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丨甄钰源:高原上的风情与人情

来源:红网 作者:甄钰源 编辑:施文 2024-07-23 14:39:09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180625094326.jpg

QQ20240419-091007.png

谢永华散文集《理塘纪事》图书封面。

高原上的风情与人情

——品读谢永华散文集《理塘纪事》

文/甄钰源

因为仓央嘉措,我知道了理塘这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2018年自驾川藏线,专程去县城吃了个中餐,但最终因海拔太高,不敢多留一晚。那时候是5月,毛垭草原上的草还没冒出新芽,一群群的牦牛也不知道在低头啃些啥。后来丁真的视频又让我重新认识了理塘。那是跟我见过的完全不一样的理塘,草原、鲜花、骏马和意气风发的少年。理塘的美,就这样被植入了心底。

谢永华的散文集《理塘纪事》以其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真挚的情感、精妙的艺术手法和清晰的叙事结构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的高原世界。这样的理塘与仓央嘉措的情人无关,与丁真无关。这样的理塘只与高原上的风情和人情有关。

读《理塘纪事》,就如同跟着谢永华这样一位资深导游,在她的带领下认识理塘、了解理塘并最终爱上理塘。她熟知这里的风土人情,也熟知市场的行情和买卖。行程也是提前规划好的精品线路,纯玩无购物。哈哈,带上好心情出发就行了!

首先,让我们跟着谢永华的视角去藏族老乡家里去做客吧。《那一夜》山坡上的小木屋,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没有宽敞的客厅,却能抵御强劲的高原之风。温暖的牛粪火、冒着热气的酥油茶在那一夜将高原上冬天的夜晚阻断在小木屋之外。善良的藏族夫妇不但分文未取,甚至还给李小玉赠送了洁白的哈达。这种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和信任,温暖着旅途中的每一个人。她甚至用“冷风像厉害的小偷,紧紧盯着我们不放。”这样独特的语言来展现那一夜的寒冷和高原上的自然环境。害我下意识地裹紧了身上的衣服。

接下来的行程是《挖虫草》,让我们继续出发吧。谢永华用生动的语言给读者描绘了理塘高原上的生活场景。读起来仿佛亲临其境,哪怕在平地,也能感受到高原生活的独特魅力。如文中的“牦牛脚杯子”形象又贴切,想象着那五个衣衫不整的人,跪地急切地捧水猛喝的情景,让人不禁莞尔。还有“挖虫草时,他把身体的前半部分紧贴着地面,屁股便翘了起来,一挪一挪的,就像一只负重前行的蜗牛。”哈哈,这该死的画面感,仿佛那个姓唐的老乡就那样趴在我的眼前。哪怕他曾迷路,还差点就冻死了,我也忍不住那冲口而出的笑声。虽然我也羡慕藏族的孩子们可以放“虫草假”但我更羡慕谢永华能写出“这些话语在空中还没站稳,便被夜风呼地吹走了。”这样诗意的句子。

有康巴汉子赛马的盛会,那是必然要去的。《我和卓玛》中的赶坝子,肯定热闹非常,我们就紧跟她们的脚步,盛装出席吧。这篇文章,谢永华倾注了真挚的情感。她用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讲述自己与藏族姑娘卓玛的交往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了高原上的人情温暖和生命力量。还有她们相互学习对方语言的片段,描写得绘声绘色且诙谐有趣。特别是她把藏语“甲得碳吧”读成“嫁给他吧”的情景,又尴尬又好笑。万万没想到的是,她教给卓玛的汉语不是普通话,竟然是邵东话。什么鬼?我一个湖南人也不知道“歇眼闭”是个什么东东,卓玛怎么搞得清。这个谢永华,也太有趣了吧。

谢永华的《理塘纪事》就是这样一部充满魅力的散文集。《高原印象》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而美丽的高原世界。《骑白马的央金》不仅让我们对高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其中有句话,我是持对立态度的“在高原的雪地上……你死了,或活着,都与别人无关。”怎么可能与别人无关呢?你的家人呢?你的朋友呢?或许她要表达的是与世隔绝的宁静,总觉得有点不妥。但善良的藏族姑娘央金,让我们依旧相信爱情。

理塘,藏语的意思是宽阔的坝子犹如铜镜。这面铜镜,折射出了理塘别样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也映射出谢永华对高原上的风情和人情的无限回忆和深深的思念。

来源:红网

作者:甄钰源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841/67/1412505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