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之城
文/蒋集政
江西省宜春市因明月山位于其境内被称为月亮之城,令人向往。20多年前,单位工会组织游览明月山,因故未能参加,与月亮之城失之交臂。此后这些年,一直想找机会游览明月山、感受月亮之城,终于2025年6月与爱人来了次宜春行。
县因泉名
宜春之名,据宋《太平寰宇记》载: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平定江南,在今江西境内设十八县,宜春县治所设今宜春市袁州区。因“县侧有暖泉,从地涌出,夏冷冬暖,清澄若镜,莹媚如春,饮之宜人”,故名宜春县。
“宜春县”因“县侧有暖泉”而名,“暖泉”即如今所说的温泉。宜春市已探明的出露温泉达19处,10个区县(市)都有温泉,形成“宜春温泉,十泉十美”格局,尤以享有“华夏第一硒泉”美誉的温汤富硒温泉最为知名。
全世界已开发的泉水中,“高硒低硫”泉只有两处:一处是法国的“埃克斯”矿泉,另一处就是中国宜春温汤温泉。法国“埃克斯”矿泉属冷泉,而温汤富硒温泉常年保持在68℃-72℃。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袁州宜春县》载:“《郡国志》云,宜春南乡有温泉,以生卵投之即熟,水中犹有鱼焉。”《郡国志》是《后汉书》在地理志方面的重要著作,可见温汤温泉在汉代就有记载。明正德版《袁州府志》亦载:“府城西南三十里,修仁乡温汤里定光院前,气温如汤,冬可浴,以生鸡卵放之即熟,水中犹有鱼。”
宜春行首站便是位于袁州区的温汤镇,温汤镇因镇政府驻地蕴藏温泉而名。入住位于温汤河畔的山水居温泉假日酒店,翌日晨起,沿酒店前古井南路向北而行,过温泉路便是古井公园,公园内“中国温泉之乡”石刻旁竖立着“古井”门楼,进入门楼便见一口古井。《温汤古井碑志》云:“南宋绍定己丑年间,定远禅师云游温汤,步至龙坡岭,见此地群山秀奇,田连阡陌,茂林修竹成荫,一条小溪蜿蜒其境,溪流潺潺,清澈见底。溪旁有一温泉,犹如涌珠,饮之,泌人心扉,浴之,润体肌肤,知有解毒、健身、疗疴之功效。于是,募集资金、砌泉井、修浴池、建寺院(俗称定光寺或温汤院),在此诵经修道,常饮常浴此泉,定远禅师寿享耄耋高龄,仍心身健康。以后,井池几经修建,远近人们从中受益匪浅,为虑及首建与捐资者之功绩,特刻此碑文以纪之。宋景定四年秋建立。”
南宋绍定己丑年(1229年)距今已近800年,温汤古井因此被誉为“千年禅宗温泉”。宋黄叔万诗云:“离火自天炉,温泉由地生,我来需晓吸,聊用灌尘缨”。南宋高宗建炎初袁州知事阮阅曾作《郴江百咏并序·温泉》:“谁将炎热换清凉,可使澄泓作沸扬。从赐骊山妃子沐,人间处处得温汤。”
据介绍,温泉古井的水含有硒等27种纯天然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对人体风湿和关节炎、肩周炎、腰椎、颈椎病等有明显疗效。我见一位约70岁的老人用木桶从冒着热气的古井中提取大半桶水,随即坐在井边的石凳上开始泡脚,便上前攀谈。老人是本地人,说这时候时辰早,待早饭后,古井周边的男女老少还有外地游客都会来这里泡脚敷腿,人一多就要排队。他说,来古井泡脚特别方便惬意,桶里水凉了,就再打一桶;凉了,再打一桶。
山以月名
明月山是宜春山水瑰宝。明月山之名的由来有四种说法:一说明月山由太平山、玉京山、老山、仰山等12座海拔千米以上高峰组成,整个山势呈半圆形,恰似半轮明月,故称明月山;二说明月山上有石,夜光如月。清同治《安福县志》载:“月山,即明月山。在治西百里,石洁如白雪,光照数里。上有仙坛,祈报甚多”;三说南宋孝宗皇后夏云姑,史称成恭皇后,是明月山下夏家坊村人。云姑小名明月,云姑为后时,为乡梓做了许多好事善举,乡里人为纪念她,将村东南这座大山叫作明月山;还有一说,据神话史诗记载,明月山是嫦娥的故乡,是嫦娥奔月的地方,山顶有奔月石、蟾蜍石等景点。
古人赞“明月处处有,宜春月最明”。明月山无论因何而名,但明月山以月为名,因月扬名,则是人所共知,唐代袁州刺史韩愈曾曰“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宋代理学家朱熹亦慨叹“我行宜春野,四顾多奇山”。
明月山景区由潭下景区、太平山景区、唐家山景区、仰山景区、玉京山景区和温汤温泉度假区组成。明月群山,巍峨壮观,千姿百态,以“绝壁惊人,怪石争奇,苍松斗妍,山花织锦”著称,以“竹海、飞瀑、松涛、奇峰”闻名,“步步拾锦绣,一里不同天”,身临其境,如入仙境,有“酷似黄山”美称。在明月山诸多景区景点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云谷飞瀑、青云栈道。
明月山瀑布群被誉为“江南最美瀑布群”,尤其在春夏雨季,因为水量充沛,境内大小瀑布多达200多条。云谷飞瀑位于潭下景区,为宜春八景之一。云谷飞瀑长160余米,号称“江南第一高瀑”,宛如一条白龙从青翠峰峦间挣脱而出,激流飞泻到两边峭壁上,泼珠撒玉,雾化成缕缕云烟,形成云谷飞瀑、玲珑瀑、鱼鳞瀑、玉龙瀑、飞练瀑五级瀑布。
