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散文丨向立成:父亲的手机

来源:红网 作者:向立成 编辑:施文 2024-07-16 15:26:32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180625094326.jpg

5cee776861e32_副本.jpg

父亲的手机

文/向立成

前几天,突然接到了父亲的电话,让我心头一颤,因为父亲已离世快两年了。接通了以后,原来是母亲打来的电话,说是试试父亲的手机能不能用,放在那里这么久了,也没有响一声,拨一下看是不是坏了。

听了母亲的话,我暗自惭愧。这可能是母亲觉得家里冷清了,家里手机铃声响的次数少了,我们在外的儿女往家里打电话少了。以前我惯常是打给父亲的,父亲走了之后,我给母亲打电话就显得少了些。

父亲很简朴,对生活要求不高,就连酒也都是喝一些便宜的,家里的电器更是很多年都不换的,特别是那台黑白电视机,小到需要趴上去看,到最后,邻居大部分都换彩电了,才换了一台彩色的。父亲也不是所有的时候都简朴,他买第一部手机算是奢侈了一把。父亲是一位小学教师,退休后与母亲生活在乡下老家,为了方便联系我们儿女,买了一部手机,记得是一部屏幕很小的手机,依稀记得是诺基亚。这部手机,在当时算是稀罕货了。

父亲的诺基亚手机是黑白屏的,只能打电话发短信,就连手机铃声也是那种单音的。那个时间段,大家基本上都是黑白机,贵一点的手机卖点都在铃声上,记得广告上都是说十六和弦、四十和弦和六十和弦之类的,再贵一些的就是真人唱歌的。

父亲那部诺基亚手机大约用了七八年,后来经常自动关机,父亲买了块电池换了上去,又可以用了。父亲因为这事还跟母亲炫耀了一番,说很多人换手机换得很频繁,其实大部分情况不是手机坏了,而是电池年限到了,换换电池照样用。直到母亲夸他会过日子,这才满足地走开了,自个去摆弄满血复活的“新”手机了。后来我才听说,父亲逢人便说一下手机换换电池就能用,似乎是发现了什么秘密一样。

父亲将旧手机“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候,我用的手机已经跨越了黑白机的时代,进入彩屏时代,手机铃声也早已不是和弦时代了。这个时期的手机种类也开始多了起来,有直板的、翻盖的、滑盖的,甚至有的已经有了摄像头。街上的手机店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手机一条街和手机城,好像一夜之间,手机就成了畅销货和大路货,大街上已经人手一部手机了。

父亲的手机终究还是坏了,先是无法接打电话了,接着就开不了机了。父亲拿着自己坏了的手机去县城修,去一家店一问,人家跟他说,别修了,没有修的必要了,还不如买一个新的。父亲就又说换个电池就可以用了。人家摆摆手说,想修也修不了,现在早就不生产这种机型了,没有配件可以换了。父亲不死心,就换了一家去修,可是这家也是同样的答复。这反而激起了父亲的好胜心,他心想这么多手机店,不信找不到一家能修的。然而,父亲一家一家地找过去,都是同样的答复,还被不停地推销其他款的手机。最后,无奈之下,父亲买了一款很便宜的老人机。

拿着老人机回到家,父亲兴奋地在母亲面前显摆,看!这屏幕多大,这按键的字多大,我现在不用戴眼镜就能用了。母亲揶揄父亲,我早就让你换手机了,你还不换,赶紧打个电话给孩子,说你换手机了。父亲哑然失笑,说,换手机又没换号码,打电话干啥。母亲说,你不是天天想打电话,这会儿怎么就不打了,教了一辈子书把自己教傻了?两人不禁开怀大笑起来。

