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苏高宇
孩子小的时候,特别喜欢照相。大约到了小学五六年级开始,面对镜头,就不大配合了。而入了初中,就毫不掩饰地谢绝拍照。晚饭前几次偷拍他在厨房做饭的过程,都被拒绝,“拍我干吗?拍您自己喜欢的石头字画去!”他把嘴向挂着字画的客厅一努。
因为自己小时候过得太苦,13岁才有机会摸毛笔,而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照片都已经是初中毕业的那年,还是集体的合影。所以,我真是希望有机会多给孩子留下一些各个时期的照片,既是他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真实的身影,同时,也弥补了扣在我内心里的一份遗憾。
说到客厅里的字画,我似乎更着意于字——至少从书写的作者或内容上,我多少也是在为孩子计。
记不清是周作人还是鲁迅,在一篇回忆童年的文章里,也就一岁多吧,竟然就开始记住了家里张挂的一副对联的大意,说是如何的有意思,一生都不曾忘怀。我相信这是真实的,也切合幼儿的心理。
那么,在我的客厅里,所挂着的书法作品共计三件,以时间为序,依次是:第一件,是在晚清担任过安徽巡抚的冯煦的条幅。冯煦为官清正,不屑于蝇营狗苟。冯少有文名,被人目为“江南才子”,曾总纂《江南通志》;又精于词,著《蒿庵类稿》,为一代通儒。挂这样的字,是要孩子自小明了,为人要有风骨,写字只是小技,读书才是根本。即便想扬名,也要像弘一法师说的“要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再便是一通沈从文早年的手札。作为自家乡走出来的乡土文学一代宗师,但以一个小学肄业者的身份,漂来人才济济的北京,千锤百炼,百折不挠,受尽势利人的白眼,而不妄自气馁,自重自爱,终成大器,为千秋师范。这自然是极亲切又可触摸得到的感人人物,胜过书上诸多的格言故事。最后说宋儒的对联:
顿觉眼前生意满,
须知世上苦人多。
不拘孩子将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我总希望他逆则能顺应,达而不狂傲,倘若识得世间的种种疾苦,能够一意温厚地处事待人,即便一生平平,无所造就,也不失为一个具有优秀的品质的“人”,而不是衣冠禽兽。
关于这副对联,我是特意请了我的老师郭石夫先生赐笔篆书,加以孩子的名字又为郭老师所赐,其意义里的意义,则又不仅仅局限在联句的本身了。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