云谷飞瀑为第一级,落差约120米,因“瀑布常在烟霞中,水花总与云霓游”而得名,“彩虹晴日映瀑潭,迷雾雨天漫青山”为云谷飞瀑景观的真实写照。历代文人对此多有题咏,留下诗篇50余首。
青云栈道位于明月山顶,从月亮湖游客中心出发,穿过窄道陡峭、迂回曲折、水溪潺动、冬暖夏凉、长约150米的星月洞,便进入青云栈道。栈道盘旋于海拔约1500米的悬崖峭壁之上,曲曲弯弯,忽高忽低,蔚为壮观,仿佛“横空出世”。据说因常年云雾缭绕,行走之上,有平步青云之感,故名青云栈道,是观云海、看日出的绝佳之地,也是中国最险的七大悬空栈道之一。
这天天气晴好,走在悬挂峭壁之上的栈道上,俯瞰脚下的万丈深渊,本来恐高的我,顿觉心跳加速,头晕目眩,腿脚打颤,栈道虽有栏杆相护,我却不敢扶栏而行,身子紧靠绝壁,眼睛不敢往外看,还举起一只手遮住眼睛的余光,爱人连忙将自己戴着的遮阳帽给我,以便更好地遮住余光。这时候真盼望云雾缭绕,不奢望腾云驾雾、平步青云,只希望云遮雾罩,看不清脚下深渊!进入栈道前不知全长约有3100米,心里一遍遍感叹“不得完了”!爱人将“恐高的老爸”的“光辉形象”拍下来发给儿子,儿子疑惑:“到底有多恐怖?”
月亮文化
因明月山坐落于宜春市,宜春便被誉为月亮之都、月亮之城。近年来,宜春市依托“二泉映月”“荷塘月色”“月照松林”“竹林月影”等景点,2008年成功注册“月亮之都”“月亮之城”商标,并进行域名注册。随着2009年“宜春月·中华情”央视中秋晚会全球直播,宜春成为华人世界家喻户晓的“明月之都”,以“月亮文化”著称于世。
月亮文化已成为宜春城市文化的独特标识,宜春市为此特别在温汤镇打造了明月千古情景区。这个由宋城集团打造的景区,以“给我一天,还你千年”的宏大气派,通过《古远的回响》《明月皇后》《嫦娥奔月》《爱在江西》《十送红军》《有情人终成眷属》等篇章,一场演出,浓缩了宜春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融合了月亮文化、红色文化、禅宗文化、青瓷文化、温泉文化等多重文化元素,展示了江西历史文化的前世今生,展现了江西儿女的大美情怀。
月亮文化更成为明月山的灵魂,明月山景观命名大都包含“月”字。由十大景点组成的“月亮情之旅”更加浪漫多情,“爱我,就带我去明月山”的广告语被世人口口相传。从2007年开始,宜春每年举办一届月亮文化节,文化节有中秋拜月、火龙追月、放荷花灯问月、放孔明灯梦月等民俗活动。
来到明月山景区入口处,广场中心有“云姑沐月”主题雕塑,云姑张开双臂,面向明月山,沐浴着似水如银的月光,表达着人们对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向往。这是依据南宋孝宗皇后夏云姑被选入宫前的村姑形象雕塑而成,由弯月、云姑、清泉、原石基座等组成,是全国唯一背迎游客的雕像。
从景区入口通往登山索道或登山步道,有一片“咏月碑林”,镌刻着数百篇历代咏月、颂月的诗歌、散文。“咏月碑林”内打造了“竹林月影”竹海和“月之路”。“竹林月影”曲径通幽,满眼苔青,流水潺潺,种植了方竹、罗汉竹、凤尾竹、鸳鸯竹等20多个品种,弥漫着浓郁的浪漫情调,9999绺翠竹静静伫立,寓意着爱情的坚贞与永恒,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纯真与美好。“月之路”是诠释月亮别名的游览线路,月亮有婵娟、蟾宫、玉盘、素娥、冰壶等56个别称。置身“竹林月影”,漫步“月之路”,默咏“咏月碑林”,如逢不同风情的女子对月吟唱,于阴晴圆缺之间,怀想古今,品鉴人生,如诗如梦,心旷神怡。
明月山之巅有一座明月禅寺,亦称明月庵、明月妙音禅寺,始建于晚唐。明月禅寺目前封闭修缮,不得入,寺前四柱三门牌楼中柱上刻“明月寺前依然月色如银,回头成一笑清冷几千春”,反复诵咏,不觉是一幅工整对联,倒是边柱上刻“照微大千清似水,莫将圆相换眉颦”,令人心有所触。
离月亮湖不远月亮湖,据说因为这片湖泊呈弯月形,故名“月亮湖”。湖水清澈,水天一色,偶有几只白鹭掠过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山月相融,岸边的芦苇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湖东侧大片水杉树浸泡在湖水里,笔直的树身巍然屹立在湖边,树身倒映在湖水里,就像一幅黑白的水墨画,成为月亮湖一道亮丽的风景……
离别月亮之城,不由想起唐代长沙诗僧齐己的《寄明月山僧》:“山称明月好,月照遍山明。欲上诸峰去,无妨夜半行。白猿真雪色,幽鸟古琴声。吾子居来久,应忘我在城。”
(文中图片皆为作者提供)
蒋集政,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红网
作者:蒋集政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