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散文丨谭伟平:和光同尘 与时舒卷

来源:红网 作者:谭伟平 编辑:施文 2024-02-23 17:24:29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180625094326.jpg

moorea-7603918_960_720.jpg

和光同尘 与时舒卷

——从地理风物上感知生活

文/谭伟平

每个人所站的位置不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风景是不一样的;每个人所受教育不同,阅历不同,所体验到的生活与感受到的文化也是不一样的。

其实,生活中很多常见的风物,可以推己及人,正如远处的树,可能难以荫凉到自己的身边,但可以激活自己的感受;又如别人的光,可能难以照到自己的前途,但可以引导自己的憧憬。

所以,卞之琳的《断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才被人们口耳相传,经久不衰。

在法国旅居的日子里,我就是沉浸在这样的氛围里。

猫狗是家的温度计

旅居到女儿女婿在法国的家中,日子长了,不免生出一些寂寞来。家里倒是热闹,可以称得上济济一堂。虽然女儿女婿白天上班去了,但有两只猫,一只狗,从比例上看,在很多时间里,人,倒成了少数者,经常要规避牠们。猫还好对付,一只长毛黄猫,伴随着女儿已经快十年了,温顺得很;一只狸猫,是女婿从垃圾桶捡回来的野猫,或许是从小在竞食的环境中生存,没有安全感,经常一惊一乍的,挥舞的爪子也非常锋利,我们称其为“凶猫”;其实,最凶的还是那只狗,有一半德牧、一半沙皮的血统,对人狂吠时,那凶巴巴的吼叫与神态,让你头麻心跳。如此,我们自由行走的空间就非常有限了。

在法国,很少见到流浪的猫与狗,家养的猫与狗都植入了芯片,都是有“户口”的。我忖道:自由的猫与狗,牠们是没有归宿感的。而家养的猫与狗,自恃是“主人”,自然要担当起家庭的责任来,不仅是守护家庭的安全,还能抚慰这个家庭的成员,通过互动,可治愈抑郁症。在这样的氛围中,呆久了,自然而然就调度了家的温度与湿度。

在法国,几乎每个家庭都养有猫和狗。这些家庭通过养猫养狗来证明:快乐是可以分享的。人的快乐,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付出的多。付出多而计较少,家庭的快乐就产生了。

徜徉在迷人的栖湖

女儿的家就在巴黎东边的谢尔西公园里,完全没有大都市水泥森林的茂密与人流如潮的拥挤感受,因为这个公园一边是广袤的草地,一边是茂密的林,中间还有一条湖,非常宁静辽阔,具有西欧园林的典型特征。时而见有运动的人从身边跑过,也有三五成群的人在空坪地搞球类活动。太阳从云层里射出,照耀在草地或树林中,金艳艳的,十分抢眼,恬适而冲淡。一颗橡树高耸在草坪上,女儿说这棵橡树有300年的历史,难怪周边围了约五米半径的铁丝网,保护着人们不近树身。

据说这个公园以前是一个城堡,可丝毫不见古老阴森的哥特式老建筑,只有座落在民居之间的教堂,还能感受到它似乎有点历史痕迹与异国风采。或许是时光已冲淡了历史的烙印,或许是近旁迪士尼公园的现代气息将其风化了,环顾四周,倒颇具欧洲现代园林风格:满目青翠,若不是时有矮山森林的出现,倒很容易误认为是一个天然的高尔夫球场一一不大的溪河,茵茵葱葱的草坪,只能供人们跑步漫游的沙石小路,无规则纵宕横越在草地林间,仿佛没有起点与终点……尽管到了冬季,仍有一大片一大片绿茵茵的草地,丝毫不比春天逊色;草地低洼处,有一池深不见底的湖水,湖面上游荡着一群野鸭,悠然自得的神态,让人羡慕;远处的树林的树叶已渐渐掉光,但千姿百态的树枝树杆,在阳光照耀下,却别有一番情调。镜头下的种种风景,让人留连忘返。湖周围一圈芦苇,再远点,有巴黎常见的原始森林,重重叠叠,倒影在清彻的湖面上,就是一幅幅不需要加工的绝美油画。

