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态文学丨张远文:大地上的时辰

来源:红网 作者:张远文 编辑:施文 2025-07-03 17:19:50
时刻新闻
—分享—

1.jpg

图片

大地上的时辰(节选)

文/张远文

一个村庄的时辰,大抵是从鸡叫头遍开始的。

起先,略显漆黑的夜里,鸡鸭猪狗,尚有窸窸窣窣的响动,翻地枇杷似的,若有若无。很快,乌黢麻黑的,伸手不见五指,人和村庄,一天累下来,瞌困得要死。飞禽、走兽与草木,同样,被夜色罩得严严实实,默不作声。

大地一片寂静。

各种形状与味道的风,从一个村庄吹过来,又刮向另一个村庄。

远近高低、深浅不一的“黑”,从屋檐、从树梢、从篱笆、从田埂,铺天盖地皴染开来。

远山的黛黑、炉灶的炭黑,犁耙的棕黑、锄头的藏黑、近树的墨黑,毫无例外,都隐匿在时间的深处,等待着一些事情的发生。

乌黑,亮黑,恍惚若有光。

一只大红冠子的雄鸡,扑棱棱,抖了抖翅膀,扯起长长的脖子,庄严地鸣叫起来,激昂、霸气、雄刚、悠长。先是一只,接着是另一只,再接着是,旮旮旯旯、此起彼伏的一群。

时辰到了。鸡,叫亮了天,也叫醒了整个村庄。

天刚麻麻亮时,各家各户的门,吱吱、唧唧、哐哐,各有节奏响起来。然后是呵欠声、脚步声、呢喃声、咳嗽声、吆喝声,以及桶桶钵钵、锅碗瓢盆声,声声不息。男人光着膀子,提起裤子跑,劈柴的劈柴,挑水的挑水。女人手忙脚乱,烧火的烧火,洗菜的洗菜。不过一袋烟工夫,家家户户屋顶上的炊烟漫上来,青青濛濛的,婆娑而又新鲜。

不一会儿,缕缕霞光,从山头脊线溢出来,带着夜晚的水汽,轻车熟路,照亮暗处的事物。

村口的树,片片叶子沾了露水,窸窸窣窣,把土地深处的事情说给风听、云听、飞过的鸟听。云朵,一会儿歇在树上,一会儿伏在屋顶,一会儿又潜到小溪,变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天空、山峦、云朵倒映水中,汪然平静。几尾游鱼,或是鲫壳板,尾巴一摇一晃,尖嘴一张一合,穿过树杈,越过山巅,漾了一袭白白净净的云,游向天空。几只黄狗、黑狗,在篱笆边相互追逐,欢欢的,窜来窜去,偶尔来了兴致,又朝天“汪汪”吠上几声,喊山似的。

此时,天苍苍,野茫茫,鸡出笼,牛出栏,男人上山,女人下地,整个村庄的事事物物,硬是不约而同地活泛、热闹起来。

我所在的村庄——花翎桥,其实算不上一个完整、标致的村庄。并不多的屋舍散落在湘黔公路(今319国道)两旁,稀稀疏疏的。风一吹,暗处角角落落的事物就现了原形,有点可怜巴巴。三三两两的雨点,间或敲过来,屋顶上的炊烟顿显凌乱,怪模怪样的,很快遁隐在青色的天空,仿佛从来都没有升起过。

村子背靠的山湾,叫鸡公湾,不高大,不巍峨,稀松平常得很,感觉并不太像一只公鸡。山尖尖上,差不多应该说是鸡冠上的位置,我家曾有一块地,不大,也不小,一层层,蚯蚓似曲着、环着,阳光最早抵达,又最晚离开,适合种红薯、油菜、苞谷、高粱。地中央,有棵苦楝树,枝不繁,叶却茂,树冠刚好圈了两三个簸箕大的地儿,劳作累了,可以躲荫歇凉,从容地抚摸一年到头,甚至一生的苦累与伤痛。

村子里的纪年,有时并不过多地依靠公历或农历,往往是依村子里发生的大事件来记忆。譬如,说到某年,往往会说,小溪里涨洪水的那年,麻二佬家牛被偷的那年、木脑壳起架子屋的那年、四大爷盘媳妇的那年;说到某月,会说正是阳雀叫得亮的时候、烧草木灰的时候、割冬草的时候、碾米推磨打糍粑的时候。

村子里的人,唤小名的多,叫大名的少。小名叫得多了、久了,大名往往就给忘了。这些小名或者说是乳名,稀奇古怪的,贱得很,说是粗生粗养,才好。村子里,长得高的,多叫麻秆;长得矮的,称牛屎坨;不想事的,唤铁脑壳;倔强一根筋的,名揪脑壳;生出时斤两重的,叫八斤、九斤;成天在田间地头不歇脚的,呼地二佬;长得憨实的,为憨牯子;长得妩媚水灵的,曰秋怪婆。如此,早上天刚亮,或傍晚麻眼时,一村子的乳名,蠢蠢欲动,大呼小叫,甚是热闹。

太阳由东到西,升高,落下。人拖着影子,树拖着影子,云也拖着影子。人到树下,人的影子不见了。云到树上,树的影子无影无踪。天地之间,各种事物的影子,随了不同的时辰,彼此纠缠,彼此消长,彼此融合。

一天天,一年年,风吹过它曾经吹过的地方,雨落在它多次落过的村庄。风风雨雨中的庄稼,从立春到立夏,从秋分到冬至,青了黄,黄了青,长了一茬又一茬,像是从遥远的梦中回来,全是季节的质感与味道。

很多次,我站在山尖尖的苦楝树下,望着村庄里的一切。一些人,从村前的马路走出去;一些事,从屋后的田塍走回来。前前后后,来来回回,每个人,每件事,无论愿不愿意,最后都一遍又一遍,成为村庄的一部分,辽阔而幽远,微弱且深情。

(节选自张远文散文集《大地时辰》)

张远文,中学高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协生态文学分会理事。著有散文集《醒着的灵魂》《河流在人间》《大地时辰》等,曾获“中国当代散文奖”。

图片

来源:红网

作者:张远文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941/95/1509699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