真观察过两株长得很近的桂花树,它们的个头差不多,树龄也差不多,因为主人将它们栽得近了点,它们的枝叶很快就挨到了一起。这于人间来说,就算是剑拔弩张,短兵相接,“是可忍熟不可忍”了,弄得不好就是一场大战,甚至是核战,最后,各自损兵折将,抱残守缺,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可它们没有这样,我看见两株桂花树在“短兵相接”之时,也有过短时间的互不相让,后来,它们都认清形势,知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各自都放弃了向对方的挤压,而转向了其它方向繁荣发展,其结果是两株桂花都长得茂盛,而它们有“争执”的那个方向则由于各自的相让,反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阳光可以直射进来的空间。每当我站在那个空间里,都会摸摸这棵树,又摸摸那棵树,算是对它们的安慰与鼓励。植物的让还体现在植物的个头与开花结果上。因为品种不同,归属不同,植物个头有高有低有大有小,高者如胡杨可达上百米,低者如苔藓只能贴地而生,但它们之间,谁也不会去剥夺谁的生存权利。植物的开花与结果更是千姿百态,有的花艳果鲜,一年四季都被青睐和关注,都享受呵护与疼爱。有的天生不开花不结果,或开了花结了果也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植物的阵营中,我想是没有嫉妒一说的,你的花好你开去,你的果鲜你结去,没有谁来打压你,没有谁来跟你争风吃醋。用一位诗人的话说,“植物们关注着自己的命运/履行着自身的使命/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无暇它顾”。

在对植物的观察中,我常常思考着一个问题:植物们会不会思考?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搜索过古今中外许多大学问家的回答,其答案是不一样的。有的说,植物们会思考,植物们的许多行为都是它们思考的结果,只是,它们动不了,也没有语言而已。也有的说,植物没有大脑,当然不会思考,它们的所有行为都是听命于自己的遗传基因,它们自己是没美丑善恶、生死存亡、喜怒哀乐这些人间的概念、情绪与价值观的。不管植物们会不会思考,有不有人间的概念、情绪与价值观,我认为植物们的一些做法,特别是在植物们的争与让中,有些东西还是值得我们人类学习和借鉴的。比如植物的大度,植物之间虽然也有“拉帮结派”的毛病,但它们并不会对其它植物“赶尽杀绝”。就在我观察的那个小院,我对照花草的图片搜索,植物的种类居然是也有一百多种。又比如植物的避让,当争斗已成定势,依我们人间的观念来看“必有一战”的时候,植物们大多会选择各自避让,“化干戈为玉帛”,成全它物也成全自己。还比如植物的互衬,植物们虽然不一定会思考,但我感觉到它们对于“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道理都是理解得很通透的。“你花开罢我花来,即便无花也喝彩”,似乎已经成了植物们的“江湖规矩”,哪像我们人类,许多人就是见不得别人的好,把别人的好视为是对自己的羞辱,把别人的强大,视为是对自己的挑战。几年前,我就曾写过一篇文章《向树学习》,说人应该向树学习,从树的身上汲取许多向上的力量,现在看来,人的学习范围还应该扩大,应该向所有的植物学习,尤其是在对待争与让的问题上,更应该向所有的植物学习。

天地不言,植物无语,这并不妨碍它们是人类的好老师。

欧阳斌,1965年7月出生,湖南衡阳人。曾在衡南县茅市供销社、中共衡阳市南岳区委、中共永州市双牌县委、湖南省旅游局、湖南省纪委、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工作,现在张家界市政协工作。已出版诗集《阳光的手指》《最美湖南》,散文集《感悟名山》《叩问》等多部文学作品及《中国旅游策划导论》《实划实说》等旅游策划专著。

来源:红网

作者:欧阳斌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747/63/1250939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