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王城》图书封面。
王城(节选2)
文/黄亮斌
刘恒虽然勉强坐上了皇帝的位置,但他认识到,如果自己不在近年内革故鼎新,拿出一份实实在在的治国成绩单,就压不住危机四伏的台面,大臣们对自己的支持就会大打折扣,心怀各异的刘姓兄弟就会举起反旗,最重要的是不能得到黎民百姓的爱戴与拥护。而治理国家首先需要的是人才,于是汉文帝在全国招募治国英才,这样河南郡太守吴公既因治功显著,也因他对繁缛的司法条文烂熟于心,被擢升为廷尉,也就是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这是汉朝九卿中的一个职位,负责汇总全国牢卒断狱,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等相关事宜。
贾谊就是吴公的一位门生和得意弟子。所谓名师出高徒,以贾谊的天资,又跟着这样一位知行合一、笃行致远的老师学习,他的成长与成熟是谁也挡不住的,就像花儿遇到春天就会绽放,河流蓄势就会向前奔腾。另一方面,吴公一点也不吝惜自己对贾谊的赞美与提携,当他从河南郡郡守提拔到廷尉的时候,便带上了自己的得意门生贾谊。他认为,对于博学多才的贾谊,池子小了装不下蛟龙,庙小了装不下真神,洛阳既然已经是旧都,王气已尽,黯淡无光的小地方会湮没他的才能,只有长安才是属于他的舞台,宫廷对答方可挥洒他的恣意潇洒才能。一天,刘恒在朝廷里与吴公聊完司法事务,就秦朝以来实施的苛虐政令进行探讨,君臣两人对秦朝“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等做派一番同仇敌忾后,吴公顺便就向此时求贤若渴的皇帝推荐了贾谊。就这样,贾谊二十二岁那年,在经过一番朝堂廷对后,被刘恒直接录用,授予了博士职位,
贾谊忽然间少年得志,小小年纪就被擢升为博士,天天侍奉在皇帝左右,执掌顾问应对、参谋议政、奉诏出使的职责,还拿着丰厚的俸禄,上下班走在街上,每天都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欢快与自信。但贾谊并不满足于眼前的风光,他志存高远,罕见的少年老成,知道要丰富自己的学问,必须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吴公最欣赏他的就是这种永不满足、积极上进、学而不倦的精神,便联系了昔日故交、御史大夫张苍,希望自己的爱徒能在张苍老师的垂教下更上层楼、青云直上。
张苍一向择徒甚严,但碰上贾谊这样一位悟性极高的学生,实在控制不住“师因徒贵、千金相延”的诱惑,将之纳入门庭,于是贾谊一边跟着吴公学习,一边投身到张苍门下埋头深造。张苍从政经历比吴公早很多,学问也在吴公之上,他的老师是荀子,属于历史上开宗立派的人物,荀子其他的学生还包括毛亨、韩非子、李斯和陆贾,个个都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但名气最大的当数韩非子和李斯。韩非子著《韩非子》一书,开创了我国哲学领域的法家学派,这种学派虽然名义上不如由孔子创立的儒学,但因其核心思想是“权力”与“法治”,对当权者来说实际管用,更受历代统治者青睐。历代帝王们哪怕嘴里推崇儒学之仁与爱,实际上所践行的多是法家学派提倡的铁与血。李斯碰到了秦始皇这样的千古一帝,作为英雄的一生便找到了用武之地,实际上李斯也是将法家思想运用于实际操作中最成功的一位,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辅助秦王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建议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接着又在全国统一了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这些旨在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制度设计,连同他遗臭万年的“焚书坑儒”,影响了中国政治两千多年。见贤思齐,或者说是见强人思齐,吴公拜同乡的李斯为老师自有其道理。就这样,通过一代甚至是隔代的师承,贾谊便从张苍、李斯两条道上,汇集和赓续了荀子的思想渊源,不拒细流,不辞细壤,方成高山大海。
