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3年11月6日至2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长沙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盛世繁花”第三届全国花鼓戏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在长沙举行。湖南省艺术研究院组织院内外专家和评论员对展演剧目进行系列短评,敬请关注!
陈嘉琪:
襄阳花鼓戏《情醉清凉河》是一部讴歌基层普通共产党员,彰显地方特色、具有浓郁喜剧色彩的大型现代花鼓戏,它以清新的故事情节、优美的唱腔和生动的表演,展现了襄阳人民的生活风貌和情感世界。观看《情醉清凉河》的过程中,我被剧中主人公所吸引,她的情感纠葛、痛苦挣扎,人生的酸甜苦辣都让人深感共情。这是根据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李庙镇赵店村发生的真实故事改编的。湖北省南漳县花鼓戏传承中心作为一个县级剧团有如此强的演员阵容、齐全的行当,特别是饰演赵菊花的女主演秦琳娜,表演功力深厚艺术精湛,几大段唱都演绎得声情并茂,让观众叫好声不绝。
《情醉清凉河》的舞台设计适应该剧的演出风格的需要,开场是浓郁的绿色调,天幕LED上一条蜿蜒的大河延着拱桥渐行渐远,配合“情醉清凉河”几个大字,为整个戏的风格定下了基调。舞台的空间布局也十分合理,天幕区前是一座拱桥的正侧面形象,可左右横向移动;紧贴着拱桥的是一个贯穿上、下场门的60cm高大平台;再往前是零星的小平台和台阶。这种布局使得演员的表演更加集中,也使得观众的视线更加集中。同时,舞台的高低错落,使得演员的表演更加立体,也使得观众的感受更加丰富。那些色彩鲜艳的服装和每一场特定环境的景片都符合规定戏剧情境。舞台道具设计中,演员们在舞台上使用的双人操作的呜音喇叭、花鼓小蝶、花篮等道具,都是襄阳地区非遗项目和花鼓戏的特色表演工具元素。舞台灯光设计与舞台布景、服装、化妆等其他舞台美术元素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舞台视觉体系。
让人稍感遗憾的是第五幕,舞台设置左右对称,类似晚会场面,导演在调度上也是将群演左右平均安排,加重了这种感觉。总的来说,舞美在总体上还是简洁又实用,既能满足剧情的需要,又为观众营造出一个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视觉环境。《情醉清凉河》让我加深了对襄阳花鼓戏的理解与认识,颇有收获。祝愿襄阳花鼓戏能在新的时代中继续发扬光大,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高世逢:小切口,大主题
湖北省南漳县花鼓戏传承中心演出的大型襄阳花鼓戏《情醉清凉河》11月13日晚在长沙实验剧场给湖南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艺术享受。演员们用惟妙惟肖的表演,诙谐幽默的对白,讲述了正直、爱管闲事的老党员赵菊花(秦琳娜饰演)在出任清凉河村乡风文明理事会理事长后,依靠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劝阻村民大操大办,用智慧化解矛盾,用情感教育村民,倡导文明乡风,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故事。
编剧思维缜密,小切口,展现大主题。导演手法新颖,舞台调度灵活,画面干净。音乐爽朗明快,地方特色鲜明。全剧由当选、打赌、赴宴、用计、祝寿五场戏组成,每场有每场的份量,每场有每场的亮点,看似是生活中的家长里短,却展现了基层百姓的种种民生问题。围绕反对铺张浪费,树立乡风文明这条主线,紧紧聚焦于农村请客送礼这个点。故事在郝有钱(段小辉饰演)、曹天椒(赵中娇饰演)等人物上深入开掘,写同学关系,人物情感,时代精神,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体现富有内涵的主题思想。
湖南是花鼓戏窝子,观众对雅俗共赏,通俗易懂的花鼓戏情有独钟,《情醉清凉河》虽是县级艺术团体作品,但演员舞台经验丰富,表演松弛、人物定位精准,理解深刻。尤其是以秦琳娜为首的几个主演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让观众过了一把戏瘾。该剧具有积极向上的审美品格,真实反映新时代街坊邻居、乡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老百姓之间的真实生活。婚丧嫁娶,生日宴、升学宴、乔迁宴、在农村甚至牛下仔、猪开窝都要请客送礼。就是借钱,也得打肿脸充胖子相互攀比。农村有的村民脱贫后甚至又因人情风而返贫,陈规陋习到了急需改变的境地。《情醉清凉河》的编剧关注这个社会问题,用墨独特,写出了城乡百姓的心声,尤其是采取村民自治,成立乡风文明理事会,规定红白喜事饭桌上不能超过“八大碗”等,对厉行勤俭节约,倡导文明清风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美是形象的真理,是多元的统一。