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建美创作的一幅幅湘绣作品。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邦建 唐雨欣 戴科 长沙报道
“原来这就是湘绣,太漂亮了,绣出的像真的一样。”春节的年味还未散去,在邬建美湘绣工作室里,一幅幅精美的湘绣作品引得过往市民和游客驻足欣赏,连连称赞。
几个月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湘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邬建美将自己的工作室搬到了长沙通程国际大酒店,带来的还有自己多年来潜心创作的湘绣作品。“湘绣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格特点,我想向大家展示,让更多的人认识湘绣,了解湘绣。”
出生于湘绣世家的邬建美,自幼便与湘绣结缘。一针一线40多载,从一腔热爱到长期守望,她用手中的针线在绣面上凝聚了春华秋实,成就了无数美好的图案,于指尖传承着千年绣美。
邬建美和绣工们在进行作品创作。
湘绣作品《武陵胜境》。
坚守初心,传承湖湘技艺
湘绣起源于湖南的民间刺绣,是中国的四大名绣之一,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时候,我时常趁母亲不在,偷偷在她的绣花架子上绣上几针,被母亲发现后,她不仅没有责怪,反而夸我悟性不错。”回忆起与湘绣结缘的经历,邬建美表示,正是母亲的夸赞点燃了自己对湘绣的兴趣之火,开启了她与针线相伴的岁月。
上世纪70年代,邬建美被推荐到长沙县湘绣厂,从此走上了职业湘绣的道路。此后,她又考入了长沙市湘绣总厂,继家传功夫后有了系统性针法学习,技艺日益精湛。
“湘绣是有生命力的,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份事业,更是灵魂的归宿。”上世纪90年代,源于内心深处那份纯粹而炽热的热爱,邬建美多次放弃了调往政府机关工作的机会,始终坚守着湘绣事业。这一坚持,就是40多载。
从掺针、混针、散套针、齐针等不同针法,到人物、动物、山水、青铜器等不同作品,邬建美把湘绣事业当成了毕生追求。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艺术需要一种经得起诱惑的执着坚守。”在邬建美看来,这种坚守不仅是对湘绣技艺的传承,更是对湖湘文化的捍卫。
湘绣作品《四羊方尊》。
湘绣作品《十八洞的春天》。
守正创新,开拓融合新路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湘绣承载着湖湘大地的文化底蕴,无论是花鸟鱼虫、人物肖像还是山水风景,都能在绣娘的巧手下展现出栩栩如生的效果。邬建美亦是如此。
潜行耕耘多年,邬建美创作了《竹韵》《人面方鼎》《十八洞村的春天》《群鸡图》等多件湘绣作品,并屡获大奖。但她并没有因此固步自封。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文化传承不仅要做好‘存量’的文章,更要在题材、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增量’。”
如何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邬建美的一个重要创新实践是利用湘绣技法表现3000年前青铜器的鬼斧神工,展示中华之“尊”的厚重和华丽。
2007年,青铜器四羊方尊回湘展出,引起了邬建美的关注。来到湖南省博物馆(今湖南博物院),见到四羊方尊的第一眼,邬建美就被它深深吸引。
“端庄典雅的造型、巧夺天工的设计、精美繁复的纹饰,这不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湘绣题材吗?”邬建美灵感迸发,开始“湘绣+文物”跨界融合的大胆尝试。
在刺绣过程中,为了表现古青铜器的质感、各式纹饰的艺术美感,邬建美运用了八个色相、近百种色阶变化的绣线,采用了掺针、混针等多种针法,以求表现出文物器皿的刺绣艺术魅力。
2010年,湘绣《四羊方尊》被选入上海世博会中国“艺萃馆”展示,得到广泛关注。自此,邬建美开始了古青铜器系列湘绣创作。
“长期的探索创新给了我一个重要启示,要大胆开辟具有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湘绣作品。”多年来,邬建美始终注意立足湘绣传统特质,挖掘和提炼湘绣文化元素,既有传统元素的升华,又有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
邬建美在全国各地进行宣讲,积极推广湘绣。
邬建美创作的湘绣作品。
传帮带新,持续奔跑逐梦
巨大的相框内,一座座险峻的山峰拔地而起,气势逼人,仔细一看,却不是一幅普通的山水画,而是用一针一线绣出的湘绣作品。
“这幅湘绣是我们8个人历时一年多共同完成的作品,表现的是张家界武陵源的自然风光。”走进工作室,邬健美耐心地介绍着自己的作品,她口中的“我们”正是她和她的徒弟们。
事实上,邬建美和徒弟们共同完成的作品还有很多。
“一门技艺要想长久地保持下去,不仅需要个人孤独的坚守,更需要代代传承。”邬建美深知,唯有传承,才能把湘绣的根留住、扎深,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
从事湘绣工作以来,邬建美积极承担传帮带的责任,为广大绣工持续开展了理论和实操培训。“我现在还带着十几位徒弟,主要教授她们刺绣过程中的色彩搭配和针法运用。”让她欣喜的是徒弟们都十分热爱湘绣,熟练掌握了各种技艺,这让她看到了接力传承的希望。
“对广大市民特别是年轻人而言,如何让他们认识并爱上湘绣?”谈及这一话题,邬建美认为,宣传推广十分重要。“要借助线下活动、校园宣讲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的宣传推广,向大众普及湘绣知识,让湘绣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40多年来,邬建美凭借对湘绣的热爱让指尖上的非遗技艺在传承中得以保护,在创新中得以发展。
“回首来时路,我对自己的选择感到自豪。”展望新征程,邬建美表示,作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一是要有执着的精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到得了一线,经得起挫折。二是要培养合格的人才,健全帮教机制,形成文化传承后继有人的生动局面。三是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时代营养,努力探索和创新,自觉做文化传承和创新路上努力奔跑的追梦人,让湘绣的种子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来源:红网
作者:胡邦建 唐雨欣 戴科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