正在父亲和母亲聊天的时候,父亲的手机忽然响了,用母亲的话说就是,呀,这手机铃声跟打雷一样。从此以后,父亲的手机每次电话响起,就像男高音演唱会一样,声音喜庆得有些夸张,霸道得很是不羁。这在当年也算是一种时尚,如果到现在,估计就要引得一群人侧目了。父亲手机铃声在家里响起的时候,铃声回荡在各个房间里,如同各种刺耳的音符在滑翔一样。记得那时候,老家的一帮老头老太太坐在村头,每个人口袋里或者是板凳上都放着部老年机,谁的电话只要一响,那声音震耳欲聋。年轻人可能觉着吵闹,老年人都可以接受,毕竟这样的声音对于耳朵有些背的他们来说才是最应该有的响度。

父亲的老人机有些时候忘记关铃声,夜里有个骚扰电话或者广告短信的话,父亲和母亲都要被吵醒,免不了被母亲一阵数落。父亲在母亲的监督下,把手机改成了震动。谁知到了晚上,更不得了了,这老人机震动起来跟地震一样,更是吵得人不得安宁。母亲就让父亲把手机不要放卧室,父亲不同意,说万一孩子晚上打电话就接不到了,坚决不肯把手机移出卧室。其实说起来,一年下来,晚上的时候儿女们也几乎没打过电话。

可能是父亲买的老人机质量不好,三天两头出故障,不是铃声不响了,就是电话接不了了,但是父亲又不知道手机有问题了。每次我打电话回去,父亲没接电话的话,心里就会莫名的担心。于是,我就会打到母亲的手机上,这时候才知道是父亲的手机又坏了,心中就豁然轻松了下来。这种情况还算好的,有时候遇到父亲母亲都不接电话,那时候心里就开始七上八下了,隔一会儿就打一次电话,直到电话接通,知道两个人出去都忘了带手机,这才放下心了,但是免不了要说教一番,让他们记得带手机。后来,父亲就买了根伸缩绳子,把手机绑在了裤腰上,这下出门再也不会忘记带手机了。

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出门牢记“伸手要钱”,就是出门要记得带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我把这句话告诉了父亲,父亲很高兴,每次和母亲出门前都要把手伸到母亲面前,念叨一句“伸手要钱”。后来,母亲把这句话补充了一下,让父亲每次出门前都要“伸手要钱花”,因为父亲还要带上老花镜。

不知不觉,父亲的老人机也逐渐过时了。周围的很多老人用上了智能手机,虽然大多是子女换代淘汰下来的手机,但是比老人机先进多了。每次其他老人拿出智能机看视频、听戏的时候,父亲说不心动是不可能的,但是他还是坚持用着自己的老人机,他觉得没必要买那么好的手机。后来,在我们反复做工作之下,父亲终于答应换智能手机了,毕竟智能手机还能够视频通话,可以在手机里看到儿孙了,这才是他愿意换手机的根本原因。

父亲用上了智能手机,繁琐的操作让他望而却步。但是父亲学会了拍照之后,走到哪里就拍到哪里,同一片风景,他可以拍上十多遍。有时候,母亲也要被迫营业,成为他的模特配合拍照。

父亲前年走了。我翻看父亲智能手机里的照片,里面有我小时候的照片,同样的照片重复了很多张,有的歪歪扭扭的,但明显看得出来,父亲是尝试着把照片的边缘对得整整齐齐。这对于眼神不好的父亲来讲,可能要经过很多次尝试才行,我的泪水不禁盈满眼眶,但是心却温暖了起来。

父亲把对儿女的牵挂留存在了手机里,如同风记得每一朵花的香。正所谓:浮云有影,尘世无痕;亲情有味,父爱无声。

微信图片_20240716104305.jpg

向立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作品散见《飞天》《鸭绿江》《湖南文学》《湖南日报》《名家名作》《小说月刊》《散文百家》《野草》等报刊,有作品被《小说选刊》《作家文摘》等转载,著有长篇小说《龙门守望者》《二宝协奏曲》《山药》,中短篇小说集《水神》《永远的星星》等。

来源:红网

作者:向立成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841/50/1410570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