戏剧作为舞台演出的形式,其形式美来自于以演员表演为主体的各种艺术元素的多样统一,以表达思想内容,塑造人物形象,各种元素又有各种形式的多样统一,构成各自的形式美。襄阳花鼓戏《情醉清凉河》见人见事,轻松愉快,无论主演群演,舞台上挥洒自如,配合默契,起承转合,自然得体。既秉承了花鼓戏载歌载舞的特点,又巧妙的将国家级非遗呜音喇叭、当地民歌、舞蹈等融为一体,不仅丰盈了故事主体,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在彰显文化自信上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与宣传作用。
付凯茜:
襄阳花鼓戏《情醉清凉河》由南漳县文工团(南漳县花鼓戏传承中心)创制演出。讲述了正直且爱管闲事的前妇女主任赵菊花被选任清凉河乡风文明理事会的理事长后,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阻止村民大操大办,并奉劝返乡投资商郝有钱将其父寿宴的海鲜宴改成清凉河名菜“八大碗”,用计谋化解矛盾,用情感教育村民,最终收获村民一家亲的美好画面。
本剧的亮点在开头,故事在“人情攀比”成风的清凉河村展开,正直且爱管闲事的赵菊花,唯利是图的天骄饭店老板娘曹天骄,欲返乡投资的大老板郝有钱等人物形象鲜活接地气。南漳县文工团(南漳县花鼓戏传承中心)的演员们用惟妙惟肖的表演以及幽默诙谐的对白,营造了该剧的喜剧氛围与风格。虽然赵菊花借八大厨之名,最后将寿宴变成八大碗的乡村旅游推介会的桥段,稍显牵强,观演上戏剧性效果不够。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本剧巧妙地融入地方文化特色,为整个剧增加了视听亮点,增添了脑海中的记忆点。如国家级非遗乌音喇叭,南漳特色名菜八大碗,还有当地的民歌《倒采茶》等。每当清凉村的民歌响起,一群青春洋溢的姑娘们便和歌而舞,那一幅乡村淳朴风情图,那充斥着清凉河清凉感的清爽便扑面而来。
该剧需要提升的方面,比如剧中人物的塑造比较扁平化,能够推进剧情发展的核心事件分量和驱动力不够。如果能将人物、剧情发展与当地非遗特色更有机深入地融合,相信该剧将更有特色和亮点。
安义:以声传情,唱出时代新声
随着一首曲调欢快、跳跃,富有鲜明地域文化气息的南漳民歌《倒采茶》的旋律流淌而出,在集歌、乐、舞于一体的呜音喇叭传统非遗音乐演绎中,慢慢拉开了大型现代花鼓戏《情醉清凉河》的帷幕,带我们走近这部接地气、富有烟火气的剧目。该剧目题材来源于农村生活,根据南漳县李庙镇赵店村发生的真实故事原型而创作,主题鲜明,紧扣时代脉搏,旨在讴歌基层党组织、基层普通共产党员,倡导文明新风、打破陈规陋习、建设美丽乡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本剧以“情”为主题线索贯穿全剧始终,唱恩情、唱亲情、唱友情、唱乡情……令人动容,感人肺腑,对人性的挖掘与表现既有深度又有高度,对人生的感悟既深邃又透彻,散发出了强大的共情力与艺术魅力。剧中本土音乐元素突出,音乐特色明显,尤其是襄阳花鼓戏唱腔精彩,咬字吐音清晰,行腔圆润、柔和、明亮,演员注重声音的变化和表现力,注重唱腔音乐与舞台表演的结合,注重角色形象的刻画。该剧唱腔以桃腔、汉腔、四平腔、彩腔四类腔调为主,突破了传统锣鼓伴奏单一模式,并有着独特的曲调和音律体系,赋予了声腔音乐的韵律美感。剧目中演员运用不同唱腔表现不同人物角色、不同神态,赋予人物不同的声情,充分展现人物内心冲突和情感,具有鲜明的音乐特点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情醉清凉河》中主要角色赵菊花的唱腔令人印象深刻,演员秦琳娜能够依据不同的戏剧情节和人物性格,唱出不同的声腔色彩,精准丰满地表达了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点,她的唱腔变化与戏曲剧情和人物形象紧密呼应。当她遭受不理解、进退两难这段唱段中,音色细腻、婉转,如歌如诉,唱出了内心痛苦和满腹委屈一言难尽的复杂心情;在她与大老板郝有钱斗智斗勇,用智慧化解矛盾这段唱段中,唱腔厚实、高亢、粗犷,唱出了树新风改陋习的坚定信念;最后在激情热烈、明快活泼的唱腔中,用真挚情感感动父老乡亲,将剧情推向高潮。通过其丰富、刚柔并济的唱腔,让观众进一步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戏曲表演感染力。
本剧尾声再现民歌《倒采茶》主旋律,以声传情,用民族腔调唱出时代新声,树新风,弘扬传统美德。总之,襄阳花鼓戏《情醉清凉河》带给我们视听上双重享受,让我们沉浸其中,陶醉其中,领略到不同地域戏曲艺术的无限魅力!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期图片由演出剧团提供】
来源:湖南省艺术研究院
编辑: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