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深度、广度和温度为引领,开启校级一流课程建设新征程

来源:红网 作者:李貌 吴诗璇 编辑:施文 2025-02-18 17:20:11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1.png

湖南信息学院音乐表演系教师团队拍摄课程视频。

图片2.png

湖南信息学院音乐表演系教师团队拍摄课程视频。

红网时刻新闻2月18日讯(通讯员 李貌 摄影 吴诗璇)近日,湖南信息学院艺术中心三楼演播厅,学院音乐表演系校级一流课程《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负责人李拓夫副教授和青年教师吴诗璇等团队成员正在紧张而有序地拍摄课程视频,系主任杨圣长现场指导。

校级一流课程《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除了采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智慧树)王金旋教授主讲《中国音乐史》课程进行章节学习外,该课程团队还录制了部分视频供学生学习。作为一门承载中华千年音乐文化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将以更深的学术内涵、更广的文化视野和更暖的人文情怀,为莘莘学子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音乐文化探索之旅。

深度:深耕学术,探寻中国音乐文化精髓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课程的建设始终以学术研究为根基,致力于挖掘中国音乐文化的深层内涵。课程团队依托丰富的学术资源,将音乐考古、乐律学、古谱解读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从多维度揭示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与艺术价值。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中国音乐的演变历程,更能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文化逻辑与审美精神。

从贾湖骨笛的远古回响,到敦煌壁画中的乐舞盛景;从唐宋诗词的吟唱韵律,到明清戏曲的婉转唱腔,课程以生动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穿越时空,感受中国音乐文化的深邃与博大。“这门课让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礼乐文明’,也让我对中国音乐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的认识。”一位学生在课后感慨。

广度:多元融合,构建立体化课程体系

为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课程不断拓展教学广度,构建了多元立体的课程体系。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课程还引入了专题讲座、工作坊、田野考察等丰富的学习形式。学生有机会与知名音乐学者面对面交流,参与传统音乐工作坊的实践体验,甚至走进田野乡村,亲身感受民间音乐的鲜活魅力。

此外,课程还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数字化资源库、虚拟仿真实验等创新手段,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沉浸在中国音乐的历史长河中,感受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这种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让我对中国音乐的理解更加立体,也激发了我对传统音乐的兴趣。”一位学生表示。

温度:以文化人,传承音乐中的家国情怀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课程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情感的熏陶与价值观的引领。课程团队始终秉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理念,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融入教学全过程。通过讲述音乐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课程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家国情怀。

“音乐不仅是旋律和节奏,更是文化的载体和情感的纽带。”课程负责人李拓夫表示,希望学生通过学习《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知识,更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启新程:为中国音乐教育注入新活力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一流课程的建设,是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在音乐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新时代音乐人才的重要举措。未来,课程团队将继续以深度、广度和温度为引领,不断提升课程质量,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艺术学院院长周增辉表示,相信这门课程将成为学生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一扇窗口,为培养更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宽广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优秀音乐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红网

作者:李貌 吴诗璇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946/52/1471065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