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见万年丨豕形铜尊等一批珍贵文物从湘博启程 即将亮相怀化市博物馆新馆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雅如 袁思蕾 李长宏 史凌松 编辑:施文 2025-09-08 22:35:39
时刻新闻
—分享—

DSC_8063.jpg

9月8日,一批珍贵文物在湖南博物院完成点交工作,将启程前往怀化。

红网时刻新闻9月8日讯(记者 陈雅如 袁思蕾 李长宏 史凌松)9月8日,一批珍贵文物在湖南博物院完成点交工作,将启程前往怀化,“入住”怀化市博物馆新馆,与广大观众在五溪大地“湘见万年”。

当前,湖南正在推进全省博物馆“省市联动”体系建设暨“湘见万年”文博特展矩阵项目。其中,文物资源的“省市联动”,是助力市州博物馆焕新升级的重要一环。

此次“出差”怀化的湖南博物院院藏文物有五十余件(套),涵盖青铜器、陶瓷器等多个品类。在湖南博物院库房外,工作人员逐件核对点交清单,细致核实文物信息,并进行多角度的拍摄,详细记录文物现状。整个点交过程紧张而有序。

其中,一件铜鼎尤为引人注目——这和怀化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中脯王鼎,看起来简直一模一样。

没想到,它们还真是“兄弟俩”。1978年,在溆浦县马田坪村的考古发掘中,两鼎同时出土。

该器敛口、圆腹、圜底、矮蹄足,三方形附耳,半球形盖,盖上置三个环形钮,钮内有两节铜链相连,并与耳串在一起,是典型的秦式鼎。腹部近口沿处,横刻“中脯王鼎”四字,秦国字体,字迹清晰工整。与鼎同时出土的还有匜、勺、剑、戈、矛等铜器和玉璧、陶壶等。此后,两鼎分别收藏于湖南博物院与怀化市博物馆,此次借展,实现了它们跨越多年的重聚。

光影魔术手拼图_副本.jpg

两鼎分别收藏于湖南博物院(左)与怀化市博物馆(右)。

另一件精美的商代豕形铜尊更是令在场专家们屏息凝神、连连赞叹。这件距今三千多年的青铜器,形如一头刚从山林中踱步而出的野猪,双目圆睁、双耳立起,口露獠牙,商代以猪为造型的酒尊仅此一件。

“猪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动物之一。在怀化的高庙遗址中,就出土了猪的骨骸。”原怀化市文物处处长、怀化市博物馆原馆长胡瑜在现场介绍,怀化多山地,豕形铜尊的外观造型,是由当时的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交融造就的。此外,器身上的獠牙造型,在我国南方地区出土的青铜器、滑石器、傩面具等文物上多见,体现了文化的一脉相承。

细观这件豕形铜尊,其器身上饰有精细繁密的鳞甲、龙纹与兽面纹,线条清晰流畅,纹样层次分明,展现出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水准。

元青花牡丹水藻双鱼纹折沿盘,则令现场观者无不俯身近察。这件文物的口沿绘十字锦纹,内壁饰七朵缠枝牡丹,内底则绘两条游弋于水藻之间的鲤鱼:一尾悠闲向前,一尾腾跃摆尾,画面生动、意境清雅。外壁一周绘缠枝莲纹。该盘纹样写实、笔法流畅,从中可窥见元青花绘制者高超的绘画功底。

DSC_8121.jpg

精致的元青花牡丹水藻双鱼纹折沿盘,瞬间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现场,借展文物逐一点交完毕后,工作人员细心地将每件文物放入特制囊盒,四周加垫PE板缓冲防震,全面保障文物运输安全,为接下来的展出做足准备。

怀化市博物馆新馆将于9月12日正式开放,并推出四大特色展览:“山高水长出五溪——怀化历史文化陈列展”“雕刻人生——五溪木雕文化专题展”“一片冰心——王昌龄‘怀化’谪居心路嬗变沉浸式空间及数字演绎”,以及“轨通天下——铁路交通与怀化城市发展主题展”。众多珍贵文物将集中亮相,带领观众走进历史长河,深入感受五溪大地的人文风情。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雅如 袁思蕾 李长宏 史凌松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943/90/1526532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