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工笔名家赵洪琦师生画展学术座谈会举行 展览4月14日开幕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姚昂希 编辑:施文 2024-04-01 16:57:03
时刻新闻
—分享—

3月31日下午,“守正之道——湖南工笔名家赵洪琦师生画展学术座谈会暨媒体见面会”在长沙举行。

红网时刻新闻4月1日讯(记者 袁思蕾 通讯员 姚昂希 曹婕妤)湖南是名副其实的工笔画大省,以赵洪琦等为代表的永州籍画家,堪称“工笔湘军”的中坚力量。

3月31日下午,“守正之道——湖南工笔名家赵洪琦师生画展学术座谈会暨媒体见面会”在长沙举行。此次会议由湖南日报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永州市美术家协会和湖南省东方诗书画院主办。美术评论家、永州市文联副主席、湖南省东方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吴茂盛全程主持会议。

据了解,即将于4月14日在湖南省国画馆开展的“守正之道——湖南工笔名家赵洪琦师生画展”,将展出赵洪琦和他的弟子颜志行、谢元林、谭应德,彭红萍、陈湘、李冰倩的80幅作品。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

座谈会上,曹先兵、王涘海、姜贻华、郭跃、贺春丽等专家、学者对艺术家赵洪琦、颜志行,谢元林、谭应德,彭红萍、陈湘、李冰倩的参展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家认为,赵洪琦师生在守正中创新,既一脉相承,又个性鲜明。

赵洪琦作品。

“捧读作品集,这些花叶云水都在发光,给人以精神上的触动。”画家曹先兵表示,在赵洪琦的作品中,线条对物象的理解和勾勒精致细腻,可见其笔墨的功力。他的构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精巧生动,充满浪漫情怀。这些作品饱含细致的观察、细腻的情感、坚守的毅力和发自内心的热爱,让人感受到赵洪琦师生在“守正”中传承和弘扬工笔画的中国精神。

“在这浮躁的年代,必须向赵洪琦师生这样不忘初心的艺术家们致敬。”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王涘海认为,赵洪琦的工笔语言,多用勾勒、涂染、肌理的手段去表现,严谨而精致,拙朴中见深厚功力,理性中见汩汩灵气;他的画境,澄澈、明净,平静而又不孤独,独具一格,充满了艺术张力;他的表现对象虽多是花鸟家禽飞虫植物,但无一重复,或典雅或富贵,各展新姿,各现妖娆,诱人心生无限遐想,艺术之美在他的笔下被传达得淋漓尽致。如此种种,得力于他对艺术矢志不渝的追求和对当下美好生活的深刻体察。

赵洪琦作品。

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姜贻华认为,赵洪琦是一个安静而热闹的人,一个极富生活情趣的人,一个在艺术上纵横霸气的人。他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能发现常人不能发现的美,用笔墨飞快地捕捉美的瞬间,再通过现实主义手法加以提练,通过美的韵律表现新时代山乡巨变和人文之美。

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郭跃认为,赵洪琦师古而不泥古,深挖传统的同时,具有强烈的个人审美意味。他的作品是基于生活经验和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构成巧妙,设色雅致。其作品有别于很多当代工笔画过分注重技术层面的展现,而传达出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诗性情怀,画面注重个人心性的表达。他的作品传达出很好的写意性,工中有写,工写相携,收放自如。他的作品耐咀嚼,细观有一种强烈的叙事性,不偏不倚,娓娓道来,映照出他的平和心性和深厚学养。

赵洪琦作品。

“细细赏阅作品集,我品读到了赵洪琦淡雅超然的情怀。”画家贺春丽表示, 赵洪琦的作品极具内敛美,既率意为之,又显自然之趣。他能从传统花鸟画中求新求变,力主画面的陌生效应,尽其精微,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从赵洪琦师生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工笔艺术形式在新时代得以重新焕发光彩,这是中国传统古典艺术的不断传承和创新,也是新时代中国绘画艺术在变革过程的新生。”

美术评论家吴茂盛认为,赵洪琦把工笔的勾勒和喧染与写意笔法很巧妙地结合起来,以精细流畅的线条、明快淡雅的用色、沉稳清丽的画面讲述了清新典雅、温暖传神,情趣盎然的诗意世界。他用形象逼真的事物来做为意义的喻体,抽像地表述画外之义和新人文主义的精神意蕴。他用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行吟潇湘大地,唱着新时代旋律的乡土歌谣,构建了湘南美学。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图片21.png

赵洪琦。

赵洪琦,永州祁阳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协理事、永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东方诗书画院院长,长沙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他已在广州、深圳、东莞、长沙等地成功举办多次个人画展和联展,数十件作品参加全国和湖南省美展,多次获全国奖。有两百余幅作品被各美术馆、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先后在《美术》《美术观察》《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多家报刊发表过作品和论文,出版美术专著和大型画册10多部,作品曾入编《中国当代花鸟画》《中国花鸟画》《首届全国现代工笔画作品集》等各类选本。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姚昂希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848/83/1369259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