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展厅现场。
展览精选了湖南史前文明考古文物进行同步展出。
红网时刻新闻1月22日讯(通讯员 乔卓俊 记者 袁思蕾)1月21日,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湖南省文物局承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执行的“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该展首次用国画艺术全景再现湖南史前文明演进的宏大历程,让沉睡在湖湘大地上的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
湖南是中华远古文明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洞庭湖西北的澧阳平原又是湖南史前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在澧阳平原方圆700平方公里的平川之上,已发现旧石器地点200余处、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遗存30余处、新石器时代遗址500多处,星罗棋布的史前遗址,完整演绎了一万年以来湖南史前文化谱系,为我们更好地研究中华文明史、塑造全民族历史认知提供了丰富的一手材料。
《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开篇。
《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由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当代中国画创作院院长康移风领衔,携邹力农、刘苏斌、吴金球、秦晓、陈正泉等知名画家历经两年创作完成,并邀请国内书法、绘画名家为作品题跋。作品长140米、高1.8米,气势磅礴,思接万载,由“最早的湖湘先民:逐水而行与狩猎”“从山岗到平原:人类文化发展萌芽”“彭头山:稻作农业与定居”“高庙:绽放认知与信仰之光”“城头山:稻作农业走向成熟和城的诞生”“鸡叫城:澧阳平原上的古国气象”“孙家岗:聆听华夏浪潮之声”等七个部分构成,堪称湖湘画坛上的鸿篇巨制。
艺术家们怀揣挖掘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初心和讲好湖南史前社会文明化进程故事的使命,本着坚持“充分尊重考古发现、艺术还原史前文明”的创作原则,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融合、具象和意象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充沛情感和笔墨丹青精心勾勒了湖湘先祖在史前人类历史中从原始生活方式跃升至文明门槛的惊世传奇。
《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第七部分画面为“孙家岗:聆听华夏浪潮之声”,描绘了距今4000年前后孙家岗聚落里陶器和玉器盛行的生活场景。
《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曾于2023年12月在湖南首展,引起文化界、艺术界和考古界的广泛关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本次展出作品是主创艺术家团队用近一年时间再次补充、打磨、优化后的匠心之作,内容更为丰富、阐释更为深刻、表达更为完美。
展览中,对应《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的七个部分,精选了49组(91件)湖南史前文明考古文物(含石器、骨器、陶器、玉器等)进行同步展出,对每件文物进行了阐释,增加了展览的丰富性、生动性和知识性。
展厅现场。
本次展览将持续一个月,免费向公众开放,展览位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3展厅。观众可以从恢宏的百米画卷中,鲜活地了解距今50万年以来湖湘大地上发生的里程碑式的文明演进大事件,深刻感受湖南先民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伟大历史进程中的进取姿态和所取得的文化成就。
来源:红网
作者:乔卓俊 袁思蕾
编辑:唐雨欣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