来多了,常见野鸭河鸥飞临湖里嬉闹,给处女般文静的小湖增添了无穷的生机。久而久之,就成了我们每天必去的地方,或徜徉或散步。阳光明媚时,看到湖面上空的天际,霞光艳艳,湛蓝色的天幕,被飞机犁开了横七竖八的几何图形,壮观异常;阴霾密布时,天幕上厚厚的云层掉进湖里,狰狞可怕,好像无数妖魔鬼怪在施法似的,人间的愁苦悲伤,被记录在这儿了。其实,在这个语言不通、人缘缺乏的地方,更多的时候,我们是与大自然在默默的对话。时光的日月穿梭,人生的轮回起伏,在这云起云落的景色中,都能找到㾗迹。

湖水里常看到的有一群鹅,粗看,鹅身羽毛与我们老家乡下常见的鹅无异,细细端详,还是有很大差别:扁平的黑嘴,透亮的红掌,尤其是长长的曲颈,围着一圈又一圈孔雀般宝蓝石色彩的羽毛,十分打眼。牠们是湖中最大的动物,最多时有13只,经常见的有9只。排队在湖中游曳,有时上岸来到草地,认认真真地埋头吃草,丝毫不理会从旁边经过的行人。那种随意惬意快意,很让人羡慕,我从湖边上所立的示意牌上获悉,这群鹅叫加拿大鹅。但我心里也埋着两个不解之谜:牠们是从哪里飞来的候鸟?怎么数字会成单呢?

湖的四周有一群群野鸭,有时掠湖而飞,双翅展开、双脚点水,极具动感,也极具观赏性。牠们是湖里的长居居民,我忖道:周边的芦苇可能就是牠们的窝巢。

有时也有河鸥飞临湖中,也是一群一群的,银白色的身影,一掠而过,以极具敏捷的动作,洒落在湖面,即使是与鸭鹅混杂在一起,也很亮眼,但极少见牠们栖居于此,或许牠们也是不甘寂寞来凑热闹的。

还有一次,居然见到有一只苍鹭,亭亭玉立于湖边,那姿色那模样那形状那神态,美极了帅呆了。很可惜的是,后来再也没见到这只印象深刻的鹭了。

我不知道这个湖有没有名称,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自己给它取名为栖湖。栖湖者,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栖居地也。

栖湖长约100米,宽约20米,其实,就这样的体量,称其为湖,有些托大了。湖面水平如镜,只有鹅鸭鸟儿嬉游而过,才拖来长长的水波,涟涟漪漪。那般静㴵,仿佛从没有过风波。只有在湖四周跑步溜狗的行人,才会欣赏它的晨晕暮晖、才会懂得它的生趣盎然。

很奇怪的是,这个地方的纬度远高于我的家乡,下雪时温度也低到零下了,但却感觉不到结冰时刺骨的寒冷。尤其是冬日的暖阳,照射在一半结冰、一半清波的湖面上,显得格外温暖、平静与美丽动人。面对这样的景象,我会情不自禁地喟叹道:这样的画面,人间恐怕是难得几回见。

这世上很难有完美的人生,但世上却有许多动人的风景,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去感受。在栖湖,让我心动不己的,也许就是这样的风景图画:在阳光下羡慕小鸟,无忧无虑的栖息,在冰雪中欣赏鸭鹅,自由自在的游弋。

“诗与远方”的马赛海湾

在法国最南边的马赛城东边的苏吉顿海湾,可能是马赛城位置最高的地方。这个海湾南临西地中海,一边是高耸海边的石灰岩悬崖,一边是一望无际的地中海。从马赛城出发,车子停靠的地方离到达濒海的地方,还要步行近一个小时,这段距离,就成了跑步者最理想的距离。时令虽然到了冬季,但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我们沿着坡度不大的碎石路上行,一点也不感觉冷,走得急了,还微微有些发热。虽然不是旺季,但沿途碰见跑步散步者不少。我看到隔一段距离或是岔路口,在树身或立在路边的标志牌上,都有红绿蓝黄等颜色的线条,指向不同的路径,询问后得知,这些线条既表示通向不同的方向,也表示着路面的大小。

我们走的是最宽大的一条主路,到达临海的悬崖边,十分险峻,恐高的人都不敢靠近附栏边。只见远处微波荡漾的地中海,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白光,天海相连,目光所及处,有三五点白帆进出悬崖下的港湾,让人心旷神怡,恨不得变成海鸥,飞向湛蓝湛蓝的大海……

在悬崖上徜徉了一个小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这个海湾,随手还拍到了落在我身边不远处的小麻雀,寻寻觅觅的样子,可爱极了。

