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导演说 | 《火宫殿》百年老字号的传奇故事

来源:湖南省花鼓戏剧院 作者:黄婧怡 编辑:施文 2024-06-14 16:23:24
时刻新闻
—分享—

一部剧作的成功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这其中包括领导的大力支持,编剧的天马行空,导演的独具匠心,作曲的优美动听,舞美设计的巧夺天工,演员的入木三分。一出好戏往往需要团队间的互相理解及艺术上的共同追求,《火宫殿》就充分的验证了这一点。

图片

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大型现代花鼓戏《火宫殿》从立意之初,就旨在将该剧打造成高品质的艺术精品。在院领导精心策划下,力邀戏剧界著名导演韩剑英执导该剧,剧组见面会上韩导表示,“六年前我在排《蔡坤山耕田》的时候,第一次吃饭就在‘火宫殿’,当时我就有这个想法,这个题材应该做个作品。”那么他对《火宫殿》有哪些话要说呢?

韩剑英

图片

中国评剧院导演,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作品多次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文华大奖、文华导演奖、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首届歌剧节荣获优秀导演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并在其它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大奖!主要作品:歌仔戏《邵江海》、淮剧《武训先生》、婺剧《宫锦袍》、锡剧《三三》、扬剧《不破之城》、越剧《苏秦》、花鼓戏《蔡坤山耕田》《夫子正传》、昆曲《眷江城》等。

《火宫殿》导演说

图片

非常荣幸应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之邀,导演《火宫殿》这个作品。记得六年前在排《蔡坤山耕田》的时候,第一站去的就是火宫殿,我们在那吃饭,吃了一些名菜小吃。当时我就有一个想法,这火宫殿有没有人做过,他们就说还没有。两年以前我排《夫子正传》的时候,又去了火宫殿,仔细观察了那里的环境,也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我想这个题材应该做个作品。接到《火宫殿》的文本以后,我就回想起了这些过程。

图片

对于《火宫殿》,第一是比较喜欢花鼓戏这个剧种,第二是觉得花鼓戏特别适合排这个作品。特别是文本选材于臭豆腐、糖油粑粑等这些有地域文化特色小吃,剧中的市井文化、语言、人物个性跟花鼓戏的气质特别吻合。臭豆腐在没炸之前就像一个人一样,当遇到油炸以后,他发生了质的变化,香和臭之间的感受,就像人的个性有软弱和坚强一样,所以我觉得这些都特别符合花鼓戏剧种和人物的气质。这就是七年前我萌生创作《火宫殿》的想法。

图片

《火宫殿》的舞美特别有想法。八菜一汤代表着八个小吃的人物和八个行业,小吃的种类和人物相结合,设计了像圆桌一样的舞台样式,八菜一汤中的汤,代表着中国戏曲传统的一桌二椅,这样就形成了八菜一汤的舞台格局。这种创意,跟剧中的小人物、小吃文化的特点具有鲜明的人物关系。编剧巧妙地把人物和小吃牢牢贴近,然而臭豆腐是该剧的主人公。为什么要写臭豆腐呢?因为是代表姜三爹有倔强的一面,又臭又逊、又臭又顽,让人觉得特别可爱。然而他又爱打抱不平、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这些美德又与长沙人乐于助人、善良的遇事反应是一模一样的。通过这些小商贩们和生活在火宫殿周围的底层美食创作者们,他们与故事的情节、事件及人物情感都紧密联系。他们的语言都跟各自行业有关,他们的个性和对事物的反应都有不同的特点。所以该剧反映出了美食、人物个性和湖湘文化特点,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作品。

图片

我希望观众能感受到《火宫殿》的魅力,它没有一句高大上,没有多么崇高的理想,没有多么大的世界,没有背负着历史和人性的内外的强化。他们都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人,生活在社会同一阶层,他们的现实生活和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格反应,通过小吃也反映出了人和小吃内在的联系。我觉得,饮食文化和人物对于事物的文化是贴近的,看完以后一定会让你觉得他没说什么,他没做什么,恰恰也没有什么大的事件,他的台词也是这样,你上半夜可以想想自己,下半夜要多想想别人。通过这些生活实质性的语言,似乎没有什么哲理性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人的朴实和真实的一面,让我们从中悟到了以小见大,折射出更高的人生要求和人生感悟。

图片

在此,特别希望观众能来感悟我们的《火宫殿》,体会我们的美食,体会我们编织的情节,体会小人物光彩和耀眼的一面,不见不散!

来源:湖南省花鼓戏剧院

作者:黄婧怡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