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木桥,坝塘的栗木桥
文/钟俊夫
生活如诗的宁乡栗木桥,有不少值得一写的如诗人物。当过多年保长的周锦章,是刘少奇主席的同班同学,两人常有书信往来。
周锦章任保长时,主要在抗日战争时期。黄土潭抗战时,他积极动员民众力量,全力支持抗日,是一位爱国爱民的保长。民众常有纠纷,周锦章总是很轻松地化解,人人口服心服。
年近花甲的周武,是周锦章的孙子,长年从事建筑行业,现任栗木桥的组长。
栗木桥,今天称为光辉组,这是一个拥有时代色彩的名字。光辉组,在坝塘镇金河村,并不大,但名声很响,也很美。
一条不知名的水坝穿过栗木桥。昔时的栗木桥人,在水坝上用栗木搭建了一座桥梁,淳朴的先人就把桥称为栗木桥,慢慢的桥名衍生成了这个地方的组名。
一两百年间,栗木搭建的桥,改建成了四块麻石形成的桥,桥宽1米左右。灭螺改道后,弯弯曲曲的原水坝,移动了位置,改成了一条笔直的水坝。
作为桥名的栗木桥,完成了时代的使命。作为地名的栗木桥,还在坝塘大地芬芳。
前年,栗木桥组进行了美丽屋场建设,周武是具体的负责人。每户出资1000元,义务工5个。周武专门组建了一个群,村上部分干部和组上群众都在群里。周武细心地把美丽屋场的建设情况、财务情况,都一一发在了群里。
美丽屋场建设如期推进,有条不紊。周武感慨:“栗木桥人的性子就是舍得,不去争小恩小利。这么大的建设,金河村的村干部都不用来调解是非。”
江如华,无疑就是一个舍得的人。
年过七旬的江如华,是一名医生,退休工资不高,他已连续12年每年捐款10000元给村上作建设费用。多年前为了扩建组上的公路,他把自家的良田,按同样面积补偿因修公路占用了农田的村民。
有人说,江如华医生是坝塘最好的人。
同样舍得是杨正军三兄弟。美丽屋场建设中,兄弟仨把祖屋无偿拆了,腾出地方作为村民休闲娱乐场所。
年近86岁的杨立清,也是舍得了一辈子的代表。34年的村书生涯,43年的村干部履历,一直勤奋默默带领着村民奔小康。老人朴实地告诉我:“我自己只要不冻不饿,就可以了,要让老百姓日子过好。”
不营营于小利,不执执于小我,栗木桥人的舍得,在乡村中谱写了最美的色彩。
并不大的栗木桥,还分为上栗木桥、下栗木桥。杨立清老书记房屋处就是上栗木桥,昔时住了三四户人。江如华医生住处附近就是下栗木桥,昔时的住户更少,上下栗木桥相隔只有60米远。先人把地名细划得如此清楚,栗木桥的先人甚是谨严规矩。
黄塘咀是栗木桥一口面积较大的池塘,鸡冠花在晴日下恣意绽放,给这个秋天带来了不一样的奔放。时常有人来到这里,捕捉栗木桥的秋,用镜头定格每一刹那的惊艳。
(文中图片皆为作者提供)
钟俊夫,宁乡市白马桥街道凤祥社区人,坝塘镇文联主席。
来源:红网
作者:钟俊夫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