黄昏时分,居高临下,看到有一艘游艇袅袅娜娜驶进一个小港,在夕阳的映照下,行驶时两边分开的海浪轻摇,似倦鸟归巢,分外妖娆。

这样的镜像让我感慨万千,似乎对“诗与远方”有了一种顿悟:人的一生犹如大海,在不同的时间与地方,有时是高峰,有时是低谷。观风景也就是寻找与我们心灵的契合度,它可以托起你的灵魂,忧郁时可以激活你咬牙最后一拼的向前力量;顺利时可以让你抒发奔放到海的激情;疲倦时可以让你枕着波涛休憩身心,狂躁时可以灌你满嘴满腹苦咸的海水……

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巴黎城堡

在法国,大大小小的城堡星罗棋布,但最有名的还是凡尔赛宫。宫是城堡的最顶级称谓,只能用在国王身上,国王以下,再豪华的园林建筑,也只能叫“城堡”,譬如沃子爵城堡,其建造规模、设计精妙和豪华程度,都超过了同时代的凡尔赛宫。1660年,法王路易十四参观财政大臣富盖(Fouquet)的沃子爵城堡(Chateau Vaux-le-Vicomte),被这个城堡的宏伟壮丽与富丽堂皇所惊呆,当时王室在巴黎郊外的行宫,如枫丹白露行宫、凡尔赛行宫、罗浮宫等,没有一处可以与其媲美。于是,路易十四怒从心底生,以富盖不尽职守和贪污罪,将其投入巴士底狱,并命令沃子爵城堡的设计师勒诺特(AndréLe Nôtre)和著名建筑师勒沃(Louis Le Vau)为其设计新的行宫。这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新凡尔赛宫。由此联想到中国清朝的和绅,也富可敌国,但下场与富盖类似。可见大臣的贪念与国王们的喜怒无常也是有共性的。1710年,凡尔赛宫殿与花园的建设基本完成,立即成为欧洲规模最大(占地面积6.7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房间700余间)、气势最雄伟、设施最豪华的宫殿,很长时间都是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王室贵族的活动中心、艺术中心和文化时尚的发源地。在其全盛时期,宫中居住的王子王孙、贵妇、亲王贵族、主教及其侍从仆人竟达36000名之多。至今仍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五大宫殿之一。

我参观完凡尔赛宫,虽然惊叹这座举世闻名的宫殿建筑之庞大与豪华,陈列的艺术绘画作品之大之多,让人在眼花缭乱之余,却没有在脑海里留下很多特别深刻的东西,或许是语言障碍,妨碍了参观时的沟通交流;或许是文化教育的差异,对凡尔赛宫众多的廊画作品及内容,除了感慨其艺术的瑰丽,色彩的明艳,表现的精到之外,产生共鸣的却不多;抑或是生活习传有别,感觉到凡尔赛宫建筑面积虽然很大,房屋也很多,但房屋之间都是用廊道相连接(顺便说一句:其他所参观的宫殿城堡,如枫丹白露宫、沃子爵城堡等,也都如此),包括国王与王后的寝宫,通达性透明度很突出,私密性却很差,连王后的生产,都可以让群臣们见证参观。这让习惯了东方传统习性的中国游客们,确实有些不好接受。

但也有例外,如位于凡尔赛宫西北的小特里亚农宫,其建筑风格与周边景色。与凡尔赛宫主建筑大不一样,尤其是是小特里亚农宫有两处建筑,其别致的外形与装饰,配上周边农庄很有生活气息的风光,最让我流连忘返,我觉得其他游客也有同感,不然,即使在旅游淡季,这处位置比较偏僻与隐密的地方,就不会有这么多络绎不绝的人来此驻足了。

诚然,相对于凡尔赛宫高大气派的海格⽴斯厅、维纳斯厅、和平厅、战争厅、镜廊等众多⾦碧辉煌的厅堂,小特里亚农宫的这些楼宇就显得上不了台面了。小楼小厅。甚至都不能与大特里亚农宫大块大理石为主体的庭院相提并论,但它以其独具的风采与宜居性。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眼球。毕竟,绝大多数人来参观凡尔赛宫,都是抱着猎奇、带着开眼界的心态,来了解与感受这些高高在上的王宫贵族们是如何生活的,99.9%的人,包括法国本土人,是享受、消费不了王宫的福气的,不然,就不会有多次的法国大革命,洗劫凡尔赛宫,甚至让国王与王后上了断头台。历史总是重复历史,历史也让文明文化不断绵延起伏。时至今日,凡尔赛宫成为历史遗迹,人们可以将它当作历史教科书来阅读,可以遐想,甚至可以羡慕,但很少有人去效仿,也效仿不了。而充满田园气息又显得高雅别致的小特里亚农宫,因为离生活靠得很近,颇具田园牧歌色彩,自然而然就成为众多游客青睐的地方。

