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岳麓山的月亮》MV深情发布:一轮明月照见千年湖湘风骨

来源:红网 作者:达古 编辑:施文 2025-10-03 10:18:51
时刻新闻
—分享—

《岳麓山的月亮》MV深情发布:一轮明月照见千年湖湘风骨

文/达古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当秋夜的月光浸透岳麓山的红枫,当湘江的涛声低吟着历史的回响,由吴巧玲作词、唐老桠作曲、郑铮铮编曲、青年歌唱家张映龙深情演绎的《岳麓山的月亮》在中秋前夕温情上线。这不仅仅是一首歌,更是一封写给湖湘大地的情书。作品以明月为意象,串联起岳麓山的文化根脉、英雄史诗与人间理想,在悠扬旋律中展开一幅“山魂水韵映沧桑”的湖湘长卷。这首凝聚着敬畏与深情的作品,不仅是对一座名山的礼赞,更是对湖湘精神的血脉咏叹。

月光如诗,照见一座山的灵魂高度

岳麓山不高,却因文化的积淀而巍峨。《岳麓山的月亮》以月光为诗眼,将岳麓山的自然风物与人文积淀熔铸成深邃的艺术表达。张映龙的嗓音醇厚而深情,如月光倾泻,吟唱着“红枫绿樟树梢上”的静谧,更诠释着“遍地灵光就是无限的怀想”的厚重。让听众仿佛漫步于麓山月光下,触摸到这座“文化圣山”,它不仅是星城的绿肺,更是精神的图腾;不仅是长沙的地理坐标,更是湖湘文脉的脊梁。

山河入韵,聆听英雄的史诗回响

“无数英雄从湘江启航,许多忠魂在麓山安放。”这两句是整首歌的诗魂,道尽岳麓山承载的壮烈与荣光。唐老桠的作曲深沉而激越,似江潮拍岸,暗合四次长沙会战将士浴血奋战的悲壮回响。镜头掠过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3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的碑林、辛亥革命元勋的长眠之地,最终定格于今日山下的万家灯火。这轮明月,曾见证英雄的离别,如今亦抚慰“尘世忧伤”,更照亮“心中的梦想”。吴巧玲的词作,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可感可触的血脉记忆。作者将个体对历史的凝望升华为民族集体记忆的唤醒:那山巅明月,是对牺牲者的告慰,亦是对生者的精神引航。

古今交响,铸就时代的精神传承

“是谁在月光下深情弹唱?为人间美好热泪盈眶。”歌曲以设问叩击心灵,将历史的沧桑升华为前行的力量。张映龙的演唱如一位跨越时空的讲述者,将岳麓山下的学子弦歌、金戈铁马、百姓烟火娓娓道来。音乐人郑铮铮的编曲,巧妙采用钢琴吉他主奏,融入厚重的弦乐队衬托,既传承“千年学府”的儒雅风骨,又激荡“心忧天下”的湖湘血气。当镜头掠过爱晚亭的飞檐、湘江的晨雾、现代长沙的璀璨灯火,音乐已然超越时空,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正如歌词所咏:“映射出历史的沧桑,照亮了心中的梦想”。

《岳麓山的月亮》由吴巧玲创作于2012年的歌词,沉寂十年后于2021年被唐老桠慧眼识珠,倾情谱曲。先后由李索、肖杰、张芝明等歌手传唱,并被岳麓山景区选为循环展播作品。近期,曾求学岳麓山下的张映龙怀着对这座文化名山的敬仰,以岁月沉淀后的全新感悟,重新演绎录制。这轮“岳麓山的月亮”,是文化的印记,是信仰的灯塔,更是湖湘儿女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原乡。当旋律响起,我们听见的不仅是月光抛洒枫林的簌簌作响,更是一个民族在回望中坚定前行的足音。这轮明月,照见历史,照亮未来。

来源:红网

作者:达古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943/63/1532310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