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丨陈彪:生活美学风向标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彪 编辑:施文 2024-04-08 21:03:35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1.png

生活美学风向标

——评“围炉煮茶”现象出圈“密码”

文/陈彪

随着电视剧《梦华录》中对点茶、煮茶等中式传统文化的宣传,极大地催发了年轻人对传统茶饮文化的兴趣。

据了解,“围炉煮茶”相关话题在抖音上的播放量已经超过10亿次,在小红书上的浏览量也高达1157.6万,搜索关键词,帖子琳琅满目,相关的围炉煮茶文案、围炉煮茶装备、围炉煮茶拍照、围炉煮茶开店等相关内容也成了热门话题,“围炉煮茶”的历史悠久,唐朝时盛行煮茶,据《茶经·五之煮》记载,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属,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从新中式茶饮的火爆,到“围炉煮茶”的现象出圈,许多传统文化和技艺与现代碰撞,凭借良好的反响强势回归,“新中式”成为新的时尚潮流。

茶文化“仪式感”场景出片年轻人追求松弛感

在繁忙的生活中,“慢生活”放松自己,架起一个带铁丝网盘的炭炉,周围摆放着红薯、花生、栗子等围炉食物,瞬间就能让人感受到“仪式感”满满,一股冬日的暖意,围炉而坐,慢火煮茶,三两好友,满院生香。同时“出片”是网红文化的决定性因素,“围炉煮茶”的过程本身就是诗意美的呈现,精致器皿、清雅的古风环境和禅意点缀等,有力地推进了“出片”的速度,“摆拍、随手拍”的网络传播为“围炉煮茶”风靡助了“东风”。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茶”再次受到了世界的认可。从茶叶到茶器都在不断升温,就像蔡襄写的《茶录》,光茶的器具就写了茶焙、茶笼、砧椎等九个门类,超越单一功能性的鉴赏,才更接近文化的本义。

然而源于云南的“火塘烤茶”的聚会方式正是“围炉煮茶”聚会方式的前身,其发展还得到了一部分年轻人对新潮流的灵敏嗅觉,成都、天津、上海、杭州、福州、广州、长沙等城市,相关商家数量众多;淘宝上更有约2万件有关商品供消费者挑选。迅速让“围炉煮茶”的香气也遍布大街小巷。作为营造气氛和吸引顾客的重要因素,围炉煮茶的场景更是“出片”有料。露天茶馆是最常见的,在庭院里摆上几组竹编桌椅,四周悬挂纸灯笼和书法字画,“惬意”的模样被勾勒出来了。也有茶馆装修成半开放式草房,地上铺满鹅卵石,形式布景各式各样,在“出片”上煞费苦心。而新中式环境下的围炉煮茶,冬风呼、炭火生,三两好友围炉闲话,正好能给予当下年轻人难得的“松弛感”。

新中式国潮“围炉煮茶”现象情绪共鸣

“A+B”多元化发展,“围炉煮茶”正是“A+B”跨界思路的体现“茶+场景”“茶+社交”的模式,实现多元化发展,新中式国潮的雅致和DIY的趣味性,实现1+1>2的网红“出圈”效果。中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流行元素结合的产物,核心是茶,根据现代人的生活习惯进行变通,展现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蓬勃生命力。

“新中式”成为新的时尚潮流,在此基础上,产业链得到创新和延伸。“围炉煮茶”其实都是在贩卖一种关于冬天与暖意的情绪价值,当热度伴随着冬天过去之后很快就会归于平淡。特别是在当下充满不确定的大环境下,关注生活本身已经成为成本最小且能够让人们快乐起来的重要方式,这个时候,从治愈、暖心的美好生活场景中走出来的产品和品牌,更容易激起大众的情绪共鸣。

文化自信里的生活美学风向标

新时代需要传统文化的浸润,“围炉煮茶”乘着“新中式”的东风,唤醒了大众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既迎合了当代年轻人对于“出片”和“仪式感”的诉求,更增加了“松弛感”诠释。

时下,国潮元素相继走红,反映出大众对传统文化认同感提高,是一种文化自信。对“围炉煮茶”等传统生活美学的复兴,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期待其推动社会审美进步,提升群众消费品位和精神享受。炙手可热的新中式风格,源于中国文化自信的回归,“围炉煮茶”的再次兴起,乃是对传统生活美学的致敬,亦呈现出年轻人社交的新动向的风向标!

(文中图片系作者提供)

陈彪,艺名“古乔文艺”,曾获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授予“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2018“年度达人”称号,第四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班代表、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电影评论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新文艺群体联络委员会委员、长沙市美术家协会理事、长沙市望城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长沙市开福区作家协会传媒指导。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彪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848/90/1371162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