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作曲说 | 《火宫殿》观戏必赏曲

来源:湖南省花鼓戏剧院 作者:黄婧怡 编辑:施文 2024-06-14 16:07:33
时刻新闻
—分享—

备受戏迷朋友瞩目的大型现代花鼓戏《火宫殿》一直在紧锣密鼓的排练,预计六月底将在湖南戏曲演出中心上演。

图片

“无曲不成戏,观戏必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的灵魂,是一个剧种生存的命脉。一个剧种的音乐好不好听、能否吸引观众,关系到剧种的生存与发展。

图片

陈耀

图片

陈耀,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胡琴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创作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演奏员、戏剧作曲,湖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戏曲音乐艺术委员会会长,湖南省戏曲音乐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南省民族音乐表演艺术委员会名誉会长,湖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会艺术总监,湖南省大筒艺术委员会会长,湖南省大筒艺术研究会会长,湖南省大筒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湖南省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艺术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委,湖南省文艺类专家库评委,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文艺家。

先从师于湘剧著名乐师刘伯涛老师,学习湘剧、丝弦过场音乐、民间鼓乐。主攻司鼓、唢呐、胡琴等文武场面,积累和掌握了湘剧的高、低、昆、乱等声腔艺术,特别是在湘剧低牌子音乐方面,潜心钻研,娴熟地继承、发扬和运用了丰富的演奏艺术技巧。后进入当时的湖南省文艺工作团,被分配到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担任演奏和作曲工作。从事花鼓戏事业五十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刻苦钻研专业技术,并受到以省花路子音乐体系创作的创始人之一左希宾老师的传教,学习和继承了左希宾老师的一些创作技法,并大量的吸收湖南花鼓戏、地花鼓锣鼓棚子、民间音乐等素材、借鉴兄弟剧种的演奏特点和技巧,充实丰富了自己的作曲和演奏,在作曲上拥有了自己灵活多变、手法新奇、旋律优美、韵味浓郁的创作风格和特点!擅长运用作曲的“主题贯穿人物基调奠定”和“多声腔主题贯穿”的创作手法,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创作技法。在大筒艺术上创立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

曾获中国“文华音乐创作奖”,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育花奖”,多次获湖南省艺术节“优秀音乐创作奖”,“田汉音乐创作奖”。特别是在第六届湖南艺术节,创作了五个大戏,四获“田汉音乐创作奖”,四个小戏获“田汉小剧目奖”和“群星奖”,为新创花鼓戏大戏《桃花烟雨》《蔡坤山耕田》《夫子正传》创作的音乐唱腔剧目,这三台剧目连续三届(23届、24届、25届)获“曹禺剧本奖”,获湖南省第三届新剧[节]目会演唯一最高个人演奏奖“优秀主弦奖”,湖南省首届艺术节个人演奏奖“主弦奖”。创作了花鼓戏大小剧目音乐两百多部,主奏大筒达两百多个剧目,担任演奏、作曲的剧目曾获“文华大奖”“文华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全国戏剧优秀剧目奖”,中国艺术节“群星金奖”,中宣部和湖南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湖南省戏剧“田汉大奖”“湖南文学艺术奖”“芙蓉奖”“群星金奖”,戏曲片“全国影视飞天奖”“全国广播剧节目奖”等,担任作曲创作和主弦、演奏了一百多个花鼓戏剧目的磁带和VCD碟片。在湘剧《琵琶记》出版磁带演奏中担任主琴。创作、编配、整理、主奏了150多个花鼓戏曲牌的卡拉OK碟片和花鼓戏唱腔伴奏碟,为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文华大奖”的剧目《老表轶事》作曲和主琴演奏,荣记湖南省政府二等功。