这座⼩巧可爱的宫殿,是路易⼗五为其情妇彭巴特鲁夫⼈建造的⼩离宫,可惜她无福消受。路易⼗六即位后,将建成后的小特里亚农宫,赠送给了皇后玛丽·安托瓦内塔,让她在厌烦了宫廷⽣活的时候,可以有⼀个自由自在休憩静心的地方。(原载《财富地理》)

在小特里亚农宫建成之前,欧洲的庭院基本上都是几何状植物构成的图案,虽然富贵壮观,但耗资巨大,维护成本昂贵,普通民众只能仰视,难以接近。如沃子爵城堡、枫丹白露宫等。但小特里亚农宫一反常态,颠覆了传统的罗马与巴洛克建筑风格,形成了精致典雅的洛可可风格,且兼具有中国人喜爱的田园色彩。可以想象:蜿蜒弯曲的田园小径,在潺潺流水声中,⼀座别致的⼩桥通向⼩岛;池塘⾥闪光的水面上,游⼷着一群群悠闲的⼩鸭⼦与⽩天鹅;化妆成乡下村姑的王后及仆人们在小溪里浣纱嬉闹;茅房、磨房、羊圈马厩等乡村建筑,错落有致散见于广袲的田野之间;空⽓中弥漫着橘⼦树、紫罗兰、茉莉花、⽔仙花等树木花草的幽⾹……这种天地合一、和谐共生、自然有趣、建筑和

植物交融的田园风尚,如何不能唤起参观游览者的喜爱与陶醉?如果能够穿越过去,会带给人们无限想象的空间。

凯旋门上空的火烧云

许多来巴黎旅游的人,首选要看的是这几个地方: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罗浮宫、凡尔赛宫,至少在我的印象中是如此。它们或者是代表着法国的武治之功,或者是巴黎的地标,或者是收藏着诸多在世界艺术史上都不可或缺的扛鼎之作,或者是世界闻名的五大宫殿。记得刚来巴黎的那天周末,在夕阳最瑰丽的时候,我登上了凯旋门顶层,不仅从四面十二路,观赏并拍摄到了巴黎星形广场呈放射性的各具特色的建筑,而且还有幸遇见了无比璀璨的火烧云,天空中一大片似烈焰正在熊熊燃烧的云朵,悬挂飘浮在巴黎城的西面,火云下比肩而立的楼宇,已经失去了往昔的骄傲,变得微不足道了。这一幅极其瑰丽夺目的壮观图景,惊呆了所有伫立在凯旋门顶层上的游客们!

人们对生活常常有许多冀盼,生活中有一丝亮点,会带给人们很多惊喜;人类对生命更是生出无限缅怀,生命中有一线亮色,会带给人们更多期望!

凯旋门啊凯旋门,它是不是也在启示着:能力够了就是门,能力不够就是槛?

图片1.png

谭伟平,博士,二级教授,2009年湖南省教学名师,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怀化学院原院长、党委书记。现为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南省和平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曾出版专著5部,主编教材4部,发表论文150余篇;曾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省级以上项目8项,获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项。先后从事过文学评论、影视策划、歌曲创作、美术评论、文化旅游项目,以及游记散文写作等。其中文学评论主要有《传递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家山>:乡土中国的精神守望》等;影视策划有《最后一战》等;原创歌曲主要有《龙舟飞歌》等,在2017至2019年全国原创排舞、广场舞总决赛中分别获原创一等奖、金奖、特等奖等;美术评论主要有《湘江北去,阅尽雄姿英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于无声处听惊雷》《笔下有乾坤,花鸟也关情》《用此青绿绘新颜》等;游记散文主要有《庭院深深深几许》《冬季来看栖湖影》《先驱者的足迹与启示》等。

来源:红网

作者:谭伟平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846/67/1355562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