荀子学派的几位大师,对贾谊产生过深远影响的远不止张苍和李斯,韩非子、毛亨和陆贾等人一起厚植了他远见卓识的土壤。法家创始人韩非子和编纂《毛诗故训传》的毛亨两人,看似与贾谊没有直接的师承关系,但相关著作都是贾谊认真研习过并影响其一生的作品。至于荀子另外一名学生陆贾,年纪和资历比贾谊老了很多,但与贾谊有过一段同朝共事的经历。陆贾虽然管理国家事务比不上李斯,研究学问比不上毛亨,但他的事功同样非常突出,也喜欢掉书袋子,常常在汉高祖面前谈论《诗经》《尚书》等国学经典。刘邦向来不喜欢读书人,人们甚至将他与秦始皇相提并论,说中国历史上“酷烈之极,积于亡秦;文章之贵,弃于汉祖”。刘邦曾经直接对着儒生的帽子溲溺,每次听见陆贾掉书袋子,心里很不高兴,就对他大骂道:“我的天下是靠骑在马上南征北战打出来的,哪里用得着斯斯文文、一无是处的《诗》和《书》!”陆贾回答说:“您在马上可以取得天下,难道您也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刘邦很少见人有胆子顶撞自己,但这话一听还有些道理,心胸又大度,就让陆贾去写总结秦朝得失的文章,陆贾便一口气写了十二篇,均得到了刘邦的肯定与群臣的赞赏,由此可见陆贾的才能十分了得。贾谊对既有文才又有事功的陆贾虚心请教。
贾谊的学术来源十分广阔,尤以对荀子一脉传承更为深切,真可谓“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但是要论学习师承的紧密程度,则莫若张苍,毕竟是吴公推介,贾谊是登门向张苍行过拜师之礼的。张苍的事功与名声比不上李斯,但李斯做着秦朝宰相时,他就是位列三公的御史大夫,在李斯被秦二世夷灭三族后很久,张苍审时度势,认为秦朝暴政已经天怨人怒,果断脱掉秦朝的官帽,跟随沛公向西进入武关,到达咸阳后,跟着大伙儿拥立沛公为汉王,随后跟着高祖东征西讨,代国擒陈余,燕国捉臧荼,到高祖六年便被封为北平侯。张苍是有名的美男子,身材高大,细皮嫩肉,长得同葫芦籽一样白,还因为这副好坯子让看呆了的汉初功臣王陵救过自己一命,这次搭救还成就了张苍一生知恩图报、礼貌谦让的美名。张苍有着同时代人少有的高寿,一直从秦朝活到汉景帝时代,萧何、灌婴等老一代丞相过世后,他不仅再次做过御史大夫,又很长时间担任大汉丞相一职。张苍一生多才多艺,喜欢图书、乐律及历法,删补过《九章算术》,从秦时担任的柱下史转任为汉朝管理财政的计相,跟着宰相萧何一起办公,管理各郡国交上来的会计账簿,随后又被刘邦派去淮南国做丞相,直到吕后八年才回到长安。贾谊拜张苍为师的时候,张苍刚好从淮南国回到朝廷,担任御史大夫,这是一个位列三公,与丞相、太尉平级的职务,负责监察百官尽职履责情况。贾谊一边学习治国理政之术,一边学习乐律及历法等方面的知识,学业才识迅速增长,相继写成《道德说》《道术》《六术》等多部作品,显示出强烈的政治意向与治学天赋,但也透露出这个年龄阶段无法避免的稚嫩。(待续)
黄亮斌,资深环保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圭塘河岸》(获长沙市“五个一工程”奖)、长篇报告文学《湘江向北》(获湖南省第一届“青山碧水新湖南”征文优秀长篇作品奖),《以鸟兽虫鱼之名——走进〈诗经〉中的动物世界》(入选新闻出版署2023年全国农家书屋推荐书目,入选2022年度湘版好书)。
来源:红网
作者:黄亮斌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