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诗源的证词(组诗)
◎涉江楼:求索的溆水或举头的天问
我给你瘦削的江声,它在异乡青铜的檐角
遥望成故国破碎的晨钟暮鼓
给你锈蚀的钟舌,吞咽两千三百年
未咳出的《天问》
给你香草枯萎的指纹,指纹里藏着
菖蒲叶片包裹的祖国
当雪峰山的落日,与绝望共同沉入江底
我递给你整个溆水的沙漏
每一粒沙都是求索的词根
比甲骨文更隐晦的骚体
从水光中站起你的影子
楚辞的韵脚,聚焦了所有的爱恨离愁
而我在青铜的肺叶深处
为你保存一次永恒的咳嗽
溆水成为楚辞永远的震颤
沙粒从沙漏的时代裂缝
逆流而上。而你的孤独
流水中的星光,穿透所有时代的
折叠。此刻,我沿岸站立成江河钢琴上的
黑键,成为你涉水的石阶
受命不迁的涉江楼,正如你千万次的天问
求索是带电的雨滴,行迹必是
电闪雷鸣。泱泱溆水上下求索
诗的漩涡,与歌的波浪
这是所有诗歌的灵魂呈献的
高驰而不顾的头颅:
“涉江”不是终点,也不是起点
是每个灵肉必须重新涉水的
生命码头,与精神渡口
◎橘颂亭:楚辞倒影中的背影
我给你橘皮层层酸涩里的楚国
每一道褶皱都是疆域的血脉
给你流放的风雨割开的黎明
黎明里《橘颂》的脐带仍在跳跃
战国编钟声里,四面楚歌的纹章
红日把“深固难徙”的染色体藏进橘核
遍山橘红放声吟诵“路漫漫其修远”
每棵橘树,长成天问的手指
在楚辞的枝头重新灌浆
再次抽芽,成为你悬垂的佩剑
剥开橘皮,每瓣都是《离骚》的注释
剖心的红橘,裂开日月之镜
十万面镜子同时反射《哀郢》
你看见二十一世纪的自己
正是楚国倒影中的背影
奔波在每瓣橘子的血泊中
◎招屈亭:诗歌坐标系解码的原点
我递给你半片楚瓦,半截玉简
以及一个来不及沉江的“兮”
而当夜光龙舟涉过溆水
所有逆流而上的灵魂
重复同一个姿势:问号
更像永远指向故乡的楚剑的尖
我递给你楚风一样招魂幡
《山鬼》是人间唯一的爱人
赤豹与文狸,终将在灰烬中重逢
招屈亭,你当年涉江的孤舟
独行为诗歌坐标系解码的原点
所有垂直向上的追寻,都是大地
写给天空的倒装句。像悬在峭壁上的
避雷针,照亮今夜,我与弦月
共同溅起的,楚辞的痛觉之光:
“这是我能给你的,最接近永恒的疼痛。”
◎明月洞:钟乳石的复调图书馆
我给你倒悬的钟乳石的心跳
静听《怀沙》千年一滴的回音
给你雪峰山脊压弯楚辞的弧光
我用孤独垒筑一座悬空的图书馆
让每个带有浓重楚音的汉字,都从洞顶
向下生长。长成你沉江的形态
而你的叹息凝固成钟乳石的
喉结。那些冻伤的动词
比江河的淤泥更接近永恒的沉默
哀歌,暗河里的一尾游鱼
在黑暗的底部生长瞳孔,与光
每年端午的燕尾龙舟,打开山河之书
鼓点在山水的血管里复活着
千年前的雷
每道桨痕都是时间的缝合线
《离骚》是你与五溪大地共同书写
生死契约。一个诗人用所有的
失败、困惑与危险,用楚辞殉道
未来,与我们,在楚辞的悼词中
再度重生,与重逢:
“世界断裂处,我们用词语缝合。”
◎溆水屈儃:离骚的浮力与楚辞的逆流
我给你暗礁托举的浮力,漩涡
是倒流的《离骚》
给你两个端午之间深渊的修辞
屈儃的倒影被湍流撕成词根
雾岚如墨,正洇开遂古之初的留白:
“世界不是问题的起点,我们才是。”
山川与灵肉,都是我们照见自己的镜子
香樟用年轮续写《湘夫人》的苦恋
造物的标本里唯一存活你的指纹
每片叶脉都是未竟的楚辞:
汨罗江的咸涩与溆浦晨露的颤音
将“哀民生”酿成会光合作用的诗句
白鹭的倒影,诗意栖居在
“沅有芷兮澧有兰”的梦境
溆浦山川长出会呼吸的诗句
涉江楼的掩卷长叹、橘颂亭的
孤光自照,招屈亭的魂兮归来
在水与火灰烬,楚辞是一种浮力
而此刻,我像博尔赫斯抚摸老虎
或落日的金黄那样,抚摸溆水的皱纹
指缝间,涌起你如编钟
在青铜里火焰的长啸:
“要活成逆流,才能抵达诗与人的源头。”
秦风,本名蒲建雄,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四川诗人》诗刊社执行主编。
来源:红网
作者:秦风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