曾出访美国、丹麦、瑞典、法国等国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搜集整理编写了《湖南丝竹》等音乐,以及声像资料,并首创了简谱、唱词、工尺谱、锣鼓谱音乐实奏多格并行的谱例工具书,整理选编了《陈耀戏剧音乐作品选集》,开创性地提出湖南花鼓戏的反手声腔理论和创立流派、挖掘流派、继承流派、发展流派、繁荣流派的全新理念,编写的专著、乐曲、论文等,多次在《湖南日报》《艺海》、“音乐与创作”“湖南民族民间音乐论文集”“文艺湘军百家文库”“湖南民间器乐集成”“湖南戏曲音乐集成”等书刊发表,其演奏、作曲艺术在《文旅中国》《剧本》《中国文化报》《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作家网》《新华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文化月刊》《今日头条》《中央电视台》《九卅大戏台》《角儿来了》《引力播》《梨园周刊》《江苏学习平台》《娱乐全球通》《深圳华夏》《新湖南》《潇湘晨报》《红网》《文旅湖南》《湖南文旅云》《湖南卫视》《湖南经视》《华声在线》《星辰在线》《湖南省人民广播电台》《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长沙晚报》《智慧长沙》《掌上长沙》及湖南省艺术研究院等作过专题报道。

陈珊珊

图片

陈珊珊,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国家二级演奏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民管扬琴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南省音协扬琴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南省音协作曲协会理事,湖南省戏曲音乐专业委员会理事,2023年就读于中国戏曲学院“国家艺术基金戏曲音乐创作人才培训班”。担任演奏大小型花鼓戏的剧目:《老表轶事》《桃花烟雨》《蔡坤山耕田》《夫子正传》等几十余部大小剧目,及多剧种的戏曲演出,如京剧、湘剧、汉剧、祁剧、花灯戏、阳戏、采茶戏等综合演出的演奏工作。参与的剧目荣获“国家十大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文华大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五个一工程奖”,湖南省艺术节“田汉大奖”等。作曲的代表作品:花鼓戏《左相训女》,花鼓戏《火宫殿》,花鼓戏歌《长沙味道》,新国风沉浸式幻境秀《新刘海砍樵》等音乐作品。

《火宫殿》作曲谈

图片

大型现代花鼓戏《火宫殿》秉承“守正创新”的音乐创作理念,始终把握花鼓戏剧种的特点,此次特邀著名作曲家陈耀老师和国家二级演奏员陈珊珊担任作曲,父女齐上阵,会有什么新的灵感和惊喜呢?一起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火宫殿》这部新创大型现代花鼓戏是描写四十年代的长沙, 反映在《火宫殿》的士农工商、摊贩、以及市井手工业的一些生活故事,塑造了姜三爹、大燕、小燕、警长、阔太太、商行老板、老太太、小偷等剧中人物,是一部接地气,有着烟火气、歌颂底层人民的剧目,也是一部展示湖南饮食文化的作品。

作为《火宫殿》的音乐主创,为了更好的塑造和奠定剧目的主题音乐和唱腔,创作剧中人物的音乐形象,触使剧中人物的真实和鲜活,我们拟运用大量的、有特色的、有代表性的花鼓戏大小调声腔,以“多声腔主题贯穿”全剧的技法,进行音乐和唱腔创作。花鼓戏属于曲牌联缀体,通常是由于“豆腐块”式的声腔格式受局限,我们拟想在创作手法上,大胆运用大剧种的板腔体系,丰富的、较为准确的体现剧本中给予“喜、怒、哀、乐”的人物情感,始终把握好花鼓戏剧种的特点,坚持守正创新的创作理念,在传统的曲调上发展、延伸、创新,使它有年代感、地域感、时代感!

图片

音乐创作必须要继承浓郁的花鼓戏曲调旋律,不仅针对唱腔,也要创作好主题音乐、人物形象音乐,背景音乐,情景音乐,过场音乐等,对不同的情绪和场景,我们一一特定了很多人物的基调予以描写,这就更能使剧目好听、好看、好玩,也能让当下的一些年轻观众接受和喜爱。

在二度创作的音乐呈现上,我们会尊重编剧立意的主题思想,服从导演的统一调配,争取以最大的努力,共同创作出一部优秀的花鼓戏作品,以较好的艺术形式展现给社会与观众。同时,也虚心接受专家、领导、前辈们、同仁们以及观众朋友们的批评和指正。

来源:湖南省花鼓戏剧院

作者:黄婧怡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